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22篇
  免费   919篇
  国内免费   503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167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572篇
口腔科学   138篇
临床医学   2117篇
内科学   1018篇
皮肤病学   145篇
神经病学   202篇
特种医学   6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48篇
综合类   3764篇
预防医学   1553篇
眼科学   168篇
药学   1846篇
  42篇
中国医学   1931篇
肿瘤学   314篇
  2024年   178篇
  2023年   619篇
  2022年   643篇
  2021年   739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517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889篇
  2013年   825篇
  2012年   871篇
  2011年   769篇
  2010年   773篇
  2009年   687篇
  2008年   630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2篇
  1976年   7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分析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照组(60例)单独应用二甲双胍。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同时记录治疗前、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对比记录的各项数值,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健脾和胃膏方治疗脾胃虚型胃溃疡临床研究观察.方法 HT6K全部病例为福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脾胃虚型慢性胃溃疡患者50例.予掷硬币法分联合治疗组(膏方与西药联合)与乙组(单纯西药),各25例.其疗程均为6周,随访半年,评估疗效.结果 健脾和胃膏方与西药结合治疗可促进溃疡的修复,提高临床及内镜疗效,在远期疗效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调查军队医院聘用制医务人员流失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某军队医院2012—2014年流失的167名聘用制医务人员进行回顾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医疗专业、高学历、低工作年限及初级职称人员流失率高;薪金待遇低是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职业发展受限、职业压力大和学历晋升。结论军队医院聘用制医务人员流失问题日趋严重,需根据其流失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急诊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06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23例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患者治疗前均经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42~68岁;合并肾动脉灌注不良8例(单侧6例),肠系膜上动脉灌注不良9例,单侧下肢动脉灌注不良5例,脊髓灌注不良1例;17例患者急诊行腔内修复术及相关辅助治疗,6例患者拒绝手术,予保守治疗。 结果:6例保守治疗患者均在2周内死亡。17例接受急诊手术患者均予覆膜支架封堵主动脉第一破口,其中13例封堵第一破口后,分支动脉灌注不良改善;1例第一破口位于降主动脉中段,先植入裸支架,扩张主动脉真腔后,再植入覆膜支架封堵第一破口;3例封堵第一破口后,尚需再植入单侧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裸支架。术后30 d无死亡病例。17例均随访3~36个月,1例术后半年死于心肌梗死,余均存活且未出现支架相关并发症。 结论:对于合并器官灌注不良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行腔内修复术,恢复脏器供血,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95.
肾损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评价肾损伤的检查方法,探讨CT诊断和分类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70例肾损伤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中左肾损伤39例,右肾30例,双肾1例,CT表现为肾影增大30例(42.9%),肾轮廓不规则15例(21.4%),肾包膜下血肿43例(61.4%),肾内血肿35例(50.0%),肾周积血29例(41.4%),肾节段性梗塞8例(11.4%),轻度肾实质挫伤4例,(5.7%),肾撕裂或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治咳川贝枇杷滴丸中6种有效成分(鸟苷、贝母素乙、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D3、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酸-水体系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PDA检测190~400 nm扫描;进样量:2.0 μL。结果 6种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线性,r均大于0.999 6;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9%~101%之间。 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治咳川贝枇杷滴丸中鸟苷、贝母素乙、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D3、齐墩果酸和熊果酸6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7.
<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脑膜炎是由潜伏在脑神经节、背根神经节或神经轴的自主神经节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再次激活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并发症,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接受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1]。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大大提高了VZV脑膜炎诊断的精准性。现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经脑脊液mNGS检测出VZ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发热是人流术后的常见症状 ,临床常按术后感染给予抗生素对症治疗 ,但有些患者并无炎症表现 ,故抗生素治疗往往疗效不佳。笔者根据“甘温除大热”的原则 ,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 ,每获佳效 ,兹举验案 1则如下。李某 ,女 ,30岁 ,工人。 2 0 0 2年 3月 1 5日初诊。患者孕 4 5天时行人工流产术 ,术中因疼痛难忍而致手足逆冷、颜面苍白、几乎晕厥。术后次日下午出现发热 ,体温 38℃ ,汗出湿衣 ,手足烦热须伸出被外。经某医院诊为“人流术后宫腔感染” ,而投以清热解毒凉血中药 ,并静滴先锋霉素 ,但热势依旧 ,病情有增无减。刻诊 :形体消瘦 ,少…  相似文献   
999.
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与基因密切相关.可以认为人类的疾病都是基因病[1].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某一基因和某一疾病的对应关系.由于概念与技术的局限,把这种寻找变成了一对一的简单线性关系的研究,即"零敲碎打"式研究.人体基因组计划是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纳托·杜尔贝科1986年针对当时包括肿瘤研究在内的对于疾病机理研究"零敲碎打"的状况提出的"整体阐明"论点,即在基因组整体研究全部基因的相互作用,该论点被认为是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书",也被认为是疾病基因组学研究的发端.现代生物学中的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试从基因与疾病的角度,探讨基因组学与中医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海马脑片微环境对不同分化程度细胞的极性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的海马脑片与5种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肝癌细胞、正常肝脏细胞、PC12细胞、正常神经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共同培养,观察细胞的分化和极性产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与海马脑片共培养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共培养的细胞在海马脑片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主要集中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其他地方分布均匀,类似于脑片片层化的构筑。海马微环境下低分化的细胞受海马脑片微环境的影响可以产生极性并分化,高分化的细胞不能产生极性。 结论 海马微环境对细胞的极性和分化有促进作用,对生长和分裂有抑制作用,细胞的极性变化与自身和所处的微环境有关,特别对低分化的细胞极性和分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