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浙江省SFTS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结果2014年浙江省SFTS确诊病例57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7.54%。病例呈现出5月和8月两个高峰期;平均年龄为(58.75±16.30)岁,不同年龄组人群病死率不同(χ2=10.148,P=0.008,P=0.05);农民占89.29%。病例发病前2周内53.85%的病例有户外活动史,多从事种地、割草、采茶等活动,29.09%有明确蜱暴露史,54.90%家里饲养动物,51.06%有老鼠暴露史。大部分病例有发热、疲劳、畏寒、肌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且均伴有血小板和白细胞进行性下降;存活和死亡病例间牙龈出血症状不同(χ2=4.114,P=0.043,P=0.05)。存活组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平均5.5 d,死亡组7.5 d,病例从确诊到死亡平均3.5 d,其中有2人是死亡后才被确诊。结论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中老年农民高发,户外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及早诊断、早治疗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我国中东部农村地区新出现的由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叮咬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可通过人-人接触传播。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较快,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以及胃肠、肝肾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平均报告病死率约10%。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近年来该病的流行分布特点以及传播媒介、宿主动物、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与分析乙肝病毒在渔民中传播的危险因素,为渔民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调查舟山市渔民的生活习惯并进行血清学检测,分析渔民乙型肝炎流行因素。[结果]调查渔民总感染率为61.4%,其中HBsAg阳性率15.5%,抗-HBs阳性率32.5%,抗-HBc阳性率为45.6%。比较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者一致的危险因素共7个分别是:家族乙肝史、饮黄酒史、同船人数多少、捕鱼年限高低、每年出海时间长短、船上不分舱居住和出国劳务史为乙肝传播的主要危险因子。[结论]对渔民的健康教育,使渔民懂得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减少危险因子的发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现场捕捉的优势鼠种进行两种抗凝血剂药物的毒性试验,模拟大规模灭鼠活动的实际要求进行,实验结果:5/十万溴敌隆毒饵鼠盗食量平均为7.4g,中毒死亡的平均天数为4.5天,2.5/十万大隆毒饵鼠盗食量平均6.2g,中毒死亡的平均天数为4.8天,结合多年使情况,认为本次灭鼠以选5/十万溴敌隆毒饵较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浙江省舟山海岛地区手足口病的时空聚集性及病原谱的动态变化,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获取手足口病病例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用时空扫描统计量探测手足口病的时空聚集性。结果 2009-2016年舟山海岛地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 566例,年均发病率为39.04/10万,发病主高峰在4-7月,次高峰在10-12月,病例多集中在1~3岁年龄组,主要发病人群为散居儿童。2009-2016年舟山海岛地区手足口病主要聚集在定海区、普陀区和岱山县,聚集时间为6-7月。不同年份病原谱构成不同,2009-2011年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绝对优势致病原,2012-2016年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 A6)交替流行,2013、2015-2016年Cox A6为优势致病原。结论 舟山海岛地区手足口病疫情呈现一定的三间分布特征及时空聚集性。优势致病原有转变为Cox A6的趋势。应加强重点人群、高发季节、区域防控工作,开展多种手足口病病原监测,及时发现优势致病原转变。  相似文献   
17.
舟山海岛渔民感染乙肝病毒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与分析舟山海岛渔民乙肝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渔民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调查舟山海岛渔民的生活习惯并进行血清学检测,分析舟山海岛渔民乙型肝炎流行因素。结果舟山海岛渔民总感染率为61.4%,其中HBsAg阳性率为15.5%,抗-HBs阳性率为32.5%,抗HBc阳性率为45.6%。比较成组资料的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者一致的危险因素共8个,分别是:家庭乙肝史、饮生水史、饮黄酒史、同船人数、捕鱼年限、每年出海时间、船上不分舱居住、出国劳务史等。结论加强对舟山海岛渔民的健康教育,使其懂得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减少感染的发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舟山市海岛地区2017年12月一起诺如病毒暴发疫情进行病原学鉴定及基因分子特征研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送检的18份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样本使用常规RT-PCR扩增聚合酶及衣壳蛋白区基因序列,采用Mega6.06及Simplot软件对扩增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及重组位点分析。结果 12份样本筛查为诺如病毒GII型阳性,阳性率66.67%,经基因序列分子特征分析,证实本次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诺如病毒GII.P7-GII.6型,重组位点位于ORF1-ORF2连接处180-182bp(5031-5033bp)之间,本次分离的GII.P7-GII.6型衣壳蛋白区序列隶属于GII.6型a簇,与北京市2016年所报道毒株型同源性最高,达97.8%。结论这是舟山市海岛地区首次在暴发疫情中检测出诺如病毒GII.P7-GII.6型,除当前流行株外,本区域内诺如病毒的基因型别的分布与流行情况较复杂,应结合国内外的流行趋势,及早、及时的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实施海洋开发战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中国的第4个"新区",也是我国首个群岛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为舟山院外急救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了改善民生,舟山市政府更加重视院外急救,而院外急救的社会作用也在不断的展示和放大,历史给院外急救工作者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浙江省不同地理环境下淡色库蚊对杀虫剂的抗性特征,为蚊虫抗性产生机制以及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渍法检测淡色库蚊敏感品系、舟山现场种群、杭州现场种群对敌敌畏、溴氰菊酯、三氯杀虫酯、残杀威、丙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4类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特征。结果杭州现场种群抗性水平普遍较低,抗性系数在0.78~7.58倍之间,其由高到低依次为敌敌畏(7.58倍)〉溴氰菊酯(4.00倍)〉三氯杀虫酯(2.88倍)〉残杀威(2.11倍)〉丙烯菊酯(1.11倍)〉高效氯氰菊酯(0.78倍)。舟山现场种群抗性系数在2.25~15.00倍之间,其由高到低依次为溴氰菊酯(15.00倍)〉三氯杀虫酯(7.54倍)〉敌敌畏(5.99倍)〉高效氯氰菊酯(5.57倍)〉丙烯菊酯(4.55倍)〉残杀威(2.25倍)。淡色库蚊的抗性系数舟山现场种群除敌敌畏外,其余均高于杭州现场种群,其中对高效氯氰菊酯、丙烯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比杭州现场种群高6.14、3.10和2.75倍。结论舟山、杭州现场种群抗性水平普遍较低,舟山现场种群除溴氰菊酯外,两地现场种群对其他药物的抗性系数均〈10。两市比较,舟山现场种群除敌敌畏外,其他抗性均略高于杭州现场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