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全切除/近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安全可行.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311例拟诊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者分为A、B两组;A组130例行双甲全/近全切术;B组181例行双甲次全切或/和大部切除术.结果 A、B两组各有6例和2例术中冰冻报告良性,但术后石蜡切片报告为乳头状癌.A组不需再手术,B组需再手术;两组术后各3例(2.42%,3/124 vs.1.68%,3/179)有暂时性声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术后2月A组2例有音调改变,无法发高音,喉镜示双侧声带活动好;B组1例有声嘶,喉镜示一侧声带活动减弱.两组术后各有11(8.87%,11/124)和9例(5.03%,9/179)术后48 h内有低钙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两组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B组术后2例(1.12%,2/179)因出血需再手术.A组术后无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B组12例复发(6.70%,12/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双甲全/近全切除术可减少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率和再手术率,且并发症并无增加,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2.
在活体肝移植中,供肝移植物达到受体标准肝体积的50%是满足受体正常肝功能的必要条件[1],主要的解决方法是切取供体占全肝60%~70%的右半肝、采用辅助式原位肝移植或给一个受体植入2个移植物.既往文献报道中,双供体活体肝移植都用于成人间[2-5],而成人-儿童间的双供体活体肝移植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3.
肝移植术后感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肝移植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我院开展的35例病人38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讨论感染的预防、发生和治疗。结果本组29例病人(76.3%)发生细菌感染,早期以肺部感染为主,后期以腹腔和胆道感染为主,感染的菌种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11例肝移植(28.9%)发生真菌感染,均合并有细菌感染,其中3例再移植均发生真菌感染。肝移植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7例(18.4%),2例肝移植患者出现HBV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体术后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肝移植受体特别是恶性终末期肝病受体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且随访记录完整的受体99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肝移植受体的原发病分为良性组(54例)和恶性组(45例)。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肝移植受者术后的1年、2年、3年、4年存活率,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生存曲线。将肝移植受体围手术期的12项指标和恶性组10项指标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受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截止至2009年10月,生存64例,死亡35例,受体术后的1年、2年、3年、4年存活率分别为68%、57%、53%、53%。良性组术后的1年、2年、3年、4年存活率分别为78%、70%、61%、61%,恶性组术后的1年、2年、3年、4年存活率分别为60%、46%、46%、46%。两组术后各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良性组的存活时间为(35.8±3.0)个月,恶性组的存活时间为(28.7±2.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围手术期的12项指标中,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优势比1.21,95%可信区间1.05~1.39,P<0.01)和无肝期时间(优势比2.28,95%可信区间1.26~4.13,P<0.01)对肝移植受体术后存活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的10项指标中,术前甲胎蛋白水平(优势比5.94,95%可信区间2.49~14.16,P=0.001)和肿瘤微卫星灶(优势比3.40,95%可信区间1.50~7.74,P<0.01)对肝移植受体术后存活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体术前APACHEⅡ评分和术中无肝期时间是影响受体术后长期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术前甲胎蛋白水平和有肿瘤微卫星灶则是影响恶性肝脏疾病肝移植受体长期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5.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切除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切除的适宜范围。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63例术前诊断为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18例行一侧全切除+对侧全或近全切除术;B组145例行一侧次全切除+对侧次全或大部切除术。结果A组5例、B组2例术中冰冻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但术后石蜡诊断为乳头状癌。A组不需再手术治疗,B组需再手术。A组3例、B组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声嘶,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个月A组2例仍有音调改变,不能发出高音,直接喉镜示双侧声带活动好;B组1例仍有声嘶,喉镜检查一侧声带活动减弱。两组术后各有8例和5例于术后48h内出现低钙血症表现,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甲减表现。A组无复发,B组10例复发,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直径〉3.0cm,或两侧腺叶各有2个以上结节,或术中发现结节主要位于腺叶后方,或实质性冷结节者建议行甲状腺全切术。但术中应仔细解剖避免误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和喉上神经,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6.
辅助性原位尸肝部分移植治疗Wilson病的疗效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我院2002年7月19日施行的辅助性原位尸体肝部分移植治疗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病例,探讨该移植技术的可行性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双灌注快速取肝法获取血型为A型的供肝;在整型台上用CUSA沿肝脏镰状韧带的左侧劈离肝脏,取第Ⅱ、Ⅲ段为重230g的部分移植供肝,仔细结扎断面的管道系统,历时185min。受体女性,22岁,血型A型,因锥体外系症状逐渐加重而具肝移植指征,切除受体病肝左外侧叶(Ⅱ、Ⅲ段),将供肝(Ⅱ、Ⅲ段)原位植入。用5鄄0Prolene缝线分别对供体鄄受体的肝左静脉和门静脉左支行端端连续吻合,均预留“增宽因子”,于受体胃十二指肠动脉水平与供肝的左肝动脉以8鄄0Prolene缝线间断吻合。胆道对合取左肝管鄄空肠Roux鄄en鄄Y式吻合。术中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注射1000mg,术后采用激素、FK506和骁悉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热缺血时间为6min,冷缺血时间15.5h,手术时间6.5h,术中输血1400ml。术后第3天开始进食和离床活动,至今病人已生存16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血清铜和铜蓝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移植肝脏体积无明显萎缩,手足震颤明显减轻。结论:辅助性原位尸体部分肝移植是治疗Wilson病的良好方法,同时可避免活体部分肝移植给供体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7.
肝移植胆道重建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中胆道重建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胆道重建的手术技巧。结果132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3.94%,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者12例(9.85%),其中胆管狭窄6例,胆泥淤积或结石3例,肝断面胆漏者2例(劈离式肝移植患者),T管拔除后胆瘘1例。除1例胆道狭窄者行再次肝移植,因发生严重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而良好的胆道重建技术是预防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中胚层来源的具有特殊免疫学性质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或类肝样细胞,有促进移植肝再生的可能;同时通过其免疫调节功能诱导受者特异性免疫耐受,以利于移植肝的长期存活。现就两者相关性的研究作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和评价外科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4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19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为3.97:1;年龄19~73岁,平均(48.0±10.6)岁.Child-Pugh分级A级110例,B级3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断流组(n=85)和分流组(n=64).结果 1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78.8%),平均随访时间(46.3±30.4)个月.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6%、88.7%、83.4%和65.1%,其中断流组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4%、87.7%、80.6%和56.3%,分流组则为95.8%、90.1%、86.8%和7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术后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Child A级患者与Child B级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再出血率为20.9%,其中断流组22.7%,分流组18.4%,分流组1、3、5年再出血率明显好于断流组(P<0.05).全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7.0%,其中断流组6.9%,分流组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分流手术后门静脉压力、内径、流量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仍保持向肝性血流.结论 分流术和断流术并不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时间,惟一影响因素是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个体化脾肾分流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明显好于断流手术.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术前脾切除对原位肝移植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行肝移植185例,其中术前有脾切除史者14例,对该1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病人中单纯脾切除1例,脾切除加断流术9例,脾切除加脾肾分流3例,脾切除加脾腔分流1例.14例病人中,并发门静脉血栓(PVT)5例,占35.7%,明显高于其它171例病人的7.1%(P<0.01),其中Ⅱ级2例,Ⅲ级3例.术中行血栓切除术1例,血栓剥脱术4例;4例门体分流者中,分流阻断3例,另1例未能阻断.术后2例病人PVT复发,经溶栓治疗血栓消失,但其中1例术后30个月PVT再次复发.结论 术前脾切除易导致PVT的形成,给原位肝移植手术及术后处理带来困难,准确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是减少不利因素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