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3篇 |
外科学 | 88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心脏停搏供体与肝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80年代以来,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新型免疫抑制剂和UW保存液的相继问世,临床肝移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了解决肝来源的短缺,心脏停搏供体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不此专题,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在临床的实践中经常会遇见这样一些病人,他们的甲状腺结节经B超检查体积并不是很大,可是却伴有钙化.对这类病人该如何正确处理呢?首先,需要搞清楚钙化的原因.一般而言,甲状腺良性疾病出现钙化较少,通常是由于炎症、血肿吸收机化后形成的结节壁钙化或纤维隔带钙化.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心的钙化是由于癌细胞生长迅速,肿瘤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出现钙盐沉积,从而导致钙化.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体术后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肝移植受体特别是恶性终末期肝病受体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且随访记录完整的受体99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肝移植受体的原发病分为良性组(54例)和恶性组(45例)。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肝移植受者术后的1年、2年、3年、4年存活率,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生存曲线。将肝移植受体围手术期的12项指标和恶性组10项指标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受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截止至2009年10月,生存64例,死亡35例,受体术后的1年、2年、3年、4年存活率分别为68%、57%、53%、53%。良性组术后的1年、2年、3年、4年存活率分别为78%、70%、61%、61%,恶性组术后的1年、2年、3年、4年存活率分别为60%、46%、46%、46%。两组术后各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良性组的存活时间为(35.8±3.0)个月,恶性组的存活时间为(28.7±2.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围手术期的12项指标中,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优势比1.21,95%可信区间1.05~1.39,P<0.01)和无肝期时间(优势比2.28,95%可信区间1.26~4.13,P<0.01)对肝移植受体术后存活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的10项指标中,术前甲胎蛋白水平(优势比5.94,95%可信区间2.49~14.16,P=0.001)和肿瘤微卫星灶(优势比3.40,95%可信区间1.50~7.74,P<0.01)对肝移植受体术后存活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体术前APACHEⅡ评分和术中无肝期时间是影响受体术后长期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术前甲胎蛋白水平和有肿瘤微卫星灶则是影响恶性肝脏疾病肝移植受体长期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4.
肝移植术后感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肝移植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我院开展的35例病人38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讨论感染的预防、发生和治疗。结果本组29例病人(76.3%)发生细菌感染,早期以肺部感染为主,后期以腹腔和胆道感染为主,感染的菌种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11例肝移植(28.9%)发生真菌感染,均合并有细菌感染,其中3例再移植均发生真菌感染。肝移植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7例(18.4%),2例肝移植患者出现HBV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55.
肝移植后肝脏组织活检的动态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肝脏组织活检在肝移植后常见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在52例原位肝移植中,27例因肝功能障碍在术后0~330d不等接受肝脏活检。其中经皮肝穿刺44次,肝脏楔形活检6次,总计活检50次。标本经常规行HE染色,并根据需要加染组织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作显微镜观察。结果:急性排斥反应分别占受检病例及总移植病例数的48.15%和25.00%;慢性排斥反应分别占两者之14.81%和7.69%;保存/再灌注损伤分别占25.93%和13.46%;肝动脉栓塞分别占11.11%和5.77%;肝内胆道损伤占7.41%和3.85%;CMV感染占3.70%和1.92%;肝炎复发占3.70%和1.92%;可疑药物性肝损伤占11.11%和5.77%。结论:急性排斥反应和保存/再灌注损伤是移植后早期肝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肝动脉栓塞和供肝冷缺血可导致肝内胆道损伤;急性排斥反应及病毒感染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关;而药物诱发的肝损伤因缺乏特异性改变则应密切结合临床并采取排除诊断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肝细胞凋亡是否参与肝移植中热缺血再灌注这一病理损伤过程。方法:实验以大鼠供肝获取前供体所经历的心脏停搏时间0、30和60min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HB组、NHBD-30组和NHBD-60组,而后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每组各20对。于术后1、3、6和24h处死取材。移植肝标本采用HE染色、TUNEL技术和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并采集血样以测定TNF-α。结果:HB组几乎未出现肝细胞凋亡。移植术后3-6h,NHBD-30组出现了少量肝细胞凋亡,而NHBD-60组则出现了大量肝细胞凋亡。移植术后24h,NHBD-30组和NHBD-60组则分别出现了局灶性和大片肝细胞坏死。随着供肝遭遇的热缺血时间不断延长,术后TNF-α呈上升趋势,在术后3h达到峰值。结论:肝细胞凋亡参与肝移植中热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凋亡可能是坏死的原因,并且肝细胞凋亡与TNF-α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7.
MELD评分与肝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MELD评分与肝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肝移植前最后一次检测血清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依据,计算患者的MELD评分。根据MELD评分的不同将患者分成3组。A组:MELD评分<15分81例(50.6%);B组:MELD评分为15~24分45例(28.1%);C组:MELD评分≥25分34例(21.3%)。分别统计各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MELD评分高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平均出血量较多,与MELD评分低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高的患者术后肺部严重感染或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血管并发症、移植相关性脑病、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均较高,与MELD评分低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无肝期时间、围手术期胆道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及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LD评分与肝移植围手术期肝外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MELD评分≥25分的患者是肝移植的高危受者,应加强围手术期重要脏器功能的调理及支持。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在外科患者导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外科术后置管患者3 825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 861例)和干预组(1 964例),分别实施导管常规管理和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管理。干预组通过组织安全科学培训、组建团队、通过意义建构识别缺陷及实施团队合作和沟通等方法,分析病区存在的导管安全问题,制订并实施相应导管安全干预措施。结果 管理后干预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区导管质控中导管评估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人员安全文化水平得分较实施前有所提升。结论 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管理,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提升护理人员导管评估意识和导管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9.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切除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切除的适宜范围。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63例术前诊断为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18例行一侧全切除+对侧全或近全切除术;B组145例行一侧次全切除+对侧次全或大部切除术。结果A组5例、B组2例术中冰冻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但术后石蜡诊断为乳头状癌。A组不需再手术治疗,B组需再手术。A组3例、B组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声嘶,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个月A组2例仍有音调改变,不能发出高音,直接喉镜示双侧声带活动好;B组1例仍有声嘶,喉镜检查一侧声带活动减弱。两组术后各有8例和5例于术后48h内出现低钙血症表现,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甲减表现。A组无复发,B组10例复发,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直径〉3.0cm,或两侧腺叶各有2个以上结节,或术中发现结节主要位于腺叶后方,或实质性冷结节者建议行甲状腺全切术。但术中应仔细解剖避免误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和喉上神经,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肝移植术后再次手术的2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病人术后行32次再手术,其中5例行2次再手术,再手术率为14.2%。再手术的原因包括:腹腔内出血17例次,占再手术总例次的53.1%;胆道并发症11例次,占再手术总例次的34.3%;肝动脉栓塞2例次,占再手术总例次的6.3%;其他2例次,包括上消化道出血1例、胸腔出血1例,占再手术总例次的6.3%。27例病人中,7例再手术后死亡,病死率为25.9%。结论肝移植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腹腔内出血及胆道并发症是其两大主要原因。正确认识肝移植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对降低肝移植病人术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