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脊柱显微内镜手术治疗17例极外侧型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个月,依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 应用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少和恢复快的优点,能够有效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4月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行腰椎融合手术的34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疼痛、安全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34例患者平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为1.9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6d。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为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系统、有效地护理,对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4月本院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34例进行分析,观察手术后各项指标、椎间隙高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4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74 min,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4.2 cm,平均术中出血量252 ml,平均术后引流量97 ml,平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为1.9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6d.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为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1.8个月,统计分析显示出院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改善率平均为85.6%,椎间隙高度从术前(5.68±1.82) mm增至(10.01±1.31) mm.[结论]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组织损伤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操作简单,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MED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神经根解剖变异的价值。方法采用第二代经后路腰椎间盘镜系统(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0例,术中发现16例神经根解剖变异,发生率为2.8%。按Kadish分型:Ⅱ型10例,Ⅲ型1例,Ⅳ型5例。其中腰4,5间隙突出6例,腰5骶1间隙突出9例,腰4,5及腰5骶1间隙均突出1例。16例手术均在镜下顺利完成。结果16例术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没有神经根损伤表现。近远期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腰骶神经根解剖变异发生率低。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视野清晰,镜下容易分辨出突出椎间盘与神经根,对神经根解剖变异显露清楚,可以有效防止神经根损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重型臀肌挛缩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重型臀肌挛缩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自1993年9月~2001年10月共收治重型臀肌挛缩症患者89例,资料完整的8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侧身前移步态;(2)站立位驼背畸形,髋过伸,坐位或下蹲时双腿呈蛙式状;(3)臀部肌肉明显萎缩,肢体其它部位肌肉无异常,屈髋≥90°时,髋强迫外展≥45°;(4)X线检查显示脊椎及骨盆结构无异常,病史较长者可有代偿性脊柱后凸及股骨颈前倾角增大等改变。本组均行臀大肌止点上移术,其中臀中肌及臀小肌切断松解75例(91.46%);皮下组织切开、皮肤松解31例(37.80%),皮肤“Z”形延长46例(56.10%),“L”形切开皮瓣转位、皮肤缺损处游离植皮5例(6.10%)。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全部患者术后功能改善满意;驼背与骨盆后倾消失80例(97.60%);步态基本恢复正常69例(84.15%),轻度摇摆步态12例(14.63%),仍明显跛行1例(1.22%)。与术前相比,屈髋功能平均改善93°,屈髋90°时内收功能平均改善76.1°。单侧外展肌力较差者7例(8.54%),双侧外展肌力较差者2例(2.44%)。术后1年与3年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重型臀肌挛缩症患者采用臀肌松解、臀大肌止点上移、皮肤延长或植皮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MastQuadrant微创系统下腰椎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0-05—2012-05在该院接受MastQuadrant微创系统下腰椎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22例(微创单侧组)和接受开放腰椎双侧固定椎间融合术25例(开放双侧组)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微创单侧组的切VI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时间均少(短)于开放双侧组(P均〈0.01)。术后1年疗效评估,微创单侧组的13本骨科学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高于开放双侧组(P〈0.0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开放双侧组(P〈0.01)。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tQuadrant微创系统下腰椎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腰椎双侧固定椎间融合术相比,在恢复椎间隙高度、提高椎间融合率、重建腰椎稳定性方面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而微创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更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经Quadrant通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Quadrant微创组62例和传统开放组6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出院时微创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微创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末次随访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uadrant微创技术具有操作损伤少、手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手术操作不复杂,临床疗效确切,其治疗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治疗重症臀肌挛缩症的远期疗效。方法160例重症臀肌挛缩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臀肌松解术及臀肌止点上移松解术,平均随访66.3个月,比较其外展挛缩角度改善情况,并通过自制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34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中,接受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者其外展挛缩角度改善及疗效评分均优于接受传统臀肌松解术者。结论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治疗重症臀肌挛缩症远期疗效满意,优于传统臀肌松解术。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不完全性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合并不完全性截瘫患者48例,均行脊髓减压、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均于手术后1~2周开始进行康复治疗。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A组采用PNF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B组采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及针灸治疗,两组均康复治疗6个月。根据中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标准对康复治疗前后的感觉及运动进行评分,根据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表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感觉、运动评分及MBI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A组康复治疗后感觉、运动评分及MBI增加幅度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 PNF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不完全性截瘫有助于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miR-422a调控骨肉瘤细胞自噬及凋亡的作用和机制及其与靶基因ATG12的关系.方法 采用瞬时转染miR-422a模拟物和抑制物分别上调或下调骨肉瘤细胞的miR-422a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各时间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瞬时转染miR-422a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肉瘤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