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结合功能磁共振(f MRI)技术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卒中后失语语言功能重组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选择符合条件的卒中后失语患者6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人9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于入组时进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task-f MRI)检查。其中4例患者在神经导航定位系统引导下标记右侧额下回三角部,予1 Hz r TMS刺激,每周5次,共2周。治疗前后进行中文版西方失语症成套检验(WAB)评估及task-f MRI检查。采用SPM 12软件对f MRI数据进行处理,比较两组脑区激活差异及体素变化,对4例病例r TMS治疗前后f MRI数据及WAB评分进行个体分析,比较其脑区激活差异、激活体素指数(AVI)及语言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双侧大脑半球激活总体素均比健康对照组多,包括感兴趣区(ROI)双侧额中回、双侧补充运动区;非感兴趣区(n-ROI)左楔前叶、左中央后回、右海马、右旁扣带回等。实验组比健康对照组激活减少的脑区包括ROI左侧额下回三角部;n-ROI左距状裂周围皮层、左舌回、右前扣带回和旁扣带回。病例1、病例2病程较短,病灶体积较小,治疗前双侧大脑半球激活升高,AVI显示语言功能偏侧化为右侧大脑半球;治疗后双侧大脑半球激活水平均降低,但ROI的高效语言功能区如左侧额下回三角部由原来无激活变为明显激活,AVI显示语言功能偏侧化由右侧大脑半球转为左侧大脑半球,语言功能较前改善。病例3、病例4病程较长,病灶体积较大,治疗前双侧大脑半球激活均降低,AVI显示病例3语言功能偏侧化为右侧大脑半球,病例4为左侧大脑半球。治疗后两者双侧大脑半球激活均较前增加,语言功能偏侧化均为右侧大脑半球;病例3的ROI左侧额中回、右侧颞中回由治疗前无激活变为明显激活,右侧补充运动区激活增加,病例4治疗前未见ROI激活,治疗后双侧补充运动区、右侧岛盖部及右侧颞中回出现激活。结论低频r TMS可通过优化失语患者双侧大脑半球语言功能重组模式,改善其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通过BOLD-fMRI成像显示强制诱导语言治疗前、后慢性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及脑功能成像的特征差异,探讨强制诱导语言治疗对脑卒中慢性运动性失语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影响。 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慢性运动性失语患者2例,在常规语言治疗进入恢复平台期情况下给予强制诱导语言治疗,每次持续治疗1.5h,每天治疗2次,共治疗30h(2周内完成)。于治疗前、治疗后接受图片命名任务下的fMRI检查及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 结果 本研究入选慢性运动性失语患者经4周常规语言训练后其语言功能有较大幅度提高,第8周、第12周时语言功能改变不明显(进入平台恢复期),第14周时发现患者经强制诱导语言治疗后其语言功能有进一步改善。本研究入选患者经强制诱导语言治疗后,其左侧额下回激活出现或增强(P<0.005),伴或不伴左侧半球多个脑区激活增加及右侧额下回激活减弱。 结论 强制诱导语言治疗改善慢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机制可能与上调左侧额下回激活、下调右侧额下回激活或是促进双侧额叶、颞叶多个脑区乃至整个语言功能网络重组有关。  相似文献   
73.
肩关节半脱位作为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多于卒中后3月内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可引起肩痛等并发症,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就近几年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和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早期呼吸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治疗组患者于入组后当天(早期)即开始呼吸功能训练,连续治疗30d;2组患者均于入组30d后(恢复期)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和吞咽功能训练,连续治疗4周。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标准、吸入性肺炎诊断标准和吞咽障碍评估、判定标准进行评定并判断疗效。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例(8.33%)和13例(21.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81.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其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向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以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其上肢肌肉痉挛及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32例脑卒中患者,其偏瘫侧上肢屈肌痉挛Ashworth评级为2~3级,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选择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注射A型肉毒毒素,随后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未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仅单纯进行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6周及12周时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指标包括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检测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偏瘫侧上肢肌痉挛情况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肌痉挛改善幅度以治疗后第2周时最为显著,随后改善幅度有所减缓,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一直持续至治疗后第12周;同时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与对照组各相应疗效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肌张力,并对改善患肢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疗效至少持续12周左右。  相似文献   
76.
粤语失语症的评价与语言治疗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粤语失语症的评价和语言训练特点。方法:根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CRRCAE)法,编译成适合粤语方言特点的检查法,对10例粤语失语症患者进行评价,并进行语言对其中4例普通话-粤语双语失语症患者进行粤语与普通话双重刺激训练。结果:诊断运动性失语3例,完全性失语2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1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2例,命名性失语1例,底节性失语1例。语言治疗后,患者听理解,复述,口语表达,朗读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腭裂患者术后语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性语言治疗的效果. 方法:于2003—06/2005—10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腭裂术后仍存在构音障碍的患者16例为观察对象。根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版构音障碍检查法进行构音障碍检查、根据王国民编“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进行语音清晰度评价。采用VS9700语音工作站1.0版软件,以/te/,/pai/,/kan/,/si/为检测语音样本,进行语谱图分析,利用冲直条、乱纹的出现率及辅音结构中空白间隙来描述辅音的特征。观察患者语言训练前后辅音出现率,观察语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并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包括腭咽闭合功能训练、增强节制呼气功能训练、强化正确的构音器官运动训练,治疗开始每周一两次,后期每2周1次,30-60min/次,训练3-6个月。比较训练前后语音学指标。 结果:纳入患者1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腭裂患者术后语音障碍临床特点主要包括:继发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所致的结构性发音不清6例(38%),表现为鼻漏气、过重鼻音,韵母、声母均可发生;因不良代偿发音习惯而引起的功能性语音障碍16例(100%),主要表现为腭化构音16例(100%)、侧化构音14例(88%)、鼻咽构音13例(81%)和声母的歪曲16例(100%)、置换16例(100%)或省略14例(88%);言语呼吸障碍4例(25%),表现为最长声时缩短。(2)治疗前后平均语音清晰度由32.63%提高到79.5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3)测试音节声母频谱特征性指标冲直条、乱纹出现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 结论:腭裂修补术后语音障碍主要原因是不良代偿发音习惯而引起的功能性语音障碍;综合性语言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语音状况;计算机频谱分析有助于腭裂术后语音状况评估及训练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78.
综合性语言治疗对完全性失语患者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性失语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对17例患者进行评价。诊断为完全性失语,采用常用的综合治疗方法结合计算机语言训练软件对患者进行语言治疗。比较训练前后评价结果。结果:17例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口颜面失用。16例伴言语失用,8例伴有单侧空间忽略。17例患者训练后在说、抄写以及听理解、阅读理解、复述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前两者P<0.05,后三者P<0.01),但在出声读、描写、听写、计算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失语的患者经综合语言治疗后可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少部分患者可恢复到似Broca失语的临床模式,但要达到日常交流还必须借助语言及非语言的综合方式进行,使交流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横贯性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的障碍。在发达国家,外伤性SCI的发病率为每年20—60例/100万人口。Stover等报道,美国SCI患者平均年龄25岁,61%受伤时年龄在16—30岁之间;Jadid等报道,SCI男性患者中。73.7%年龄为21—40岁,四肢瘫患者占43.9%,截瘫患者占40.35%。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7例偏瘫患者,用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评测平衡功能、用活动分析法(tasksanalysisapproach,TAA)评测肢体功能活动、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平衡功能与肢体功能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4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2),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还接受有针对性的平衡训练。比较训练前后平衡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入院时平衡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BBS27.17±14.47,TAA35.25±15.22,BI52.06±22.41,平衡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呈正相关(r=0.519,P=0.008);平衡功能与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r=0.530,P=0.009)。训练前后比较,两组BBS,TAA,BI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密切相关。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平衡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