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线粒体DNA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线粒体含核外DNA基因组 ,且该基因组与核基因组分别独立复制。其序列在 1981年第一次由Anderson报道[1] 。现在Anderson序列已被作为序列比对时的参照标准。尽管与含 3亿bp的核DNA相比较 ,仅有 16 5 6 9bp的环状线粒体DNA基因组要小得多 ,但mtDNA对于人类学、进化研究、法医学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2~ 6] 。在核DNA与mtDNA之间一点重要的差异在于其遗传方式 :mtDNA来自于卵母细胞 ,很少或不含父亲成分 ,相反核DNA却含有父母双方的成分[7] 。因此 ,核DNA在每一代都要经过重组 ,而… 相似文献
33.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击伤后心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电击伤后心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筛选与心肌电损伤过程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将大鼠心脏电击伤3 h后的心肌组织(电击组)和正常心肌组织(对照组),分别提取总RNA,制备Cy5-dCTP和Cy3-dCTP的标记的cDNA探针,并与BioStar-40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杂交信号经扫描后,计算机分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电击伤后心肌组织中共有71个基因或EST发生差异表达,其中35个基因或EST表达上调,36个基因或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表达下调.这些基因涉及凝血、炎症反应、信号转导及机体自稳态等多个方面,此外还有44个基因或EST的功能是未知的.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初步筛选出与心肌电损伤过程相关的多个差异表达基因,为揭示心脏电击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4.
青霉素对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中青霉素对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定性实验的干扰作用。方法将尿液、红细胞、青霉素按一定比例配制,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尿中青霉素浓度达到2.5万单位/ml或更大时可使尿测定为‘+’的红细胞降低为‘±’,当尿中青霉素浓度达40万单位/ml,可致假阴性;当尿中浓度迭10万单位/ml,可使原测定‘++’的红细胞降低为‘+’,当尿中青霉素浓度达20万单位/ml或超过20万单位/ml,可使结果降低为‘±’,甚至出现假阴性;当尿中青霉素浓度达20万单位/ml,可使原测定为‘卅’的红细胞结果降低。结论尿液中的青霉素影响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的定性结果,并随着尿液中青霉素浓度的增加,干扰度更加显著,甚至可致尿红细胞检测呈假阴性。 相似文献
35.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磷脂酶A2、前列腺素E2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磷脂酶A2 (PLA2 ) ,前列腺素E2 (PGE2 )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TNF α测定采用ELISA法 ;PGE2 采用放射免疫法 ;PLA2 测定采用 [3 H] 油酸标记的大肠杆菌膜磷脂为底物的放射化学法。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TNF α、PLA2 及PGE2 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经抗结核药物加激素联合治疗后TNF α、PLA2 及PGE2 均显著下降 ;相关分析显示TNF α与PLA2 呈正相关 ,而PLA2 与PGE2 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TNF α、PLA2 及PGE2 可能共同参与了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过程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1 cTnI的结构、存在形式、释放、降解、清除 1.1 cTnI的结构 TnI是肌动蛋白抑制亚基,为单一多肽链,其分子量随各亚型不同而异,约21000.TnI有3种亚型,快骨骼肌肌钙蛋白(fsTnI),慢骨骼肌肌钙蛋白(ssTnI)及cTnI.cTnI与sTnI的主要不同在于其N末端多了30~32个氨基酸[2]. 相似文献
37.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诊断早期心肌梗死的死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acid-binding protein,H—FABP)诊断早期心肌梗死的死后诊断的稳定性。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死后不同时间缺血心肌细胞内H—FABP脱失面积变化规律。结果:正常心肌组织4℃放置1—2d H—FABP染色均匀未见明显脱失,放置3d以上,可见H—FABP脱失,且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脱失面积逐步增大。缺血心肌组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脱失面积逐步增大,图像分析结果显示4d以内缺血心肌组织胞浆内H—FABP的脱失面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置超过5d以上,其脱失面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在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稳定性一般,受自溶的影响较小可用于死后4℃放置的4d内尸体的检测,在法医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摘 要】目的 :研究电击死早期骨骼肌MuRF1-mRNA随时间的变化归律及其在鉴别生前电击死与死后电击中的应用。方法 :60只健康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每组20只。电击死组大鼠用220 v交流电的两极分别连接右前肢与左后肢,通电90 s致死,于电击死后0 h、1 h、3 h、6 h取材;死后电击组大鼠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分别于0 h、1 h、3 h、6 h电击90 s取材;空白对照组大鼠直接颈椎脱臼法处死,不进行电击,于死后0 h、1 h、3 h、6 h取材。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左后肢腓肠肌、胫骨前肌MuRF1-mRNA表达水平,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电击死组大鼠左后肢腓肠肌MuRF1-mRNA表达量于死后即刻升高,1 h、3 h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0、P=0.000、P=0.000),6 h低于空白对照组(P=0.925);电击死组大鼠左后肢胫骨前肌MuRF1-mRNA表达量于死后即刻升高,1 h达峰值,3 h开始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0、P=0.000、P=0.000);死后电击组左后肢腓肠肌、胫骨前肌较空白对照组高,但升高不如电击死组显著;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左后肢胫骨前肌MuRF1-mRNA含量均较腓肠肌高。结论 :大鼠电击死6 h左后肢骨骼肌MuRF1-mRNA在Ⅰ型肌纤维、Ⅱ型肌纤维中的表达量不同,且其表达具有时间规律性,可为电击死早期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还可以作为生前电击死与死后电击鉴别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对药物代谢酶CYP2D6和CYP3A4的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筛选检测,获得其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遗传多态性分布的相关数据。方法:筛选11个关于CYP2D6、CYP3A4基因的SNP位点,取192份中国汉族无关个体健康自愿者的血液样本获得基因组DNA,根据单碱基延伸技术通过 GenomeLabTM SNPstreamR 基因分型系统进行SNP分型。结果:本次检测的11个SNP位点在研究人群中全部具有多态性(最小等位基因频率>0.01),其中7个SNP(RS28624811、RS28670611、RS9623531、RS5758589、RS3735451、RS2246709、RS2404955、RS4646440)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此人群与白种人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汉族人群可能有继承特定的遗传信息,导致与其他人群具有不同药物代谢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运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对乳化炸药爆炸残留物中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80)进行检测。方法:样本用正己烷溶解、超声清洗后过滤,将得到的滤液用旋转蒸发仪蒸干,甲醇溶解后离心。色谱条件:色谱柱PhenomenexLunaC183μm,100×2.0mm(ID);预柱LunaC183μm,(10×2.0mm)(ID);流动相体积比为1∶200乙酸水溶液:异丙醇=10∶90溶液;流速:0.20ml/min;柱温:35℃。质谱参数:干燥氮气温度200℃;雾化器流量1.5L/min,检测电压1.40kV。结果:SP-80在0.2~1mg/ml范围内峰面积和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78,最低检出限为1μg/ml。3种提取物检测未见明显差异。2类乳化炸药中均检出SP-8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在法医微量物证检验中可用于乳化炸药的推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