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胡建华  王大庆  肖敏  万勇  葛颖 《四川医学》2010,31(11):1616-1617
目的通过对ICU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内压的监测数据,来推断它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疗效分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我科200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28例(死亡组10例,治愈组18例)的腹内压监测数据,分别比较两组的腹内压监测和腹围与APACHE-I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愈组腹内压与A-PACHE-Ⅱ评分的回归方程是Y=1.406+0.690X,相关系数r=0.646,P〈0.001,有明显相关性;腹围与APACHE的相关系数r=0.175,P=0.048,有一定相关性。死亡组结果:腹内压与APACHE-Ⅱ评分的回归方程是Y=14.767+0.471X,相关系数r=0.387,P=0.008,有明显相关性;腹围与APACHE-Ⅱ的相关系数r=0.279,P=0.061没有相关性。结论腹内压监测是急性重症胰胰炎较好的临床疗效评估参数。  相似文献   
32.
[目的]回顾性评估一种新的脊柱转移瘤治疗策略--"流程表"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方法]研究对象为自1996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脊柱转移性肿瘤77例患者,这些患者为生存期明确的死亡病例.对每个病例按照Tomita脊柱转移瘤评分系统和Tokuhashi脊柱转移瘤评分系统(2005年修订版)进行评分,推断其相应的治疗方式,并应用脊柱转移瘤治疗新策略--流程表进行治疗方式判定.将由3种脊柱转移瘤治疗策略所判定的治疗方式与实际治疗方式相比较,分为实际治疗方式与判定治疗方式相一致和不一致两组.再根据流程表策略判定的治疗方式,将病例进一步分成保守治疗、姑息手术和切除手术3组,再将每组中按照实际治疗方式与判定治疗方式一致性分成两小组.然后再应用t检验,一致和不一致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按照Tomita脊柱转移瘤评分系统判定治疗和实际治疗的一致组生存时间(11.18个月)虽长于不一致组(9.70个月),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按照Tokuhashi脊柱转移瘤评分系统判定治疗和实际治疗的一致组生存时间和不一致组几乎相同(分别为10.18个月和10.31个月,P>0.05);而按脊柱转移瘤流程表策略判定治疗和实际治疗的一致组生存时间(10.62个月)明显长于不一致组(7.70个月,P<0.01).根据脊柱转移瘤流程表策略判定的治疗方式中,保守治疗和姑息手术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只有清除手术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评分系统比较,脊柱转移瘤治疗新策略--流程表在改善患者生存时间方面的作用较明显.但该策略仍存在一定不足,如某些评价指标准确性不很高、指标的细化程度不够等,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3.
万勇 《中外健康文摘》2012,(49):258-259
高职护理人体形态学由基础医学平行学科水平整合而成,各学科教学方法应有所区别.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病理学,以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为主,结合PBL、TBL教学法.基础性强的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和绘图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结合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34.
雷米芬太尼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剂量依赖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引起术后痛觉过敏的剂量依赖关系.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均分成五组.各组维持麻醉的雷米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1μg·kg~(-1)·min~(-1)(R_(0.1)组),0.2 μg·kg~(-1)·min~(-1)(R_(0.2)组)、0.3μg·kg~(-1)·min~(-1)(R_(0.3)组)、0.4μg·kg~(-1)·min~(-1)(R_(0.4)组)、0.5μg·kg~(-1)·min~(-1)(R_(0.5)组).分别于术前(T_0)和静脉停止泵注雷米芬太尼后1 h(T_1)、1.5 h(T_2)、2 h(T_3)、3 h(T_4)、6 h(T_5)、12 h(T_6)、24 h(T_7)、48 h(T_8)应用机械压力法测定各组患者胫骨前皮肤的疼痛阈值,同时在T_1~T_8时记录患者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R_(0.3)、R_(0.4)、R_(0.5)组机械压力痛觉阈值T_1~T_5时较T_0时明显降低(P<0.05或P<0.01),R_(0.4)、R_(0.5)组T_6时仍然偏低(P<0.05).T_4~T_8时五组VAS评分均低于T_1时(P<0.05或P<0.01);T_1~T_6时R_(0.3)、R_(0.4)、R_(0.5)组VAS评分较R_(0.1)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7时R_(0.4)、R_(0.5)组VAS评分仍然偏高(P<0.05或P<0.01).结论 雷米芬太尼剂量达到0.3μg·kg~(-1)·min~(-1)时可以降低患者机械压力痛觉阈值,并导致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35.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22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术后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院行436例LCBDE中2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6例术后发生胆漏,3例术后早期发生"T"管脱落,11例胆总管残石,2例"T"管拔除后胆漏。2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娴熟的腹腔镜技术和腹腔镜下胆道镜技术是减少LCBDE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6.
绝经前后女性身体成分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女性身体成分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LunaProdigy双能X线BMD检测仪对健康体检的绝经前女性22例、绝经后女性62例进行腰椎正位,左髋和全身BMD检测和身体成分检测。结果①绝经前组股骨各部位、腰椎(L1—L4)和全身BMD,以及全身和躯干肌肉显著高于绝经后组(P〈0.05,或P〈0.01);②绝经前组全身、躯干和左大腿肌肉均与全身BMD呈显著正相关,身棒成分与腰椎和股骨BMD无显著相关性(P〉0.05);③绝经后组全身和躯干的脂肪、肌肉分别与L3、L4、股骨大粗隆、股骨干和全身BM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全身脂肪、肌肉,躯干脂肪分别与L1、L2和股骨颈BM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躯干肌肉与股骨大粗隆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左大腿成份与上述部位骨密度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绝经前女性全身BMD与肌肉成分密切相关。绝经后女性全身和躯干脂肪、肌肉与腰椎、股骨和全身BMD密切相关,但脂肪成分似乎更明显。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甲醛和苯联合作用对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选用90只雌性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2×3析因设计,随机分为9组,即阴性对照组、甲醛低浓度组(F1:10 mg/m3)、甲醛高浓度组(F2:20mg/m3)、苯低浓度组(B1:200 mg/m3)、苯高浓度为(B2:400 mg/m3)、甲醛低+苯低组(F1:10 mg/m3+B1:200 mg/m3)、甲醛低+苯高组(F1:10 mg/m3+B2:400 mg/m3)、甲醛高+苯低组(F2:20 mg/m3+B2:200 mg/m3)、甲醛高+苯高组(F2:20 mg/m3+B2:400 mg/m3),对各组小鼠进行静式染毒,2 h/d,连续3个月,染毒期结束后将其全部处死,利用彗星试验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彗星细胞率(DNA受损伤的细胞的率)和彗星细胞的尾长(损伤程度).结果:各染毒组小鼠骨髓细胞彗星细胞率、彗星细胞的尾长均高于对照组彗星细胞率和彗星细胞尾长(P<0.05),小鼠骨髓细胞的彗星细胞率和彗星细胞尾长随甲醛或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高剂量联合组彗星细胞率和彗星细胞尾长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甲醛和苯对骨髓细胞的彗星细胞率和彗星尾长的作用高于其余各组,甲醛和苯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38.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美国麻醉学会制定的Ⅰ-Ⅱ级标准、年龄1—4岁、行气管异物取出术小儿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每组30例。七氟醚组采用吸入七氟醚诱导麻醉,术中维持药物选用丙泊酚1.5mg/(kg·h)微泵持续注入。间断吸入七氟醚;氯胺酮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和氯胺酮1.5mg/kg诱导麻醉,术中麻醉深度不足时分次静脉注射氯胺酮1.5mg/kg至麻醉满意。记录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术前1min(T2)、插入支气管镜时(T2)、拔支气管镜时(T3)、清醒时(T4)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术中医生满意度,观察术中和术后患儿是否有支气管痉挛、呕吐、呼吸道梗阻、舌后坠等并发症。结果2组患儿T2时收缩压、心率较T0时明显升高。七氟醚组患儿T1时收缩压、心率较T0时明显降低;2组患儿血氧饱和度T1-T4各时段均较T0时明显升高;七氟醚组患儿苏醒时间显著快于氯胺酮组;七氟醚组患儿医生满意度较氯胺酮组高;术后氯胺酮组患儿舌后坠发生率明显高于七氟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T0~T4各时段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能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术中麻醉平稳,术后患儿苏醒快且苏醒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儿童颈椎肿瘤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例颈椎肿瘤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骨母细胞瘤经手术切除,内固定重建,植骨融合,例1随访2年后复发,经再次后路单纯切除后随访2年无复发,例2随访2年无复发.例3为脊索瘤,行后路颈枕融合,前路经121肿瘤切除,术后予放疗,26月后复发.[结论]儿童颈椎良性肿瘤切除后效果良好,但恶性肿瘤手术难度大,易复发,预后差.  相似文献   
40.
全麻术后病员由于术中吸入含麻醉剂的混合气体可能氧浓度不足 ,肌松药、麻醉药对呼吸的抑制 ,手术及体位的影响致通气不足、呼吸、循环功能尚未稳定等原因 ,病人易发生低氧血症。因此 ,术后特别是在术后 2小时内应床旁密切监护病员 ,仔细观察其呼吸动度、氧饱和度 ,及时合理的呼吸支持治疗是保证病员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监测的过程中不能只依赖于监护仪 ,还应观察病员的口唇、甲床颜色、呼吸动度 ,并监听双肺呼吸音 ,正确分析各项参数才能迅速作出正确及时的综合判断。1 一般资料1 1  58例患者均系我院重症监护室病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