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铸型综合征的病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5年12月完成的325例次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胆管铸型综合征6例.MRCP/ERCP诊断准确率为100%.通过内镜介入手段取出胆管内铸型物2例,再次肝移植手术4例.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铸型综合征主要与缺血-灌注损伤、胆道缺血等因素有关.胆道成像技术有助于诊断肝移植术后的胆道胆管铸型综合征.内镜治疗是首选方法,手术应在介入治疗无效后考虑.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术治疗壶腹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壶腹癌患者,该术式切除范围:十二指肠降段,距胆胰管汇合部切除胰头1~2cm及胆总管至左右肝管汇合处下方。术中注意清扫区域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证实各切缘无肿瘤残存。术后定期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生存时间和肿瘤复发率等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未出现十二指肠漏、胆漏或明显胰漏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率为93.55%,随访时间为2个月~41个月不等,平均随访时间为13.6个月。本组目前共死亡5例:有2例因非手术并发症死亡,其中1例术后第8天出现急性心衰、肺水肿、严重肺部感染于术后1个月死亡;另1例死于术后2个月的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死因不明;2例死于肿瘤复发;其余26例均存活至今,其中有3例出现肝内或腹腔内淋巴结转移。结论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术是治疗壶腹部癌的一种新术式,既比乳头局部切除术保证了相对足够的切除范围,又较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和创伤程度。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保证各切缘无瘤残存和精细吻合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犬肝内大胆管旁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20只,随机分4组。RFA射频针统一张开20mm,射频治疗时,能量由小到大序贯使用,开始能量为5W,以后每1min升高5W,最高可达95W的情况下,距肝内大胆管旁不同距离(1.0~2.9mm、3.0~4.9mm、5.0~7.9mm、8.0~10.0mm)行RFA,术后观察相关胆管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在肝内大胆管旁行RFA,当距离为1.0~2.9mm时,整个胆管壁全层均坏死或部分全层坏死;距离为3.0~4.9mm时,部分胆管壁全层坏死和胆管上皮细胞空泡样改变;当距离为5.0~10.0mm时,胆管上皮细胞胆管空泡样改变或正常。结论RFA位于肝内大胆管旁时,距离≥5.0mm时胆管上皮细胞改变损伤是轻微的、可逆的,而距离<5.0mm时胆管损伤是较严重的、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34.
丁钧  卢敏利 《中国药房》1993,4(4):15-15
<正> 诺氟沙星,又名氟哌酸,系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革蓝氏阴性和阳性菌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引起的全身急性感染作用显著。但诺氟沙星在水或乙醇中极微溶解;在醋酸、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所以在剂型的研制、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含量测定等方面带来种种困难。应用的剂型中除了片剂和胶囊剂供口服外,近年来才偶有部分医疗单位试制成灌肠剂、滴眼剂。为了充分利用药物剂型增加给药途径,我们研制了诺氟沙星滴耳剂,用於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中耳炎,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5.
113例胆囊切除术后黄疸患者ERCP的诊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丁钧  李智华  刘吉奎  陈敏  周永碧  董家鸿 《重庆医学》2003,32(6):736-737,739
目的 了解造成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残留上腹痛及黄疸症状的原因,比较ERCP及其他影像检查在此类患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胆囊切除术后残留上腹痛及黄疸症状并行ERCP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患者行超声、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及ERCP检查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及通过ERCP对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113例患者中,最短术后5d,最长33年出现症状;ERCP检查前106例行CT检查,105例超声检查,检查3例PTC;ERCP检查对病因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他检查;通过ERCP对胆总管结石、胆管下端良性狭窄64例进行治疗并且效果良好;对不宜手术的胆管梗阻4例放置胆道支架能有效解除黄疸、缓解症状。结论 ERCP检查可明显提高患者病因诊断的准确率;基于ERCP的EST技术可对胆总管结石、胆管下端良性狭窄进行有效治疗,避免再次手术;对于不宜手术的胆管梗阻,可通过ERCP放置胆道支架解除黄疸,ERCP通过局部观察和组织活检对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是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36.
12例肝内邻近大血管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宽生  黄建生  丁钧  欧霞  董家鸿 《重庆医学》2005,34(11):1681-1682,1684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位于肝内大血管旁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通过对12例位于大血管旁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观察,记录RFA治疗中、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定期进行肝功、CT、AFP的随访观察,了解治疗后的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平稳安全完成治疗,普通并发症和一般RFA治疗相似,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彩超及CT复查均未发现临近血管有明显损伤;增强CT复查一次RFA后肿瘤的完全坏死率为91.7%,APF术后全部降低,有1例乳腺癌肝转移病人在射频消融治疗3个月内肝脏其他部位发现新病灶,3~6个月内有1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和1例出现其他肝叶转移,1例在1年内出现肿瘤肝脏其他部位转移.结论 RFA治疗位于肝内大血管旁这一特殊部位肿瘤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3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97例)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1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病理检查结果、患者预后以及淋巴结转移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及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4±136) min和(445±106)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10 ±939) ml和(623±34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2,4.873,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8.2%(8/97)和3.0% (4/1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4,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6% (20/97)和8.2% (1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58,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2.0%(31/97)和16.4% (22/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7,P<0.05).随访至2012年9月,223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53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4个月(6.9~10.0个月);无淋巴结转移者17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8.6个月(15.8 ~21.5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45,P<0.05).53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3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6.3~10.7个月),无血管切除重建组22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3个月(6.1 ~10.5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2,P>0.05).17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64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3.2个月(9.2~17.1个月),无血管切除重建组106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1.7个月(18.1~25.3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08,P<0.05).结论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增加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可以做到完整切除肿瘤,且没有明显增加患者病死率,对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对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8.
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1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6 10例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自 1983年 1月至 2 0 0 2年 2月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共 6 10例 ,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经十二指肠镜立即取石 4 9.8% (30 4 /6 10 ) ,结石最大直径 2 .5cm。经ERCP造影或B超检查 2 4 .4 % (14 9/6 10 )在 1周内排石 ;19.8% (12 1/6 10 )在 2周内排石。总排石率 94 .1% ,36例失败。 19% (10 6 /6 10 )发生少量出血 ,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十二指肠镜胆总管取石效果好、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 ,经十二指肠镜取石为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9.
郭鹏  谭烨  李文婧  丁钧 《重庆医学》2023,(9):1298-1302+1308
目的 探讨影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间充质样-成纤维细胞(iPS-mpMSC-fbs)分化为功能性胰岛β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健康成年小鼠胰腺中分离纯化间充质样-成纤维细胞(mpMSC-fbs),通过慢病毒将Oct4、Sox2、c-Myc和Klf4 4种转录因子转染至mpMSC-fbs,诱导mpMSC-fbs转变为诱导性多能干性球体细胞(iPS-mpMSC-fbs),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其是否表达瞬时受体离子电位通道蛋白(TRPCs);分别将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佛波醇酯(PMA)和拮抗剂(Bis-1)与iPS-mpMSC-fbs共孵育,通过荧光影像系统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水平,观察PKC对iPS-mpMSC-fbs TRPC/Ca2+通道的调节关系。结果 从成年小鼠胰腺中成功分离纯化mpMSC-fbs,该细胞群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有相似表面标志物(CD90、CD105和CD146),并成功将mpMSC-fbs诱导为iPS-mpMSC-fbs,且诱导后细胞表达TRPCs(TRPC1...  相似文献   
40.
快速建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犬动物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介绍一种快速建立的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犬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结扎犬的脾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属支引起淤血性脾肿大 ,观察动物外周血细胞变化 ,了解脾脏影像学变化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脾静脉结扎后 1周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即下降 ,第 3周以后二者下降明显 (P <0 0 5 ) ,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脾肿大可持续 9周以上 ;术后第 2周起 ,脾脏组织学改变符合脾淤血改变 ;脾切除术后红细胞和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脾静脉结扎后白细胞水平无显著改变。结论 脾静脉结扎建立继发性功能亢进方法简单、确切 ,可以作为脾功能亢进外科或介入治疗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