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与跟骨骨折内固定相关的跟骰关节面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跟骨骨折的手术内固定跟骨前突处的螺钉植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0个成人正常跟骨干燥标本进行观察测量,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分别测量跟骨骰骨关节面的横径和内倾角,另外通过跟骨的矢状断层切片对跟骨骰骨关节面附近的内部骨小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跟骨骰骨关节面的横径为(22.67±2.14)mm;其内倾角为(60.4±7.1)°;紧邻跟骨骰骨关节面关节面下的压力骨小梁是致密的,厚度大约为5mm,向后方和下方的骨小梁逐渐变得稀少、疏松。结论:跟骨骰骨关节面下方的骨量丰富,骨小梁致密,是螺钉植入的理想位置;应根据跟骨骰骨关节面的横径选择螺钉的长度,根据该关节面的内倾角决定螺钉的进钉方向。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阻滞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方法:肩关节周围炎38例41 肩,于肩胛上神经主干的外侧1.5cm 处,用利多卡因和醋酸曲安奈德的混合液对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进行阻滞,每肩治疗1~2 个疗程。结果:经6~24 个月(平均11 个月)的随访,患肩疼痛减轻、日常功能改善、运动范围增加,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01)。患肩前屈、上举、外展、内旋与正常参考值间相差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阻滞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后部的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局部手术显露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具血管灌注的颈椎标本,解剖观测寰枢后部的神经血管丛及其与寰枢椎的关系.在20具尸体标本上利用枢椎侧块定位方法,不分离寰枢神经血管丛,直接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而后X线和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情况.结果:在寰枢关节的后方有丰富的、怒张的球团状的静脉丛存在,分离时易出现血管壁损伤.模拟临床手术共完成40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无脊髓、硬膜、椎动脉、脊神经损伤,X线和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位置理想.结论: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不宜分离显露寰枢神经血管丛,而枢椎侧块定位方法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对耻骨肌孔的空间分离解剖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P)中的意义。  方法 我院自2005年至2013年开展TEP手术272例,术中将腹膜外耻骨肌孔区域分为初始空间、耻骨空间、髂窝空间和髂血管空间4个空间,依次解剖分离4个空间,在空间内安全操作。  结果 术中寻求相应解剖标志分别界定4个空间,最终融合为一个大范围空间。所有病例均应用耻骨肌孔的空间分离解剖技术指导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8 min(28~60 min),术后住院时间5 d(3~8 d)。术后随访2~60个月,其中2例出现阴囊血肿经抽吸后治愈,无疝复发病例,无切口及补片感染,无慢性疼痛、睾丸萎缩、射精痛等并发症发生,无疝复发。  结论 耻骨肌孔的空间分离解剖技术可以缩短TEP手术的学习曲线,加深对其复杂的耻骨肌孔及其后方解剖结构的学习和理解,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5.
目的:为人工肌腱修复指深屈肌腱或拇长屈肌腱固定方法和固定止点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固定的16具成人手指标本(男、女各80个手指)。观察各指远节指骨长度,底和粗隆的宽度及厚度。结果:男性拇、示和中指远节指骨底的宽度为15.3、10.2、10.5mm,厚度分别为8.8、6.5、7.1mm。女性宽度分别为12.9、9.1、9.6mm,厚度分别为7.8、5.9、6.6mm。男性拇、示和中指远节指骨粗隆宽度为9.4、6.6、7.4mm,厚度分别为3.6、3.2、3.6mm。女性宽度分别为8.0、5.8、6.2mm,厚度分别为3.0、2.7、3.1mm。结论:用人工肌腱修复指深屈肌腱或拇长屈肌腱时,在远节指骨的底部可行螺丝固定,在粗隆可行钻孔固定。  相似文献   
86.
护理应用解剖学学科建设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在《系统解剖学)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护理应用解剖学学科,这一新的学科从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着手,使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充实和完善作用。但尚存在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从跟骨内侧定位、经载距突置入导向针后,由跟骨外侧壁置入载距突螺钉的可行性及精确度,为临床手术方案设计及导向器械的研发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10具20侧成人尸体标本,在跟骨外侧做“L”形延长切口,暴露跟骨外侧结构及距下关节,采用自主研发的“跟骨内侧定位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载距突螺钉置入。首先,从内侧将“定位针”置入距下中关节,将导向器“内侧臂”的“定位孔”套牢定位针,调整“内侧臂”使“导向通道”位于载距突中心,安装“外侧臂”与“手柄”固定。调整“外侧臂”位置,经“导向通道”从内向外穿入跟骨一枚“导向针”,C臂透视提示“导向针”位置理想后,自跟骨外侧壁沿“导向针”用空心钻钻孔,测深后拧入合适的载距突螺钉。最后行CT扫描,利用CT图像评估置入螺钉的精确度。过程中采集相关数据,评估导向器的功能。 结果 肉眼观察标本,所有的导向针位于载距突内,其中65%位于载距突中心,25%偏下方,10%偏后方。在内侧,75%的导向针穿过胫后肌腱,15%位于胫后肌和趾长屈肌腱之间,10%穿经趾长屈肌腱上1/3。在外侧,导向针出针点与跟骰关节的距离为(38.03±5.60)mm,与后关节面的距离为(15.01±3.38)mm,螺钉平均长度为(44.80±3.59)mm。CT扫描图像可见,所有螺钉位于载距突内,有2例穿透上方骨皮质,无螺钉穿出载距突下方、前方及后方骨皮质。 结论 采用跟骨内侧定位法,在自主设计的导向器引导下,可提高载距突螺钉置入的准确性,降低螺钉进入关节、跟骨内侧皮质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8.
腹腔镜中间入路法右半结肠切除术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线入路相关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施行的21例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录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利用中间入路,以肠系膜上静脉为解剖学标志,可成功进行系膜血管的解剖、淋巴结清扫,并进入正确的外科平面。结肠系膜和肾前筋膜之间存在融合筋膜间隙,其内侧、外侧、腹侧、背侧的边界分别是肠系膜上静脉、右结肠旁沟、结肠系膜、肾前筋膜。胃结肠韧带、肝结肠韧带和结肠外侧腹膜返折等外周固定装置是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必须离断的结构。结论:在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中,肠系膜上静脉是关键解剖学标志和主线,融合筋膜间隙是正确的外科平面;一系列外周腹膜结构是重要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89.
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三维稳定性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胸椎弓根根外内固定方法及椎弓根固定方法的三维稳定性,评价胸椎弓根根外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新鲜胸椎标本14个;随机分为2组(A组:螺钉D=5.5mm,L=40mm;B组:螺钉D=6.5mm,L=50mm),7种固定状态模型。分别测试各状态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并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A组,前屈后伸稳定性排列顺序:M2>M3>M4>M1,左右侧弯:M2>M3>M4>M1,轴向运动:M2>M3>M4>M1,其中M2,M3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前屈后伸稳定性顺序:M6>M7>M5>M1,左右侧弯:M6>M7>M5>M1,左右旋转:M7>M6>M5>M1,其中M6,M7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较粗较长的螺钉固定时,胸椎弓根根外内固定三维稳定性优于椎弓根固定,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的镜下解剖学特点,为腹腔镜下解剖定位和操作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大体解剖观察并在腹腔镜下于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对胚胎期胃背系膜形成的胰腺筋膜、胃脾韧带和腹后壁筋膜间隙在腹腔镜下的解剖层次和形态特点进行观察和描述。结果:胃背系膜后层衍化形成的胃脾韧带、胰腺筋膜、胰十二指肠筋膜和横结肠系膜前叶是相互延续的一个整体;胰腺前筋膜形成的胃胰襞和肝胰襞是镜下确定胃左血管根部和肝总动脉的解剖标志;胰腺后筋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融合筋膜间隙是进行胰后淋巴结清扫的安全平面,而肾前筋膜是确保安全操作平面的后界。结论:(1)胚胎时期由于肠管旋转形成胃周广泛存在的筋膜和筋膜间隙,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进行解剖定位、系膜游离和淋巴结清扫的关键;(2)循筋膜间隙进行分离有助于提高腹腔镜下操作的安全性和根治的彻底性;建立腹腔镜下筋膜层次解剖的整体观念可为腹腔镜手术的设计和规范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