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4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44篇 |
预防医学 | 15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了解急性肾移植排斥患者肾组织中PD-L1、PD-1的表达及PD-L1与PD-1、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二步法免疫组化观察正常肾和急性肾移植排斥患者肾组织PD-L1、PD-1的表达,以及PD-L1阳性强度与小管-间质PD-1阳性细胞数、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肾移植排斥肾组织表达PD-L1、PD-1较正常组增多、增强;其小管PD-L1阳性强度与肾间质PD-1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与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负相关.结论PD-L1-PD-1信号通路在急性肾移植排斥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MCP-1在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中浸润的单核细胞(MC)数、肾小管病理损伤、尿蛋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例正常及31例原发性肾炎肾组织中MCP-1、CD68的表达。结果:正常肾组织有极少量MCP-1表达及MC浸润;膜性肾小球肾炎(MN)组肾小球内未见MCP-1、CD68表达;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分析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对糖尿病肾脏病(DKD)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斜率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DKD合并MS患者13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联合SGLT-2i组(联合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eGFR斜率及预后。结果 治疗6个月以上,联合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常规组,血尿酸、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eGFR斜率低于常规组,两组eGFR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提示联合组延缓eGFR下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GFR斜率、血尿酸是发生肾脏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GLT-2i可降低DKD合并MS患者eGFR斜率,改善肾脏预后;eGFR斜率、血尿酸是DKD合并MS患者进展到肾脏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6.
人cubilin蛋白功能片段原核表达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编码白蛋白吞饮受体人cubilin(hcubilin)蛋白配体结合域CUB7-8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并鉴定表达产物.方法重组DNA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hCUB7-8,IPTG诱导表达,SDS-PAGE与免疫印迹法鉴定表达产物,Pull down实验验证融合蛋白是否与白蛋白结合.结果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CUB7-8片段插入正确,诱导表达后获得分子量为52×103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可以被抗GST抗体识别,并且可以和白蛋白结合.结论CUB7-8基因片段编码的蛋白质能在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并且可以和白蛋白结合,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功能域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高糖状态下系膜细胞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t-PA)结合力及系膜细胞产生t-PA活性改变与纤维连接蛋白(Fibromectin,FN)产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放射性核素标记法测定系模细胞与t-PA结合力,纤维蛋白酶谱法检测t-PA活性,酶联免疫分析检测FN。结果 高糖可抑制系膜细胞与t-PA结合力,同时t-PA活性增加,FN产生明显增多,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葡萄糖愈高,作用愈明显。结论 高糖致系膜细胞与t-PA结合力下降,t-PA活性增加,同时可能其抑制物明显增多,导致细胞外基质积聚,可能是糖尿病肾小球坚硬是化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8.
当前,医院改革已迈开了新的步伐,许多试点单位取得了成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医院改革的步伐还不快,发展也很不平衡。继续清除“左”的影响,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是撰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医院管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要端正“三个态度”(一)对改革的态度1.对改革重要性、必然性、自觉性和紧迫感的认识要改革,首先要有改革的思想、改革的勇气。现在,赞成改革、支持改革、立志改革的同志是大多数,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志,习惯老框框、老章法,遇事喜欢搬老黄历,处于“想改,不敢改”的犹豫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倒T形切口缩乳术在乳房肥大患者,特别是合并乳腺癌的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07年10月到2017年10月分别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及附属同济医院乳腺外科行缩乳术的39例乳房肥大女性患者,均采用倒T形切口(内侧蒂25例,垂直蒂5例,外侧蒂9例)。其中,包括18例符合保留乳房手术指征的乳腺癌患者(内侧蒂10例,垂直蒂4例,外侧蒂4例)。术后6、12个月评价美容效果(乳腺癌患者待放射治疗结束后进行评价)。评估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满意度以及复发转移情况。 结果39例患者术后乳房外形自然、对称,明显缩小上提,乳头、乳晕血供和感觉良好,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度高。1例术后2周出现一侧乳房的乳头乳晕区坏死,经过清创换药后愈合。5例术后双侧乳头乳晕感觉减退,其中4例在术后6个月左右恢复正常感觉,1例在术后12个月恢复。5例出现术后局部乳房组织硬结,其中3例为接受过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二次手术切除硬结后无再次发生。3例出现瘢痕处猫耳畸形,再次局部麻醉手术修整后效果良好,3例瘢痕增粗,其余患者瘢痕正常。乳腺癌患者中有3例出现放射治疗后患侧乳房皮肤水肿,术后12个月消退。术后6个月进行了美容效果评价,极好25例,良好10例,中等4例,差0例(18例乳腺癌患者中,极好9例,良好6例,中等3例,差0例)。术后12个月的美容效果评价显示:极好25例,良好13例,中等1例,差0例(18例乳腺癌患者中,极好9例,良好8例,中等1例,差0例)。随访时间最长的1例患者(双侧乳房单纯性重度肥大)术后观察了10年,乳房外形无明显变化。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5~120个月,中位随访61个月,18例乳腺癌患者均无局部复发转移。 结论对于乳房肥大,特别是合并乳腺癌的患者,采用倒T形切口缩乳术,既可切除病变,又可缩小并悬吊乳房。 相似文献
90.
四、深化医院改革的若干意见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已两周年了,我们一定要乘当前全国掀起改革新高潮的大好形势,以党的十四大精神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医院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为目标,以提高质量、提高效益和科技兴院为核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加快医院改革和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