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incidental gallbladder cancer,IGB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7例IGBC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治疗方法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T1a期14例,T1b期15例,T2期14例,T3期4例。1、3、5年累计总生存率分别为94.7%、75.8%、57.2%,术后切口种植率为4.2%(2/47)。多因素分析显示,T期、手术方式、组织学分级是影响IGBC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对于T1b期患者,单纯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癌根治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对于T2期患者,单纯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癌根治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IGBC分期较早,对于高危患者做快速冰冻切片有助于发现IGBC。对于T1a期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T1b^T3期患者确诊后应尽早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52.
患者女,63岁。因"间歇性右上腹胀痛1个月余"入院。体格检查:BP144/67mmHg,余未见阳性体征。既往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肝炎、胃炎、食管炎、高血压病史,无胰腺炎、肿瘤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五项检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血常规:WBC3.00×109/L,RBC3.26×1012/L,Hb108.00g/L,PLT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肝硬化合并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导致的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天晴甘美和GSH护肝治疗,按手术实施日期的奇偶数分为两组,31例奇数患者加用PPC治疗(A组),28例偶数患者继续术前护肝治疗方案(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d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水平变化.结果 A组和B组中分别有3例、4例被剔除该研究.A组术后3、7d的ALT[(193±48)、(63±17)U/L]、AST[(194±57)、(54±19)U/L]、TBIL[(99±20)、(28±9)μmol/L]水平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235±50)、(103±33)U/L,(235±64)、(82±22)U/L,(127±45)、(43±18)μmol/L](P<0.05),ChE[(3781±294)、(4405±469)U/L]、PA[(0.22±0.07)、(0.30±0.04)g/L]水平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3449±431)、(4105±546)U/L,(0.18±0.07)、(0.25±0.05)g/L](P< 0.05);A组术后ChE和PA水平均较前次测得的ChE、PA水平明显上升(P<0.05),B组术后7d较术后3d恢复明显(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良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联合应用天晴甘美、PPC和GSH肝细胞保护剂可有效抑制肝细胞损伤,促进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时肺血红素氧化酶(HO)1mRNA表达及一氧化碳(CO)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等分成4组假手术对照组(CG)、梗阻性黄疸7d组、梗阻性黄疸14d组和梗阻性黄疸21d组。应用原位杂交技术行HO1mRNA表达检测,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鼠血浆及肺组织匀浆中CO含量。结果7d组大鼠肺泡上皮细胞HO1mRNA表达呈中度阳性,14d组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HO1mRNA高表达,而21d组其表达进一步增强;14d和21d组血浆中CO含量均较CG组增高(P<0.05,P<0.01),梗阻性黄疸各组肺组织匀浆中CO含量均较CG组明显升高(P<0.01);7、14及21d组肺组织匀浆中CO含量的升高分别与同时间组肺HO1mRNA表达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梗阻性黄疸时肺HO1mRNA的高表达及CO产生增多,有助于扩张肺血管并改善肺微循环,从而减轻梗阻性黄疸时肺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途径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总结2003年12月至2012年12月开展的897例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的手术经验,分析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步骤及要领。结果84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56例改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T管引流术。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8.1±38.1)min,术后住院天数为(3.5±1.9)d,胆漏4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3~36个月),无胆道狭窄发生。结论切开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适度扩张切口加上熟练的胆道镜操作技术是完成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3例新鲜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MMP-2和HIF-1αmRNA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检测MMP-2、HIF-1α在45例肝癌及相应33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MMP-2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研究MMP-2、HIF-1蛋白表达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表明肝癌组织中的MMP-2、HIF-1αmRNA水平分别为0.80±0.19、0.91±O.1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68 4±0.15、0.65±0.19,P<0.05);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MMP-2、HIF-1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2.22%和71.1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4.20%、36.8%,P<0.05),MMP-2和HIF-1α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而与肿瘤大小、转移、肿瘤包膜及临床TNM分期相关.MMP-2或HIF-1α阴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MMP-2或HIF-1α阳性组.结论 MMP-2、HIF-1α在肝癌中高表达,MMP-2信号通路可能和HIF-1信号通路共同促进了肝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对比研究内镜联合腹腔镜与急诊开腹治疗老年胆石梗阻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1月至2008年1月,应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研究组)和急诊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的老年胆石梗阻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研究组33例,对照组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第5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并发症率低(P<0.05).结论 与急诊开腹手术比较,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该病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对比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primary suture,LBEPS)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两种于术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7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LTCBDE组(95例)和LBEPS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胆漏、胆道感染、切口感染)等临床指标。结果 LTCBDE组术后住院时间[(11.1±3.3)d vs(13.7±4.6)d]、住院总费用[(3.0±0.4)万元vs(3.2±0.3)万元]均低于LBE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13.6±21.0)min vs(110.4±18.5)min]、术后并发症(5例vs 8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CBDE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一种优先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胆内瘘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胆内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胆内瘘(22.9%),37例患者为术中发现(77.1%)。在胆内瘘类型中,胆囊十二指肠瘘28例,胆囊结肠瘘7例,胆囊胃瘘6例,胆囊肝总管瘘5例,胆总管十二直肠瘘2例。开腹手术处理43例(89.6%),腹腔镜下处理5例(10.4%)。所有患者康复出院,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钡餐、CT、PTC和ERCP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手术原则为解除病因、通畅引流、闭合瘘口;腹腔镜下处理胆内瘘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检测有浸润转移和无浸润转移肝细胞癌中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有浸润转移和40例无浸润转移肝细胞癌组织及10例肝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囊肿)组织中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6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00%(42/60)和68.33%(41/60),10例肝良性肿瘤组织中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为30.00%(3/10);20例有浸润转移的肝细胞癌组织中,Fas和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为95.00%(19/20)。Fas和Fas-L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肝良性肿瘤组织,在有浸润转移的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浸润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很有可能作为判断肿瘤浸润转移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