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19篇 |
外科学 | 74篇 |
综合类 | 19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6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中32例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死亡6例(16.7%),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8.3%),腹腔内出血5例(13.9%),胰瘘6例(16.7%),腹腔残余感染2例(5.6%)。结论:胰腺损伤早期诊断困难,确诊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良好的围手术期管理能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的安全性及细胞炎性因子的改善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开腹组(n=40)与双镜组(n=46,采用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的联合治疗)。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比较;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双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开腹组患者(P<0.05);双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7.5%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26.1%(P<0.05);术后双镜组患者IL-18、IL-6与TNF-α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
结论采用双镜联合手术方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手术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应用腺苷蛋氨酸对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5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2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肝治疗,研究组2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1000 mg/d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14 d后,研究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ALT、AST、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较对照组改善[研究组分别为(46.3±20.7)、(67.6 ±23.0)、(111.0 ± 62.3)U/L,(33.0 ±24.9)、(19.3±10.7)μmol/L,(166.4 ±44.2)U/L,对照组分别为(107.4±72.4)、(101.6±56.6)、(249.2±104.2)U/L,(137.3 ±70.9)、(54.8±26.0) μmol/L,(331.6 ±99.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引流术后应用腺苷蛋氨酸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加快胆红素的排泄和肝脏酶谱的改善,促进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在胆道手术后的止血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8月在该科行开腹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尖吻蝮蛇血凝酶组与巴曲酶制剂组各40例,术前30min 分别静脉滴注尖吻蝮蛇凝血酶2U 和巴曲酶制剂2kU,术后连续用药3d,观察术中手术切口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量、引流液的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术前1d,术后30min、1d 和7d 机体凝血功能(PT、APTT、PLT 和 FIB)。结果2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及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对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分析影响其术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选取肝细胞性肝癌患者100例,根据肿瘤大小、位置选择行肝叶、肝段、半肝和局部切除术,术后进行电话随访,分析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大小、术前AFP、术后AFP、血管侵犯、辅助治疗、有无肝硬化,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乙肝抗原、手术方式无关(P>0.05);术前术后AFP变化、血管侵犯和肝硬化是影响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肿瘤大小、血管侵犯、术前AFP、术后AFP、辅助治疗、肝硬化均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存率有关;术前术后AFP、血管侵犯、肝硬化是影响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乳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实验组,1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3d、7d、10d、14d血浆D-乳酸含量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术后1d血浆D-乳酸含量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7d血浆D-乳酸含量下降至术前水平(P>0.05).实验组术前血浆D-乳酸含量高于对照组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1d血浆D-乳酸含量高于术前(P<0.05),术后3d血浆D-乳酸含量呈进行性下降(P<0.05),术后14d血浆D-乳酸含量低于术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术前(P<0.05).结论 血浆D-乳酸可作为评价梗阻性黄疸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指标;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解除胆道梗阻有利于肠黏膜功能的恢复,术后14d肠黏膜通透性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应加强肠黏膜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7.
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而且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老年缓慢型心律失常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患者在伴有胆石病需手术治疗时,由于对外科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差,在麻醉手术中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而死亡,从而增加手术风险,限制了一些手术的开展.我们积极探索老年人胆石病伴有心脏疾病的手术治疗,2005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对28 例伴有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在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后顺利完成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8.
肝癌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肝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以及肿瘤高度异质性造成了其疗效差异。肝癌的精准治疗蓬勃发展。本文对精准医学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疗法, 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放疗、化疗、溶瘤病毒、肿瘤疫苗、粪菌移植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移植术后EAD预测指标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肝移植术后EAD与患者预后及长期生存密切相关。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血清尿酸、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蛋白C比率、血清脑钠肽、细胞因子、透明质酸、可溶性CD163、脂质、血清乳酸、凝血因子Ⅴ、血清磷等新型血清标志物用来早期发现与识别肝移植术后EAD的发生与发展,使肝移植后EAD早期有效的干预成为可能。结论 肝移植术后EAD的早期识别与预防尤为重要,虽然目前已经有研究提出一些新型预测指标来预测肝移植术后EAD的发生,但相关研究仍较少,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需要更多更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新型指标在临床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0.
文献报道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肝硬化者,约为无肝硬化者的2~5倍[1],而且胆囊结石反复发作及并发感染可加重肝功能的损害,因此,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胆囊切除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轻、术野显露好、手术[2],但长期以来,合并肝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