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分别用正常饲料、致石饲料饲养对照组和致石组豚鼠。在饲养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动态观测豚鼠胆囊胆汁中总胆固醇、黏蛋白、总磷脂和总胆汁酸含量的变化,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各阶段结晶核的形成和结石晶体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对照组豚鼠胆囊胆汁中的总胆固醇、黏蛋白、总磷脂和总胆汁酸的含量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且胆汁中未见有形结石晶体出现;而致石组豚鼠胆囊胆汁中总胆固醇和黏蛋白含量逐渐升高,总磷脂和总胆汁酸含量却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饲养10d后就有显著性差异,饲养25d后就有显著性差异,且随着饲养天数的增加,致石组豚鼠胆汁中的液晶微泡增多变大并发生聚集和融合,以胆汁液晶微泡融合体为晶核的晶体生长迅速展开并最终形成大量微结石晶体。表明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胆汁液晶是一种基本的结晶核,液晶微泡的聚集和融合是形成晶体生长的关键性因素。胆固醇和黏蛋白起到了促成液晶微泡产生聚集并相互融合的促成核作用,而磷脂和胆汁酸起到的则是抗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多糖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螺旋藻多糖(PSP)是从螺旋藻中分离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而复杂的生物学活性。本文仅就近几年对螺旋藻多糖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4.
5.
1989年我们在云南壮族中发现一种红细胞葡糖6-磷酸氢酶(G6PD)的新变种,命名为Gd(-)壮族富宁型[Gd(一)zhuang-Funing],采用Slater推荐的丙酰胺梯度胶电泳测定G6PD的分子量,该方法优点是可以直接测定天然状态的蛋白  相似文献   
6.
7.
线粒体DNA(mtDNA)是母系遗传的胞浆DNA,以高拷贝存在于细胞中。自身结构特点决定其在肿瘤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核DNA(nDNA),所以研究者们认为mtDNA的缺陷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该文就近年来肿瘤中mtDNA的常见缺陷作一综述,以探讨mtDNA缺陷与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G6PD缺乏红细胞膜磷脂含量有其不对称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红细胞膜磷脂的含量及其不对称性的变化,研究G6PD缺乏对红细胞膜结构的影响,方法:不对称性实验采用磷脂酶A2处理完整红细胞,磷脂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正常红细胞膜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含量分别为5.59±1.16,2.92±0.50,6.64±0.92mg/mg膜蛋白;G6PD缺乏红细胞膜PE,P  相似文献   
9.
G6PD缺乏红细胞膜磷脂含量及其不对称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红细胞膜磷脂的含量及其不对称性的变化,研究G6PD缺乏对红细胞膜结构的影响。方法:不对称性实验采用磷脂酶A2处理完整红细胞,磷脂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正常红细胞膜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含量分别为5.59±1.16,2.92±0.50,6.64±0.92mg/mg膜蛋白;G6PD缺乏红细胞膜PE、PS、PC分别为5.18±1.86,1.51±0.58,5.70±1.91mg/mg膜蛋白,两组中PS有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G6PD缺乏红细胞膜PS含量降低。在正常人红细胞膜中有17.6%±2.5%PE,57.9%±4.7%PC在外层,外层未发现PS,在G6PD缺乏红细胞膜中有30.2%±5.7%PE,53.8%±7.4%PC,27.2%±5.8%PS在外层,两组中PE和PS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01),外层的PC无明显变化,说明PE、PS均向外层移动。结论:由于G6PD缺乏,红细胞膜磷脂结构发生改变,是红细胞溶血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自从世界性现代科学研究指出了高密度脂蛋白(HDL)在预防动脉硬化疾病中的作用以来,测定HDL胆固醇(HDL-C)成了常规的实验。为了使技术简单化而又均一,Saint—louis中心医院实验室(巴黎)使用一种磷钨酸试剂来沉淀VLDL及LDL,用上清液测定HDL-C,这种方法与其它方法非常一致。由于测定了HDL-C,比值(胆固醇(VLDL LDL)/胆固醇(HD))(R-CHO)既能测出又能证实下面的事实: 1.正常人与高脂血症个体间,R-CHO值存在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然而对HDL-C来说,没有这种区别。在测定的人群中,R-CHO值越高,高脂血症(HLP)的百分率越高。因此,当R-CHO低于2时,不存在有HLP,然而当R-CHO超过5时,94%的人是HLP。 3.表现动脉硬化疾病个体的年龄与R-CHO值之间存在有一正性相关性(γ=0.74)。 4.R-CHO值大于4,而血胆固醇正常的个体比R-CHO值正常的个体患心血管意外的机率要多四倍。 5.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药物能使R-CHO正常或改善,R-CHO是这些个体动脉状况的一个好的证据。事实上,黄瘤性变的高脂血症病人,R-CHO的降低与跟腱直径的降低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6.通过比较研究老年人和正常人,证实了R-CHO比ApoB/ApoA比值更有意义。结论:我们的观点,R-CHO仍然是衡量男性动脉硬化的最好而又简单的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