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185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291篇
内科学   323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192篇
外科学   189篇
综合类   309篇
预防医学   198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213篇
  3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5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8篇
  1959年   41篇
  1958年   66篇
  1957年   75篇
  1956年   73篇
  1955年   83篇
  1954年   51篇
  194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91.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16例,对照组19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治疗组加用咽障碍康复训练。以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腾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P<0.01),且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训练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行,应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体外建立人肝癌细胞(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并初步筛选两色金鸡菊中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萃取部位及活性化合物。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棕榈酸或葡萄糖分别对HepG2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通过MTT法对细胞活性进行评价及葡萄糖氧化酶法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测定,明确建立稳定的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试剂诱导浓度及诱导时间。模型建立后,应用不同浓度的两色金鸡菊粗提物、各萃取部位及七个单体化合物奥卡宁(Okanin,2)、3',4',8-三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3',4',8-trihydroxyflavone-7-O-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Quercetin,4)、黄诺马苷(Flavanomarein,5)、马里苷(Marein,6)、豆甾醇(Stigmasterol,13)、紫铆花素(Butein,16)预处理细胞24 h,再用55 mmol·L-1葡萄糖刺激24h,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或2-NBDG荧光标记葡萄糖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上述成分对胰岛素抵抗模型HepG2细胞糖消耗或糖吸收的影响。MTT法对各组细胞活性进行评价。结果:HepG2细胞在10-7mol·L-1浓度的胰岛素中作用24 h,或在55 mmol·L-1的葡萄糖中刺激24 h,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且稳定性良好,并且对细胞存活率未造成影响,可作为胰岛素抵抗模型;而棕榈酸组虽然糖消耗显著下降但细胞存活率也显著降低。两色金鸡菊总提物、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及2号、3号、5号和16号化合物均有改善细胞胰岛素抵抗作用,其中5号黄诺马苷和6号马里苷效果较好。结论:黄诺马苷和马里苷可能是两色金鸡菊中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93.
PPAR-α激活对ET-1诱导的心肌肥大和转录因子NFATc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活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心肌肥大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c4(NFATc4)的影响,探讨在心肌肥大发病过程中PPAR-α和NFATc4的相互作用。方法: 培养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采用[3H]亮氨酸法和RT-PCR法观察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分别检测非诺贝特对ET-1诱导的NFATc4核转位以及PPAR-α和NFATc4相互作用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FATc4的胞浆和胞核表达。结果: (1)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显著抑制ET-1诱导的肥厚反应。(2)非诺贝特阻止ET-1诱导NFATc4由胞浆到胞核的转位。(3)在心肌细胞中,PPAR-α和NFATc4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非诺贝特加强了这种相互作用。结论: PPAR-α激活后可以通过调控转录因子NFATc4来抑制ET-1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在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信号机制。方法:应用Invitrogen's Stealth RNAi抑制心肌细胞PPAR-α的表达;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和RT-PCR检查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和心房利钠因子(ANF)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GSK3β的磷酸化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FATc4的胞核移位。结果: (1)RSS304168 是最有效的PPAR-α RNAi,特异性地抑制了PPAR-α 的表达。(2)非诺贝特预处理抑制了内皮素-1(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蛋白质合成和ANF mRNA的表达);SS304168加强了ET-1的诱导效应,而且逆转了非诺贝特对心肌肥大的抑制效应。(3)非诺贝特降低了ET-1诱导的Akt/GSK3β的磷酸化表达,RSS304168增强了ET-1的诱导效应,ET-1和RSS304168的上述作用可被PI3K阻断剂LY294002所阻断;RSS304168逆转了非诺贝特对Akt/GSK3β的磷酸化表达的负性调控作用。(4)非诺贝特抑制了ET-1诱导的NFATc4的胞核移位;而RSS304168加强了ET-1的诱导作用,逆转了非诺贝特对NFATc4胞核移位的抑制作用。结论:PPAR-α激活可以通过PI3K/Akt/GSK3β-NFATc4通路抑制ET-1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血清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GPC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60例HCC患者、56例肝硬化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GPC3和GP73水平;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血清AFP水平.结果 HCC患者的血清GPC3和GP73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C3和GP73水平与AFP水平、HCC病灶大小、门静脉癌栓(PVI)浸润和HBV感染均无相关.AFP联合GPC3或GP73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73.33%,80.00%)均优于AFP单独检测(53.33%);GPC3+ GP73+ AFP联合检测的约登指数最高(69.69%),敏感性为86.77%,特异性为83.02%.在AFP阴性的HCC病例中,GPC3和GP73的阳性率均为42.86%.结论 GPC3和GP73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与AFP联合检测,提高血清标志物检测对HC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由长期喂饲高脂引发的小鼠机体氧化应激对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评价通过添加抗氧化剂硫辛酸对长期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的改善作用。方法: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脂模型组(HFD),硫辛酸组(LA)。喂饲10周后测定血浆和脾脏的氧化应激指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IFN-γ、IL-4、IL-6、TNF-α、IL-10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炎症相关基因C-Jun、NF-κB以及与抗氧化相关基因Mt-1的表达。结果:长期高脂喂饲可导致小鼠免疫器官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形成氧化应激。机体长期处于氧化应激态可使血浆IL-4和IL-10显著降低,IFN-γ、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同时C-Jun和NF-κB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上调、Mt-1的表达水平下调。添加0.1%LA可有效地防止机体氧化应激的形成。结论:长期高脂喂饲导致的氧化应激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并诱发慢性炎症反应,LA通过直接清除自由基、恢复氧化还原平衡解除慢性氧化应激从而保护小鼠的免疫功能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997.
He S  Guo Y  Bei CF  Dai YZ  Zhu DB  Li CS  Zhu XH  LE MZ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2):814-818
目的 探讨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的分类特点及病理诊断.方法 对194例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临床病理学观察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组织结构(淋巴上皮病变、反应性/残留淋巴滤泡、凝固性坏死/坏死碎片、结节状生长方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nVision二步法,每例标记9种抗体,包括:Pan B、Pan T、bcl-6、CD10、bcl-10、cyclin D1,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MUM1、Ki-67.结果 194例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的男女之比为1.4∶1;发病年龄最小为8岁,最大为85岁.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BCL)128例(66.0%),其中DLBCL伴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成分的有16例;MALT淋巴瘤40例(20.6%);滤泡性淋巴瘤(FL)8例(4.1%);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5例(2.6%);套细胞淋巴瘤(MCL)3例(1.6%);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B-LBL)1例(0.5%);不能分型9例(4.6%,其中5例为活检标本).发生于胃100例(51.5%)、小肠43例(22.2%)、回盲部26例(13.4%)、阑尾1例(0.5%)、结肠21例(10.8%)、直肠3例(1.6%).163例手术切除标本中侵犯黏膜层20例(12.3%)、浅肌层20例(12.3%)、深肌层19例(11.6%)、全层104例(63.8%).见有淋巴上皮病变、反应性/残留淋巴滤泡、凝固性坏死/坏死碎片、结节状生长改变者分别为52、29、66和30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194例均表达CD20而不表达CD3,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对bcl-6、CD10、bcl-10、cycin D1、TdT、MUM1、Ki-67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 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主要分大B细胞性和小B细胞性两大类,小B细胞性淋巴瘤的分型是病理诊断的难点.对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方法提出了建议路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建立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及前C区突变基因芯片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核心启动子1762/1764、1814及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特异性探针,制备寡核苷酸芯片.采用不对称PCR对该区域进行扩增,扩增产物与芯片杂交后分析结果,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采用该方法检测138例HBV DNA阳性血清标本.结果 该方法能够特异地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1762/1764、1814及前C区1896位点,灵敏度达1×101拷贝/μl.138例HBV DNA阳性血清标本中,T1762/A1764突变40例(28.99%),C1814突变11例(7.97%),A1896突变16例(11.59%).前C区A1896突变在高拷贝组中明显高于低拷贝组(P<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基因芯片能够准确同时检测HBVV核心启动子区突变和前C区突变,前C区A1896突变可能与HBV复制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基层卫生院外科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基层卫生院外科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状况,以采取措施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采集外科感染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32株外科感染病原菌中分离率最高的是铜绿假单胞菌33株(25.0%),其余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24.2%)、大肠埃希菌21株(15.9%)、肺炎克雷伯菌19株(14.4%);药敏试验显示,基层卫生院外科感染病原菌也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基层卫生院也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00.
A randomized trial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12 months administration of the 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 Zoladex in combination with either placebo or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MPA) from the third month. Bone density, markers of bone resorption, symptoms and uterine volume were monitored in 24 women with symptomatic fibroids or menstrual problems. A total of 21 women were recruited to act as controls for the assessment of bone parameters. Vasomotor side-effects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the MPA-treated group. The reduction in uterine volume in women with fibroids was not impaired by the addition of MPA. The bone markers osteocalcin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were assessed in plasma, and the cross-links pyridinoline and deoxypyridinoline measured in urine. Changes in these markers are reported which suggest increases in bone resorp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observation.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was assessed by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at the spine and forearm. The net reduction in BMD at the spine in the treated groups was 4.30 +/- 0.59% at 6 months and 7.50 +/- 0.78% at 1 year, with no change in the control group. No change was seen in forearm BMD. No protec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when MPA was added. At 1 year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BMD remained significantly below baseline, and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longed use of GnR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