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20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7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系统评价全球乳腺癌自然史模型研究及相关参数,为构建我国人群特异性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1980-2015年乳腺癌自然史模型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别开展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归纳乳腺癌自然史状态及相关参数。结果 共纳入文献36篇,首篇文献发表于1990年;研究集中于欧美国家,仅2篇涉及中国人群;其中筛查项目评价有32篇,方法多采用为Markov模型(32篇)。模型设置状态包括"健康"(36篇)、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17篇)、浸润癌(36篇)和死亡(27篇)。明确报道浸润癌分类系统主要有肿瘤大小(9篇)和TNM分期(9篇,其中3篇报道有1年进展概率):DCIS发展为Ⅰ期、Ⅰ~Ⅱ期、Ⅱ~Ⅲ期、Ⅲ~Ⅳ期乳腺癌的概率M值(范围)依次是0.279(0.259~0.299)、0.150(0.069~0.430)、0.100(0.060~0.128)和0.210(0.010~0.625)。有15篇报道乳腺癌从临床前期到临床出现症状的平均时间为1.95~4.70年,且随年龄增加逐渐延长;7篇报道了DCIS对应时长。结论 目前乳腺癌疾病自然史模型研究渐受关注,但未见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报道;导管原位癌出现症状时长参数有待合理转化;采用浸润癌分类系统多样但进展概率参数有限,对构建我国人群特异性模型有一定参考但也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石榴叶鞣质及其鞣花酸对原代大鼠脂肪细胞分化及其相关脂代谢影响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培养原代大鼠前脂肪细胞方法,观察石榴叶鞣质及其鞣花酸对脂肪细胞内脂生成及其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石榴叶鞣质和鞣花酸对脂肪细胞中脂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脂蛋白脂酶(LPL)和葡萄糖-3-磷酸脱氢酶(GPDH)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促进脂分解,降低胞内脂含量。并且上调PPARγ和脂肪酸结合蛋白(aP2),下调肥胖基因(ob)。结论:石榴叶鞣质可以抑制脂肪细胞内脂的生成,并能促进脂代谢,鞣花酸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与石榴叶鞣质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贵州汉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患者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贵州汉族人群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16、2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对7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9例健康者进行β2-AR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1)贵州汉族人群β2-AR基因16、27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与英美高加索人群不同,与国内有关报道结果一致;(2)支气管哮喘组人群β2-AR基因16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杂合子基因型占47.2%,甘氨酸纯合子基因型占35.2%,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7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谷氨酰胺纯合子基因型占52.7%,杂合子基因型占33.7%,谷氨酸纯合子基因型占13.6%,以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贵州汉族人群中β2AR基因16位点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相关联;27位点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上皮内瘤(PIN)临床资料分析,探讨PIN的生物特性及应对策略。方法对31例无前列腺癌PIN(NPCaPIN)改变患者(其中1级23例,2、3级8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血清PSA、fPSA/tPSA、PSA密度等区域计数资料以及穿刺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确诊为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资料作为对照,分析低级别PIN(LGPIN)和高级别PIN(HGPIN)改变之间及NPCaPIN临床特征与PCa、BPH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LGPIN和HGPIN改变的患者之间血清PSA水平和年龄存在差异(P<0.05);LGPIN和PCa患者之间血清PSA水平、前列腺体积、fPSA存在显著差异(P<0.01),PSA密度、fPSA/tPSA比值存在差异(P<0.05),和BPH患者之间各项均无明显差异;HGPIN改变和PCa患者之间前列腺体积、fPSA水平和年龄存在差异(P<0.05),和BPH患者之间血清PSA水平差异显著(P<0.01),fPSA/tPSA比值和年龄(P<0.05)存在差异;NPCaPIN和PCa患者之间血清前列腺体积、fPSA水平和年龄、血清PSA水平、PSA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和BPH患者之间fPSA/tPSA比值(P<0.05)存在差异。P63、AE1、AE3、P504S、PS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NPCaPIN组类似于BPH而完全异于PCa。结论LGPIN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与BPH相似,而HGPIN的临床和病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前列腺恶性肿瘤特征,需要积极的临床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05.
湿润烧伤膏治疗宫颈糜料39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分析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相同数量的常规疗法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MEBO治疗修复后的宫颈光滑,无疤痕,无副作用。结论:MEBO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优于微波治疗。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软骨细胞-动物源性骨软骨支架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方法将改良贴壁离心法获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 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诱导分化的软骨细胞共培养后与经深低温冷冻、脱脂、脱钙、真空冷冻干燥和辐照消毒的动物源性骨软骨支架复合,构建共培养细胞+软骨-骨一体化复合支架。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和空白组(C组),每组9只。于兔股骨髁间窝处钻一深6mm的骨软骨复合缺损,A组植入共培养细胞+骨软骨复合支架,B组植入骨软骨复合支架,C组不植入任何支架材料和细胞,分别于术后4周、8周和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并对各标本的软骨切片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A组大体观察见复合缺损区已完全修复,局部无凹陷,新生组织和周围组织融合;B组新生组织仍不能完全填充缺损;C组缺损区仍明显。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见A组软骨缺损区由新生的透明软骨样组织修复,细胞呈柱状排列,极性好,软骨陷窝明显,骨缺损区由骨样组织修复,新生软骨和软骨下骨以及宿主骨界面耦合良好;B组新生软骨细胞无软骨陷窝,排列混乱,各界面藕合欠理想;C组可见陈旧性肉芽组织生长并突出于缺损区表面。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率和组织学评分结果表明,A组与B、C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诱导分化的软骨细胞共培养细胞复合动物源性骨软骨支架对兔膝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复合缺损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PPCNg聚合物(polyethylene glycol citrate-co-N-isopropylacrylamide gelatin,PPCNg)介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治疗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PKH26标记的hAMSCs在不同浓度PPCNg中培养,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CCK-8法分析细胞毒性,评价PPCNg的材料毒性。雌性SD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IUA模型组(模型组)、PPCNg治疗IUA组(PPCNg组)、hAMSCs治疗IUA组(hAMSCs组)及PPCNg联合hAMSCs治疗IUA组(PPCNg+hAMSCs组)。建立IUA模型2周后,假手术组不处理,其余建模的各组分别宫腔内注射PBS、PPCNg、hAMSCs的PBS悬液及hAMSCs的PPCNg悬液。宫腔注射2周后,行子宫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子宫内膜腺体及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波形蛋白(vimentin,VIM)、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及E-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表达情况;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子宫内膜中hAMSCs分布情况。结果:①在不同浓度PPCNg中hAMSCs贴壁生长,状态良好;②PPCNg无细胞毒性,材料毒性分级为1级(合格);③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腺体数目减少(P=0.000),纤维化面积比增高(P=0.000);与模型组相比,PPCNg组、hAMSCs组及PPCNg+hAMSCs组的腺体数目不同程度增多(P=0.000),纤维化面积比不同程度减少;④与模型组相比,PPCNg组、hAMSCs组及PPCNg+hAMSCs组TGF-β1、VEGF、VIM及α-SMA的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PPCNg+hAMSCs组明显降低(P=0.000),而CK19及E-Ca表达则不同程度升高,其中PPCNg+hAMSCs组明显升高(P=0.000);⑤PPCNg+hAMSCs组PKH26标记的hAMSCs远远多于hAMSCs组。结论:PPCNg无细胞毒性,能显著提高hAMSCs治疗IUA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对误吸的认知、态度及相关护理行为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神经科ICU预防病人误吸的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62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神经科ICU护士误吸知识得分为11.77分±2.64分,不同职称护士的误吸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从事护理工作总年限与其知识得分呈正相关(r=0.393,P<0.01);误吸相关态度得分为34.81分±2.87分,护士工作年限与其态度得分呈正相关(r=0.280,P<0.05);ICU护士知识总分与态度总分呈正相关(r=0.383,P<0.05);77.4%的神经科ICU护士在过去的3个月中曾经遇到过病人发生误吸;93.5% ICU护士会对高危病人或全部病人采取误吸风险的评估,并给予相应预防措施以预防病人发生误吸.[结论]神经科ICU护士的误吸相关态度均较好,但对误吸相关知识的掌握尚需进一步提高,管理者应制定统一的预防误吸操作指南,规范日常护理操作,强化护士培训,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ICU病人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