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3篇
  免费   1054篇
  国内免费   464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213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617篇
口腔科学   155篇
临床医学   1141篇
内科学   858篇
皮肤病学   94篇
神经病学   190篇
特种医学   354篇
外科学   885篇
综合类   263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164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1135篇
  10篇
中国医学   1334篇
肿瘤学   389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874篇
  2011年   934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781篇
  2008年   815篇
  2007年   740篇
  2006年   628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婴儿期预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婴儿期体格发育、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发生情况以及运动发育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BPD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和婴儿期结局,并与同期住院胎龄及出生体重相近但未发生BPD的早产儿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早产儿婴儿期生长发育和运动发育情况、住院次数以及肺炎、喘息等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非BPD组患儿相比,BPD组患儿出院时更容易发生宫外发育迟缓(48% vs 41%),且生后更容易发生肺炎、喘息、湿疹、鼻炎,因呼吸道感染再次住院次数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矫正3月龄、6月龄及12月龄时BPD组患儿头围小于非BPD组(P < 0.05)。矫正6月龄及9月龄时BPD组患儿粗大运动、精细运动以及总发育商均落后于非BPD组患儿(P < 0.05)。结论 BPD患儿出院时容易发生宫外发育迟缓,头围增长相对缓慢,婴儿期易发生肺炎及喘息,而且矫正6月龄及9月龄运动发育落后于非BPD早产儿。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建立从人脂肪抽吸物中分离培养脂肪来源干细胞(ASCs)的方法,并从形态学、生长动力学、表面标记物和分化能力等方面进行鉴定.方法从4例行腹部脂肪抽吸术的健康成年女性患者获得脂肪组织,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和培养脂肪干细胞,并传代培养至20代,观察细胞形态;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和比较第3、9、15和20代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深入研究维甲酸诱导基因G(retinoic acid-induced gene G,RIG-G)启动子上所含的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interfero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s,ISRE)对RIG-G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根据RIG-G基因启动子所包含的ISRE序列,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构建野生型和位点突变型的报告基因质粒,然后采用报告基因转染实验检测RIG-G基因启动子中ISRE序列的功能活性.结果 研究发现单独突变RIG-G基因启动子上的ISRE Ⅱ元件不影响报告基因的表达,而单独突变ISRE Ⅰ则会对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突变ISRE Ⅰ和ISRE Ⅱ元件则会使报告基因完全失去对转录因子的反应性.结论 RIG-G基因启动子所包含的ISRE Ⅰ和ISRE Ⅱ元件是诱导该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复合物的作用位点,是该基因表达的分子基础,且ISRE Ⅰ元件的作用要优先于ISRE Ⅱ.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其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对于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22例患儿的病历资料及骨髓细胞学特点。结果 22例患儿均符合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LH-2004方案诊断标准。均有发热、脾大及血清铁蛋白增高,18/22例(82%)伴外周血至少两系减低,15/19例(79%)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4/20例(70%)伴高三酰甘油血症,14/22例(64%)患儿在初诊时骨髓中找到噬血细胞。结论骨髓涂片见到噬血细胞不是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诊断的必备条件,初诊时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治疗过程中复查骨髓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EG,aEEG)及原始脑电抑制性电活动持续时间的研究,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程度与早期脑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38例小于32周的脑白质损伤早产儿(轻度脑白质损伤20例,重度脑白质损伤18例)及42例无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纳入研究。自生后开始每周进行一次aEEG监测和颅脑超声检查,直至生后4周或矫正胎龄32周。比较各组aEEG图形及振幅变化趋势及原始脑电爆发抑制比的变化。结果脑白质损伤组和对照组aEEG均呈高度不连续图形,无成熟的睡眠周期。重度脑白质损伤组下边界振幅明显低于轻度脑白质损伤组和对照组。脑白质损伤组和对照组的原始脑电图形均为爆发性电活动-抑制性电活动交替出现,重度脑白质损伤组抑制段时间及爆发抑制比明显大于轻度脑白质损伤组及对照组。结论脑白质损伤早产儿早期动态进行脑功能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严重脑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56.
IL-13基因和β2-A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白介素13(IL-13)基因A2044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R16G SNP对儿童哮喘的影响,并了解两者是否起协同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别对96名正常对照组和96名哮喘患儿组的IL-13基因A2044G SNP位点(IL-13 A2044G)和β2-AR基因R16G SNP位点(β2-AR R16G)进行检测.分析两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以及IL-13基因A2044G SNP和β2-AR基因R16G SNP在儿童哮喘发病中有无协同效应.结果 ①哮喘组IL-13 A2044G G/G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6.9%和28.1%,OR=2.40,P=0.005).②哮喘组β2-AR R16G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4.8%和28.0%,OR=2.87,P=0.011;64.6%和50.0%,OR=1.82,P=0.004).③携带IL-13 A2044G G/G β2-AR R16G A/A基因型组合者发生哮喘的相对危险度较仅携带单一的IL-13 A2044G G/G或β2-AR R16G A/A基因型者显著增高(分别为OR=5.33,P=0.009;OR=4.80,P=0.017).结论 IL-13 A2044G G/G或β2-AR R16G A/A纯合子基因型均与儿童哮喘的发生显著相关,且两者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7.
Objective A transaxillary and transcervical endoscopy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for the release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in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The efficacy of the op-eration was evaluated. Methods A total of 34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torticollis were treated. The age ranged from 6 month to 14 years. A 5 nun trocar was inserted in the anterior axillary fold. A subcuta-neous tunnel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was made, initially under direct vision and then endoscopically using a 5 mm endoscope. A subcutaneous space was established with CO2 in-flation at the pressure of 6 mm Hg. Another two 1.5~2 mm incisions were made besides sternocleido-mastoid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mini forceps and electric knife, respectively.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and scalene were dissected out and divided with electrocautery. Lee's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under endoscope in all children.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50 min ( range: 40~120 min). No injury of major nerve was encoun-tercel Haemorrage in one child required re-operation. Follow-up for 6 months to 3 years showed satis-factory cosmetic appearance and no recurrence. The results were classified as excellent in 88.2 %, good in 8.8%,and fair in 3.0%. The neck scars were not visible one month after surgery. Conclusions Transaxillary and transcervical endoscopic release of congenital torticollis is a safe and relatively quick procedure. It provides good access and good cosmetic outcomes. It avoids injury to neurovascula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侵犯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了解其免疫失败发生的机理.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67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和PBMC的HBV DNA.根据新生儿PBMC中HBV DNA分成阴性和阳性组,将新生儿的PBMC分别在植物血凝素(PHA)和纯化HBsAg刺激下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的分泌含量.结果 (1)35例母亲PBMC HBV DNA阳性者其新生儿15例为阳性,母亲与患儿PBMC HBV DNA阳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新生儿PBMC内HB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纯化HBsAg刺激时,阳性组IFN-γ的分泌量较阴性组低(P<0.01),IL-4含量显示PBMC HBV DNA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PHA刺激时,两组IFN-γ、IL-4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MC内的HBV DNA可能是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宫内新生儿PBMC感染HBV,IFN-γ特异性反应低下,而IL-4特异性反应增强,细胞调节失衡,可能是新生儿免疫失败和易于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9.
目的: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途径探讨除痰解毒方逆转肺癌分子靶向耐药的机制。方法:建立人肺腺癌耐药细胞株H1975裸鼠模型(n=60),随机分为:模型组,吉非替尼(0. 04 g/kg)组,除痰解毒方低、中、高剂量(13. 52 g/kg、27. 04 g/kg和54. 08 g/kg)组,除痰解毒方中剂量(27. 04 g/kg)联合吉非替尼(0. 04 g/kg)组,每组10只。治疗2周,检测瘤体积和瘤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E-cadherin、Snail和vimentin蛋白及m RNA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及吉非替尼组比较,除痰解毒方中、高剂量组及联合用药组瘤体积和瘤质量显著降低(P 0. 05)。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及realtime PCR法结果均显示除痰解毒方中剂量组和联合用药组E-cadherin蛋白及m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Snail和vimentin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与吉非替尼组显著下调(P 0. 05)。结论:除痰解毒方可抑制H1975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逆转肺癌对吉非替尼的耐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EMT相关标志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 OH Vitamin D,25(OH)D]、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C反应蛋白/白蛋白(C- reactive protein/Albmin,CRP/ALB)比值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相关性的临床分析。方法 生化法等测定了126例ACS患者,其中6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和59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106例SAP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s,NC)血清25(OH)D、TSH、CRP/ALB和PCT水平并进行对比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评估了ACS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 126例患者较之100例NC、106例SAP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 P <0.01),血清TSH、CRP/ALB和PCT水平明显增高( P 均<0.01)。ROC曲线显示:血清25(OH)D、TSH、CRP/ALB和PCT的临界值分别为15.36ng/mL、7.64mIU/L、4.36和0.45ng/mL,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53、0.608、0.887和0.918,灵敏度83.0%~88.5%,特异性87.4%~ 92.4%。结论 血清25(OH)D、TSH、CRP/ALB和PCT水平具有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ACS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