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768篇 |
免费 | 3402篇 |
国内免费 | 187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9篇 |
儿科学 | 477篇 |
妇产科学 | 129篇 |
基础医学 | 1902篇 |
口腔科学 | 509篇 |
临床医学 | 3802篇 |
内科学 | 2796篇 |
皮肤病学 | 340篇 |
神经病学 | 590篇 |
特种医学 | 1528篇 |
外科学 | 2987篇 |
综合类 | 8586篇 |
现状与发展 | 13篇 |
预防医学 | 3951篇 |
眼科学 | 443篇 |
药学 | 3796篇 |
49篇 | |
中国医学 | 3502篇 |
肿瘤学 | 13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4篇 |
2023年 | 460篇 |
2022年 | 1192篇 |
2021年 | 1401篇 |
2020年 | 1239篇 |
2019年 | 718篇 |
2018年 | 677篇 |
2017年 | 944篇 |
2016年 | 690篇 |
2015年 | 1305篇 |
2014年 | 1609篇 |
2013年 | 2078篇 |
2012年 | 3098篇 |
2011年 | 3154篇 |
2010年 | 2869篇 |
2009年 | 2529篇 |
2008年 | 2639篇 |
2007年 | 2356篇 |
2006年 | 2092篇 |
2005年 | 1692篇 |
2004年 | 1083篇 |
2003年 | 951篇 |
2002年 | 668篇 |
2001年 | 632篇 |
2000年 | 482篇 |
1999年 | 132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探讨MTB/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检测系统(GeneXpert MTB/RIF)在基层医院对肺结核及利福平耐药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9月上海市奉贤区古华医院结核病专科门诊就诊的281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通过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AFB)、MGIT320培养及GeneXpert MTB/... 相似文献
132.
通过对1996-2009年我国特色数据库研究的调查统计分析,总结和评价了近年我国特色数据库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对特色数据库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观察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准确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468例术前接受FNAB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单发PTC患者,观察临床、超声及病理学特征对FNAB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结果FNAB诊断PTC的准确率为71.37%(334/468)。PTC结节最大径及其位置是影响FNAB诊断准确率的因素。结节最大径0.7 cm为FNAB诊断PTC的最佳截断值;FNAB对最大径<0.7 cm及 ≥ 0.7 cm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2.96%(119/189)和77.06%(215/279)。FNAB诊断穿刺困难区及容易区PTC的准确率分别为52.53%(52/99)和76.42%(282/369),诊断容易区最大径 ≥ 0.7 cm、困难区最大径 ≥ 0.7 cm、容易区最大径<0.7 cm及困难区最大径<0.7 cm PTC的准确率分别为80.43%(185/230)、61.22%(30/49)、69.78%(97/139)及44.00%(22/50)。结论 PTC最大径及其位置均为FNAB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探讨正常新生儿血、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in,I-FABP)跟性别、胎龄、出生史等的关系,了解血、尿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NICU收治的没有感染、窒息病史的早产儿100例及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100例为实验对象,出生后24 h内采外周静脉血2 mL及用无菌管收集尿液2 mL,离心,收上清液,-60℃冰箱保存,统一检测.用ELASA方法测定血及尿液中IFABP的浓度.结果 新生儿血、尿中I-FABP在性别、胎龄、出生史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中I-FABP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89 (P<0.05).结论 血、尿中I-FABP浓度与新生儿胎龄、性别、出生史、单胎、多胎等因素无关.血尿中IFABP浓度有相关性,血标本因易导致医源性贫血及依从性差,而尿液I-FABP的检测采集方便、成本低、病人痛苦少等特点,临床上可以用尿液替代血液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血糖紊乱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糖水平分成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及糖尿病组,观察各组患者的年龄分布、通过随访了解糖代谢紊乱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本组胰腺癌患者伴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27.27%,胰腺癌伴糖尿病的比例为31.84%,胰腺癌患者伴有糖耐量异常患者生存时间长于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胰腺癌患者不伴有糖耐量异常的生存时间长于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较高,糖代谢紊乱的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6.
胃脂肪瘤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胃脂肪瘤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胃脂肪瘤临床表现,总结钡餐、CT和MRI检查时病灶大小、边缘、密度和信号及溃疡形成等影像学特征.结果 13例胃脂肪瘤均为单发,起源于胃窦、底、体部黏膜下层,向腔内生长.6例钡餐检查表现黏膜下低密度充盈缺损,局部胃壁柔软,3例伴溃疡、呈"牛眼征".8例CT扫描见大小不等圆形、卵圆形低密度肿块,CT值-50~-120 HU,4例显示溃疡.2例MRI T1/T2WI呈高信号、T2抑脂呈低信号的脂肪特征.结论 影像学各项检查对胃脂肪瘤的诊断各具特点,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比较CT灌注、MR灌注及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不同程度肝硬化的鉴别能力.方法 共36例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CT和MR灌注成像.正常对照组11例,肝硬化组25例,属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的13例,定为肝硬化1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8例,C级的4例,一并归入肝硬化2组.DWI扫描,计算各例肝脏的ADC值并进行组间比较.CT、MR灌注成像,以脾脏的峰值时间为界,分别计算脾脏峰值前后肝脏的曲线最大斜率(steepest slope,SS),以脾峰值前后2个斜率的比值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组间对比.记为[SSr(ct)=SS前/SS后]和[SSr(mr)=SS前/SS后].结果 肝硬化1组的肝脏平均ADC值(1.35±0.12)×10-3mm2/s,肝硬化2组为(1.32±0.16)×10-3mm2/s,2组间比较P>0.05;正常对照组平均ADC值为(1.52±0.31)×10-3mm2/s,与2组肝硬化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T灌注结果:3组的SSr(ct)分别为0.95±0.28,2.01±0.66, 0.72±0.26.MR灌注结果:肝硬化1组的SSr(mr)为1.17±0.49,肝硬化2组 为2.31±0.76,正常对照组为0.66±0.24.肝硬化患者动门脉灌注比例较正常组加大,但肝硬化1组与正常组尚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肝硬化2组与正常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和肝硬化1组相比,肝硬化2组动门脉灌流已经出现比例倒置,2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CT、MR灌注成像能够反映肝硬化的血流灌注的情况,也能反映和肝硬化的程度有相关性,较之DWI成像和ADC值对肝硬化的评价,CT和MR灌注成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HAE)对原发性肝癌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8例影像学检查发现肝静脉下腔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血管造影和THAE治疗.结果 25例癌栓血管造影呈条纹征,THAE治疗后平均生存期不足半年.3例癌栓呈结节条状肿瘤染色,其中2例显示瘤栓供血动脉血管,THAE治疗后主瘤灶缩小、癌栓消退,2例二期手术切除,已分别存活151月、30月,1例已带瘤生存50月,3例现生活工作正常.结论 THA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呈结节条状者的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团注(Bolus)技术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最佳延迟时间设定中的作用和意义。材料和方法:随机选取患者326例分三组进行比较,第一组87例采取经验值设定延迟时间;第二组109例运用智能跟踪技术启动扫描;第三组130例采取Test Bolus技术,根据测得目标血管的时间一密度曲线设定延迟时间。结果:第一组图像质量优22例、良38例、差27例;第二组图像质量优62例、良44例、差3例;第三组图像质量优120例、良8例、差2例;Test Bolus技术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经验值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智能组,腹主A组无显著差异(P〉0.05),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用Test团注测试扫描技术设定延迟时间能得到优质的CTA原始图像,有利于多层螺旋CT取得更好的三维血管重建图像。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