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3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38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64篇 |
口腔科学 | 17篇 |
临床医学 | 97篇 |
内科学 | 209篇 |
皮肤病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23篇 |
特种医学 | 144篇 |
外科学 | 24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59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7篇 |
1931年 | 1篇 |
192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目的:探索可早期预测严重败血症病人死亡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或系统模型。方法:对ICU连续收治的26例严重败血症病人行前瞻性观察28天,分析其死亡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共有14人(54%)死亡,多死于第1周内(74%)。根据循环中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能早期预测其脏器衰竭和死亡。一些临床指标水平在死亡病人与生存病人之间差别较大,其中包括血总胆红素、pH值、红细胞压积、氧合指数、动静脉血氧差、四项SIRS指标和一些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结论:综合上述指标可以尝试建立起了一个能够早期评估病人死亡可能性的积分系统。 相似文献
14.
背景和目的: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其他一线药物和注射类药物(如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等耐药是影响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明确耐其他一线药物和注射类药物对韩国不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MDR-TB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首尔国家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211例MDR-TB患者治疗效果,排除7例丢失和7例迁出,对197例患者进行了最终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估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将2022年4月—2023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确诊的1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14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对照分为6个亚组。利用2D-STI 联合RT-3DE技术获得左房纵向应变及机械功能指数,比较各组间左房功能差异。结果:与相同BMI 分类的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左房储备期应变(left artial reservoir strain,LASr)、左房导管期应变 (left artial conduit strain,LAScd)均下降(P < 0.05);随BMI增加,高血压组LASr、LAScd、左房总排空分数(total left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t)、左房被动排空分数(passive left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p)、左房主动排空分数(active left a 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a)均降低(P < 0.05),而左房收缩期应变(left artial contractile strain,LASct)无明显差异(P > 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与高血压组LASr、LAScd、LAEFt、LAEFp、LAEFa均呈独立负相关(P < 0.05),而收缩压与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无明显相关(P > 0.05)。结论:高血压可引起左房功能受损,随着BMI的增加特别是合并肥胖后可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重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6.
抛光过程中复合树脂表面粗糙和光泽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抛光过程中复合树脂表面粗糙度和光泽度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9种复合树脂抛光前的压接面及经过240目、320目、400目、600目、800目、1200目金刚砂纸抛光后抛光面的粗糙度值和光泽度值。结果随着由粗至细逐级抛光,粗糙度值稳步下降,至800目时均恢复至抛光前的程度;而光泽度值在600目以前变化甚微,800目时骤然回升,至1200目时有5种树脂已达到或超过抛光前的水平。结论复合树脂必须抛光至一定精细程度,才能获得理想的滑泽表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蒿甲醚除了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外,对正常组织有极大的副作用。实验拟观察蒿甲醚对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2007-03-10在山东省泰山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和机能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蒿甲醚购自昆明制药厂,分析纯,使用前先进行预处理,处理方法:研磨后用溶液配成1g/L的母液,超声助溶解后供实验用。Wistar大鼠70只,体质量(70±15)g,雌雄不拘,由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60),实验组分6个亚组,分别在饲料中加入0.1,0.2,0.4,0.8,1.6,3.2mg/kg的蒿甲醚。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DNA的改变。结果:70只大鼠,饲养过程中实验组死亡6只,死亡原因为饲料添加蒿甲醚造成。当饲料中的蒿甲醚浓度为0.1mg/kg时,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DNA损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饲料中的蒿甲醚浓度超过0.2mg/kg时,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DNA损伤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损伤程度与饲料中蒿甲醚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当饲料中的蒿甲醚浓度超过0.2mg/kg时,蒿甲醚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DNA生物学特性。且随着蒿甲醚浓度的升高,这种损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20.
Human Y chromosome azoospermia factors (AZF) mapped to different subregions in Yq11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Vogt PH; Edelmann A; Kirsch S; Henegariu O; Hirschmann P; Kiesewetter F; Kohn FM; Schill WB; Farah S; Ramos C; Hartmann M; Hartschuh W; Meschede D; Behre HM; Castel A; Nieschlag E; Weidner W; Grone HJ; Jung A; Engel W; Haidl G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1996,5(7):933-943
In a large collaborative screening project, 370 men with idiopathic
azoospermia or severe oligozoospermia were analysed for deletions of 76 DNA
loci in Yq11. In 12 individuals, we observed de novo microdeletions
involving several DNA loci, while an additional patient had an inherited
deletion. They were mapped to three different subregions in Yq11. One
subregion coincides to the AZF region defined recently in distal Yq11. The
second and third subregion were mapped proximal to it, in proximal and
middle Yq11,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t deletions observed were not
overlapping but the extension of the deleted Y DNA in each subregion was
similar in each patient analysed. In testis tissue sections, disruption of
spermatogenesis was shown to be at the same phase when the microdeletion
occurred in the same Yq11 subregion but at a different phase when the
microdeletion occurred in a different Yq11 subregion. Therefore, we propose
the presence of not one but three spermatogenesis loci in Yq11 and that
each locus is active during a different phase of male germ cell
development. As the most severe phenotype after deletion of each locus is
azoospermia, we designated them as: AZFa, AZFb and AZFc. Their probable
phase of function in human spermatogenesis and candidate genes involved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