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81篇
  免费   10119篇
  国内免费   4820篇
耳鼻咽喉   904篇
儿科学   1491篇
妇产科学   708篇
基础医学   4741篇
口腔科学   1874篇
临床医学   11362篇
内科学   8406篇
皮肤病学   1148篇
神经病学   2285篇
特种医学   3622篇
外科学   7437篇
综合类   21510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预防医学   11545篇
眼科学   994篇
药学   8933篇
  119篇
中国医学   8414篇
肿瘤学   4314篇
  2024年   487篇
  2023年   1416篇
  2022年   2748篇
  2021年   3510篇
  2020年   3230篇
  2019年   1675篇
  2018年   2158篇
  2017年   2745篇
  2016年   2238篇
  2015年   3787篇
  2014年   4674篇
  2013年   6057篇
  2012年   7436篇
  2011年   7758篇
  2010年   7248篇
  2009年   6618篇
  2008年   6258篇
  2007年   5982篇
  2006年   5277篇
  2005年   4112篇
  2004年   2871篇
  2003年   2332篇
  2002年   1872篇
  2001年   1784篇
  2000年   1196篇
  1999年   592篇
  1998年   403篇
  1997年   417篇
  1996年   406篇
  1995年   332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127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67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36篇
  1976年   32篇
  195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克隆红花栝楼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S)的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葫芦科植物三萜合成通路关键酶SS的正选择位点与功能的关联性分析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绞股蓝与罗汉果SS基因c DNA比对分析的结果,设计SS的5’端简并引物,采用3’RACE扩增红花栝楼SS全长c DNA基因。结果获得红花栝楼SS c DNA全长共1 466个核苷酸,其中包括一个含有1 254个核苷酸的开放读码框,编码417个氨基酸残基。通过NCBI的Blast比对,发现红花栝楼S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植物S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8%~94%,核苷酸的同源性为74%~93%。结论成功克隆了红花栝楼SS的全长c DNA,为进一步研究红花栝楼SS基因结构、基因表达、基因突变提供了基础,并为葫芦科植物三萜合成通路关键酶SS的正选择位点与功能的关联性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水平和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AL患儿、20例健康儿童和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AL患儿初诊时、缓解6个月、复发时和对照组儿童外周血浆SDF-1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AL患儿初诊时和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结果1.AL初诊组和缓解组血浆SD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0.01),且初诊组高于缓解组(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血浆SDF-1水平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P<0.01);SDF-1水平在ALL和AML各亚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的4例患儿,其血浆SDF-1水平在初诊时和复发时均高于缓解时(Pa<0.05);髓外浸润组SDF-1水平与非髓外浸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L患儿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相对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LL组高于AML组(P<0.01);CXCR4在ALL的L1组与L2组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但T-ALL组高于B-ALL组(P<0.05...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治疗在肝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3年8月-2009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肝衰竭患儿11例,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治疗,包括应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持续血液滤过、血液透析等治疗方法.结果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少.11例患儿顺利进行了23次血浆置换治疗,7次血液灌流治疗,5次血液透析治疗,3次持续血液滤过治疗(2例治疗顺利,1例在治疗中出现病情恶化、心跳骤停而终止治疗).10例患儿血液净化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监测血生化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亦有明显好转.11例获随访,其中2例毒蕈中毒肝衰竭患儿临床治愈出院,其中包括1例多脏器衰竭患儿,随访1 a,肝功能正常;3例病情好转出院;3例病情进展恶化,放弃治疗死亡;3例自动出院.结论 应用以血浆置换治疗为主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衰竭患儿,可使患儿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测指标有不同程度好转,提高患儿存活率.人工肝治疗技术应用于肝衰竭患儿治疗中应注意充分考虑儿童病理生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密切的病情监测,以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脾修补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本院普外科外伤患儿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岁5例,6~9岁4例,10~12岁3例.12例均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5例行腹部CT示脾破裂、腹腔内出血;6例行腹部超声检查证实有腹腔内积液、脾包膜下血肿、脾内挫伤、脾裂伤.10例均行剖腹探查术确诊,2例行腹腔镜探查确诊.4例行单纯大网膜包脾术,4例行脾缝合加大网膜包脾术,3例行脾脏部分切除术,1例行脾脏部分切除术加脾动脉结扎术.结果 12例患儿均治愈,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1~7a,疗效满意无并发症.结论 脾修补术治疗小儿外伤性脾破裂是可行的,选择合适的保脾手术方法和掌握好适应证对保脾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司坦唑醇(ST)对离体培养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GnRHa)处理后青春期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层面机制.方法设计并处理后获得胫骨原代软骨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处理后软骨细胞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分析ST作用后软骨细胞雌激素受体α(ERα)、雄激素受体(A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的改变.结果 (1)ST处理后,PCNA呈阳性的细胞明显增加,与0 d组(0.05%)比较,1 d、2 d、3 d组的阳性率差值显著增加(分别为11.0%,24.0%,14.0%).(2)延长ST作用时间和增加ST浓度,AR均未能被激活.ST作用后磷酸化(P)-ERα、p-IGF-1R、p-ERK1/2表达上调,并存在时间和浓度依赖;ERα或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MAPK)被阻断后,ST所致的p-ERα表达较未阻断时减弱(1.18±0.07、2.35±0.05;1.45±0.17、2.77±0.39,P均<0.05);ERα或IGF-1R阻断后的p-IGF-1R较ST组显著减弱(4.42±0.42、8.00±0.30;0.77±0.17、11.37±0.97,P均<0.05);MAPKK或IGF-1R被阻断后p-ERK1/2较未阻断组显著减弱(0.61±0.14、9.26±0.92;4.27±0.76、8.59±0.52,P均<0.05).结论 ST可以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其作用主要经ERα介导,包括了经典的与ERα以配体结合方式和以非配体激活的MAPK途径,并同时激活IGF-1R,实现其促长骨生长板软骨细胞生长和成熟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侵犯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了解其免疫失败发生的机理.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67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和PBMC的HBV DNA.根据新生儿PBMC中HBV DNA分成阴性和阳性组,将新生儿的PBMC分别在植物血凝素(PHA)和纯化HBsAg刺激下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的分泌含量.结果 (1)35例母亲PBMC HBV DNA阳性者其新生儿15例为阳性,母亲与患儿PBMC HBV DNA阳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新生儿PBMC内HB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纯化HBsAg刺激时,阳性组IFN-γ的分泌量较阴性组低(P<0.01),IL-4含量显示PBMC HBV DNA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PHA刺激时,两组IFN-γ、IL-4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MC内的HBV DNA可能是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宫内新生儿PBMC感染HBV,IFN-γ特异性反应低下,而IL-4特异性反应增强,细胞调节失衡,可能是新生儿免疫失败和易于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50例中、重度HIE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持续72h。观察治疗后二组头颅B超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和生后5—7d及28d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48%(12/25例)vs28%(7/25例),中度HIE有效率68.75%(11/16例)vs41.18%(7/17例),重度HIE有效率11.11%(1/9例)vs0。生后3—4d头颅B超大脑中动脉RI〈0.55的患儿,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13.33%(2/15例)vs0,R10.55~0.80的总有效率100%(10/10例)vs58.33%(7/12例)。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做为一种脑保护治疗可被用来治疗新生儿HIE;亚低温对中度HIE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 总结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病程特点、临床特征及疾病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眼科就诊的210例(380只眼)TA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功正常者多单眼发病(80.0%);眼睑征以上眼睑退缩为最常见共257只眼(67.6%);眼外肌受累共349只眼(91.8%),以下直肌增粗多见;行Ⅰ131治疗后发生了眼征或眼征加重为多(63.1%).结论 甲状腺相关眼病有其自身的发病特点,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关注患者眼部病变特征、甲状腺功能状态有助于尽早确诊甲状腺相关眼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对眼调节功能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TAO患者25例,男性8例,女性17例,年龄18~40岁,平均(31.0±6.2)岁。选取相同年龄段和屈光度范围的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方法对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行显然验光、主观调节幅度检查,使用Ni dek AA-1人眼调节分析仪客观检测眼调节功能。主要指标调节幅度、调节反应量。结果 TAO患者调节幅度(+5.42±1.97 D)比对照组(+6.54±1.66 D)低(t=-2.88,P=0.005)。调节功能客观检查显示17例(68%)患者存在调节功能异常,其中11例(44%)调节不足,4例(16%)调节不足伴调节紧张,2例(8%)调节紧张。结论 TAO可引起眼调节功能的异常,其异常类型以调节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