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65篇
  免费   5468篇
  国内免费   2978篇
耳鼻咽喉   558篇
儿科学   1093篇
妇产科学   442篇
基础医学   3492篇
口腔科学   1403篇
临床医学   7514篇
内科学   5038篇
皮肤病学   788篇
神经病学   1287篇
特种医学   1696篇
外科学   5205篇
综合类   17084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7852篇
眼科学   642篇
药学   7922篇
  68篇
中国医学   6200篇
肿瘤学   2515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758篇
  2022年   1836篇
  2021年   2285篇
  2020年   2115篇
  2019年   1019篇
  2018年   1104篇
  2017年   1622篇
  2016年   1193篇
  2015年   2215篇
  2014年   3106篇
  2013年   3919篇
  2012年   5804篇
  2011年   6045篇
  2010年   5687篇
  2009年   5021篇
  2008年   4915篇
  2007年   4728篇
  2006年   4326篇
  2005年   3458篇
  2004年   2380篇
  2003年   1953篇
  2002年   1467篇
  2001年   1374篇
  2000年   1050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16篇
  1963年   9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了解早产儿成长至学龄期的体智力发育。方法联系曾住我院NICU的早产儿,胎龄≤35周或体重≤2000g现已成长至学龄期,自愿参与测查85例,进行智商测定,记录学习成绩,测量身高、体重。将胎龄、体重分别分组进行比较,并将早产组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同时整理早期临床资料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找母婴疾病对婴儿远期体智力发育的影响。结果本组早产儿平均胎龄(32·8±1·7)周,平均出生体重(1793±357)g,平均测查年龄(9·74±1·86)岁,正常同龄对照组209例。早产组胎龄体重不同,成长至学龄期的智商(IQ)及学习成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学习成绩比较,其中英文、数学较差,t值分别为(5·623)及(4·761),P<0·001。早产组胎龄体重不同其组间及与对照组8-9岁同龄儿比较,体重及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妊高征外,早产儿生后窒息、肺炎、败血症等疾病对成长至学龄期儿童的体智力发育无显著影响。结论本组早产儿以32~34周及1500~2000g为主,成长至学龄期的IQ值及体重身高在正常范围,部分学习成绩较足月正常儿稍差。  相似文献   
72.
先天性小肠闭锁术后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手术切除病变肠管范围。方法对小肠闭锁手术切除小肠标本15例及对照组6例非肠道或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足月新生儿尸检小肠标本肠壁S-100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c-kit蛋白进行免疫组化研究。观察闭锁两端肠壁肠神经系统(ENS)、平滑肌和肠间质细胞(ICCs)病理改变及其分布范围,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闭锁近端肠壁S-100、α-SMA和c—kit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远离盲端,以上指标呈逐渐增加趋势。在闭锁近端16cm、远端4cm处,三者病变总体趋于正常。结论小肠闭锁两端肠壁与肠动力密切相关的ENS、平滑肌和ICCs均存在病变。是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道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在患儿小肠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切除闭锁近端肠管16cm以上,而远端切除4cm.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腺苷蛋氨酸治疗新生儿黄疸20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新生儿黄疸患儿2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予以肝酶诱导剂、光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202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SAMe 30~60 mg/(kg.d),静脉注射。动态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间接胆红素(I-BILI)。结果治疗组用药6 d后血清T-BILI、D-BILII、-BILI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与对照比较应用血液制品、清蛋白(Alb)次数及应用血液制品、Alb血浆的比例明显减少。治疗组以葡萄糖注射液溶解药物者2.68%发生浅表血管静脉炎。结论SAMe能有效地加快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减少血液制品应用,是新生儿黄疸可靠、安全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4.
更昔洛韦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指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治疗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相关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ITP)应用指征。方法选择血清HCMV DNA PCR和(或)HCMV IgM检测呈阳性ITP患儿46例,采用逆转聚合酶扩增反应(RT-PCR)检测巨核系祖细胞中HCMV晚期抗原mRNA,并行GCV治疗,判定其疗效及应用指征。结果46例血清HCMV-DNA PCR阳性和(或)血清HCMV-IgM阳性的ITP骨髓巨核祖细胞HCMV晚期抗原基因mRNA阳性19例,GCV治疗有效16例,mRNA阴性27例,GCV治疗有效4例。阳性组疗效高于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CMV感染的ITP患儿,若对常规治疗无效,应检测其巨核祖细胞内HCMV晚期抗原基因mRNA,阳性者是应用更昔洛韦的有效指征。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研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以了解血尿酸与心血管疾病是否有关联。方法:对172名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进行12导联的心电图检查,所获得资料以SPSS10.0软件包吉行X检验分析。结果:病例组心电图异常率较对照组高,并有显著差异性,病例组的心电图异常多见心肌缺血表现,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显示高尿酸对心脏存在一定的损害,与心肌缺血存在一定相关性。需要进一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7.
王振娟  林洁中 《现代医院》2006,6(8):138-139
在根据国际疾病分类进行ICD-10编码的工作中,不仅有常见疾病的编码,也有很多疑难编码。当疾病的名称和编码表中的病名不完全一致时,编码人员就很难从常见疾病编码中找到相对应的编码,如不深入研究,势必出现不正确的编码,从而影响病案资料的查询和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何提高编码的正确性,本文以成人STILL病、骨筋膜室综合征、小脑成血管细胞瘤等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8.
林万莲  叶明辉  唐丹 《现代医院》2006,6(12):130-132
引用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收录全国及广东省十年间医院管理发表的文献量、全国10大城市医院管理的文献量排名和广东省内21个省市级医院发表医院管理文献量排名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9.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肝硬化低清蛋白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肝硬化引起的低清(白)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血清清蛋白低于30g·L-1的肝硬化病人46例,男性39例,女性7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在常规保肝及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rhGH,4I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14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保肝及对症治疗,14d为一个疗程。检测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结束d1和4wk后血清清蛋白及其他肝功能指标变化,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清清蛋白(25±s3)g·L-1,治疗结束d1血清清蛋白(31±3)g·L-1(P<0.01),4wk后血清清蛋白(33±3)g·L-1(P<0.01);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清蛋白(25±3)g·L-1,治疗结束d1血清清蛋白(25±3)g·L-1,4wk后血清清蛋白(24.4±2.6)g·L-1(P>0.05),2组治疗结束d1及4wk后血清清蛋白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结束d1及4wk内治疗组比对照组病人精神状态、食欲、尿量、腹腔积液、肝功能等均明显改善且持续稳定,有显著差异(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hGH可以增加肝硬化病人的血清清蛋白的水平,改善营养状况,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初步探讨保留子宫的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例子宫脱垂患者进行了保留子宫的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合并有尿失禁者同时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及尿道后韧带折叠术,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者同时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分析其临床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该术式,根据POP-Q分度法,8例患者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及尿失禁等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中无一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盆腔脏器损伤.8患者术后均恢复好,无术后病率,未观察到其他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患者子宫颈距离处女膜缘均4 cm,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对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脱垂患者施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