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00篇 |
免费 | 1503篇 |
国内免费 | 9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82篇 |
儿科学 | 182篇 |
妇产科学 | 156篇 |
基础医学 | 1126篇 |
口腔科学 | 196篇 |
临床医学 | 1726篇 |
内科学 | 1353篇 |
皮肤病学 | 129篇 |
神经病学 | 390篇 |
特种医学 | 64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443篇 |
综合类 | 4240篇 |
现状与发展 | 9篇 |
预防医学 | 1557篇 |
眼科学 | 152篇 |
药学 | 1693篇 |
20篇 | |
中国医学 | 1419篇 |
肿瘤学 | 9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192篇 |
2022年 | 521篇 |
2021年 | 611篇 |
2020年 | 552篇 |
2019年 | 315篇 |
2018年 | 338篇 |
2017年 | 443篇 |
2016年 | 339篇 |
2015年 | 593篇 |
2014年 | 779篇 |
2013年 | 944篇 |
2012年 | 1350篇 |
2011年 | 1477篇 |
2010年 | 1171篇 |
2009年 | 1027篇 |
2008年 | 1157篇 |
2007年 | 1123篇 |
2006年 | 948篇 |
2005年 | 786篇 |
2004年 | 549篇 |
2003年 | 500篇 |
2002年 | 438篇 |
2001年 | 419篇 |
2000年 | 343篇 |
1999年 | 163篇 |
1998年 | 101篇 |
1997年 | 109篇 |
1996年 | 90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2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结合国际标准做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ISO9001标准和JCI标准,并将两个标准结合起来是切实可行的方法。注重能力、意识和培训三个重要方面,在能力中明确岗位职责并以此定位任用的员工,同时要求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与患者的要求一致;制定专门工作程序,寻找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人员;合理定位,定期评估员工完成岗位任务的能力;建立一套有效的收集、验证和评价个人资料的程序,确保其有与医院任务、资源和患者需要相符合的资质和能力;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保持或改进其能力,强化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有针对性地提高员工满足患者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后出现多尿症、低钠血症的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强直性脊柱炎颈髓损伤并多尿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病人存在尿崩,且为肾性。多尿原因之一为伤前就存在的肾性尿崩,其二是颈髓损伤所致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多尿症及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结论颈髓损伤后发生的低钠血症存在两种理论解释,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SIADHS),一是脑盐耗综合征(CSWS)。多尿症同样有两种解释,一为颈髓损伤所致的交感神经抑制,再就是颈髓损伤同时颅内损害所致的中枢性尿崩。确切发病机理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明确。 相似文献
33.
MMPs与慢性子宫内膜炎及不孕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族依赖锌离子而降解各种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特异性抑制物是一组多功能基因家族,它们能特异性地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是最典型的代表,在子宫内膜均有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特异性抑制物-1是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特异性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特异性抑制物-2是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天然抑制物.在胚胎植入等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物与慢性子宫内膜炎和不孕症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急性心肌梗死自溶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自溶(SR)现象,探讨SR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观察205例未予静脉溶栓治疗,直接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AMI患者,根据TIMI血流分为自溶组(前向血流TIMI 2-3级)和非自溶组(前向血流TIMI 0-1级),分析其临床和造影特点,并寻求发生SR的影响因素。结果自溶组共49例(23.9%)。与非自溶组比较,一般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溶组发生梗死前心绞痛的比例较高(38.8%比22.4%,P〈0.05)。而非自溶组多支病变和存在侧支循环的比例高于自溶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则提示多支病变和侧支循环是发生SR现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R是AMI患者较常见的现象,其独立影响因素是多支病变和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术后短时间内移植体黏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6只雄性新西兰兔,以跟腱为移植体制作单侧膝关节ACLR动物模型。ACLR术后15 d将实验兔安乐死,取出移植体、健康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和跟腱。测量移植体的截面积,分别进行0.1、1 MPa平衡条件的蠕变实验,并计算黏性系数,总结移植体的黏性变化规律,与健康ACL进行对比。结果 移植体的截面积在手术后15 d内缓慢上升。ACL与移植体的黏性呈非线性变化。在不同应力下,黏性系数有较大差异。移植体黏性系数随ACLR术后时间呈下降趋势,但在低应力下更明显。结论 本文建议,ACLR术后早期康复过程中,应使用助行器,降低步频,并避免踢、踹等对关节冲击的运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究踝关节不稳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的厚度与弹性模量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为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建立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改变 ATFL 的厚度与弹性模量,计算踝关节前后向刚度(ankle anteroposterior stiffness, AAS),并作为量化指标评估踝关节稳定性。 结果 ATFL厚度在 0. 78~ 2. 31 mm 范围内引起 AAS 的大幅度变化,且两者关系呈 S 形曲线;ATFL 弹性模量在 60 ~ 400 MPa 变化范围,AAS 随韧带弹性模量增加快速上升。 结论 ATFL 厚度与弹性模量均会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p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的 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10月 1日至 2022年 4月 1日长沙市第一医院采用 mNGS诊断的 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 28例病人中 10例为女性, 18例为男性,中位年龄 60岁; 27例病人有明确禽类接触史, 1例无。重症病例占 32.1%,多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或尿毒症等基础疾病病人。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0%)、畏寒(28.6%)、咳嗽、咳痰(71.4%)、气促(53.6%)。、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多在正常范围, 96.4%的病人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 96.4%病人 PCT升高,所检测病人中 ESR和 CRP升高者达 100%;分别有 71.4%和 50%病人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增高;有 82.1%的病人谷草转氨酶增高,有 78.6%的病人白蛋白降低。胸部 CT表现单侧病变 25例、其中右肺病变 19例,常见影像改变是斑片状阴影(78.6%)、大片实变(21.4%),26例伴有胸腔积液。治疗情况:单用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或者左氧氟沙星)治疗 9例,单用多西环素治疗 2例;联合用药 13例,其中青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用喹诺酮类有 10例,青霉素类联合多西环素 3例。有 2例病人初始选择青霉素类加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无效,改用多西环素或联用多西环素后症状缓解。 28例病人均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职业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肺部 CT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对可疑病例应尽早行 mNGS检测,快速过渡到精准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8.
Wenbing Zhang Haifeng Chen Lulu Zhu Zhiyuan Kong Tingting Wang Weiping Li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2022,50(5)
Intussusception mostly occurs in childhood and is rare in adults. Although intussusception can occur in any part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gastroduodenal intussusception caused by a gastric tumor is relatively uncomm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 PubMed search identified 24 published cases of gastroduodenal intussusception caused by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however, it is possible that we missed other cases not included in PubMed.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gastroduodenal intussusception caused by gastric GIST in an 85-year-old man. He came to the hospital because of recurrent black stools. Plai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indicated a mass in the gastric antrum, with slight enhancement in the arterial phase on enhanced CT scan. He was diagnosed with GIST. In addition, images indicated that the mass overlapped into the duodenum, and gastroduodenal intussusception was thus considered. Gastroscopy showed a huge mass in the gastric body. According to the gastroscopy and CT results, gastroduodenal intussusception caused by a gastric tumor was considered. The patient underwent complete surgical removal, which revealed a mass originating from the gastric antrum and overlapping into the duodenum.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intermediate-risk gastric GIST. The patient was followed up for 4 months without tumor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