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43篇
  免费   3299篇
  国内免费   2193篇
耳鼻咽喉   229篇
儿科学   475篇
妇产科学   242篇
基础医学   2706篇
口腔科学   495篇
临床医学   3846篇
内科学   3731篇
皮肤病学   335篇
神经病学   1424篇
特种医学   13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351篇
综合类   6811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801篇
眼科学   634篇
药学   3546篇
  24篇
中国医学   2408篇
肿瘤学   1853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91篇
  2022年   1009篇
  2021年   1197篇
  2020年   1072篇
  2019年   885篇
  2018年   873篇
  2017年   894篇
  2016年   869篇
  2015年   1328篇
  2014年   1691篇
  2013年   1898篇
  2012年   2525篇
  2011年   2707篇
  2010年   2275篇
  2009年   2031篇
  2008年   2054篇
  2007年   2066篇
  2006年   1833篇
  2005年   1477篇
  2004年   1272篇
  2003年   1267篇
  2002年   1108篇
  2001年   871篇
  2000年   686篇
  1999年   404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1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区(县)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评价卫生资源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配置的均衡性。 方法 2011年8-9月调查全市所辖18个区(县)(包括原宣武区和崇文区)结防机构326名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等信息,同时收集当年人口数和地理面积,并利用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测算均衡性。 结果 实际在职326名,结防专业人员平均年龄(42.04±5.37)岁。结防专业人员以大专及以下学历为主,占74.85%(244/326);其次是本科学历,占21.78%(71/326);硕士学历3.07%(10/326),无博士学历。初级职称占52.15%(170/326);中级职称40.18%(131/326);高级职称4.60%(15/326)。人均服务人口5.38万人,人均服务半径为4.05 km。按照人口分布和陆地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9和0.62。 结论 北京市区(县)结防机构专业人员学历偏低,高级职称人员较少,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在服务地理分布和人口数方面配置均未达到较好均衡性,北京市区(县)人力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利用核心基因(core)、非结构基因5B(NS5B)序列与线性探针技术(LiPA)研究广东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的基因型分布,探讨LiPA基因分型的准确性.方法 分别采用core和NS5B片段序列和INNO-LiPA 2.0对广东地区11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因分型.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样本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10份HCV样本中有97份扩增到core区段序列,62份扩增到NS5B区段序列,同时扩增到core、NS5B序列的样本有57份.core与NS5B序列的分型结果一致,102份标本被分为1b、2a、3a、3b、6a 5个亚型,分别占61.8%、9.8%、3.9%、3.9%和20.6%.在基因型水平,除6型外,其他基因型均能通过INNO-LiPA2.0正确分型;在亚型水平,除1b和3b型,其他亚型未能被准确区分,其中81.5%的6a型被错分为1b型.结论 6a型已成为广东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第二大基因型,LiPA技术是否能准确区分6a型与1b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09年到2011年瑞金医院收治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全血标本43份,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健康志愿者外周全血标本21份,2型糖尿病对照组14例,Ficoll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流式细胞术(FACS)测定PBMC主要细胞亚群比例,流式细胞分选仪分离正常人和1型糖尿病患者自然杀伤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自然杀伤细胞激活的主要效应分子γ-干扰素(IFN-γ)、perforin 及自然杀伤细胞激活性受体NKp46、NKp30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自然杀伤细胞是1型糖尿病患者所有细胞亚群中改变最明显的一群细胞,细胞数目明显降低[( 102±86)/μl对(355±264)μl,P<0.01];与正常对照自然杀伤细胞相比,1型糖尿病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NKp46、perforin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5),NKp30、IFN-γ基因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中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新诊断1型糖尿患者存在自然杀伤细胞数目和功能明显下降,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障碍可能在1型糖尿病的病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药物基因组学在心脏安全性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了解与基因因素相关的安全性变量,开发有助于评估临床试验早期药物安全性的工具,防止易感患者不适当用药。随着华法林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及"2010院内获得性尖端扭转室速(TdP)防治建议"的发表,临床医生对TdP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目前市面上大约存在50种因延长QT间期而有潜在诱导TdP危险的药物,本文据此重点阐述药物诱导TdP的遗传学、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调查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况,为存在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等指标进行营养状态评估;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法(NRS 2002),选择入院48h内、符合NRS 2002标准、可获得BMI的患者264例,以BMI<18.5者计3分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对不完全符合NRS 2002标准,不能获得BMI的96例患者,以ALB替代,ALB<30g/L者计3分,进行营养风险评分。NRS 2002≥3分判定为有营养风险,统计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的发生率。结果符合NRS 2002标准的264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7.9%。不完全符合NRS 2002标准的96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1.7%。总计360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8.9%。BMI<18.5、ALB<30g/L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9.0%、2.8%。在BMI≥18.5患者中,NRS评分≥3分者28.8%。农村和城市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48.5%和32.5%(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老年患者特别是农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NRS 2002方法能预测和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规律随访资料,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PD中心2007年05月至2008年05月行PD治疗并定期随访的患者108例,分为MS组和非MS组,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两组患者累计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死亡率相对危险度的比较. 结果:基线时44例(40.7%)患者符合MS的诊断,非MS组的累积生存率为76.9%,MS组为46.5%(经Log-Rank检验,P=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示MS组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R 2.336(95% CI 1.078 ~4.070;P =0.029). 结论:MS的PD患者死亡率更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7.
秦入结  宋波  李垠  盛路新  刘建  孙晓 《山东医药》2012,52(30):22-24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至少一侧椎弓根完整的胸腰椎骨折26例,予伤椎撬拨复位置钉、椎体内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据胸腰段正侧位片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椎体高度及Cobb’s角,并评估脊髓神经功能和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7~28个月。患者术后即刻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占正常高度百分比及Cobb’s角优于术前(P均<0.05);伤椎外形恢复满意;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伴神经损伤者15例中,A级1例无恢复,余均改善1~3级(P均<0.05),内固定无失效,植骨皆融合。结论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重建椎体结构,增强脊柱稳定,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2005-2010年江苏省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掌握各监测点的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江苏省设立8个监测点,开展病情、螺情等疫情纵向观察。结果2005-2010年8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血检阳性率、感染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05年的9.04%和0.22%下降至2010年的4.34%和0.02%,下降率分别为51.99%和90.91%;农民、渔民和商业服务等职业人群感染率较高,低年龄组学生感染度相对较高,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者。共调查7 466.46 hm2环境,分别查出钉螺与感染螺面积2 213.98 hm2和247.91 hm2,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逐年下降,2010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总体钉螺面积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江苏省居民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对钉螺和传染源的监测和控制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心内科入院拟诊冠心病患者13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1例及对照组32例,冠心病组再依据HbA1c水平分为三个亚组:HbA1c<6.5%组31例、6.5%≤HbA1c<9%组41例、HbA1c≥9%组29例。分光光度法测定PON1活性,冠状动脉病变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比较各组PON1活性及Gensini积分,分析PON1活性与HbA1c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PON1活性在冠心病组(2.17±0.18)较对照组(2.49±0.19)明显降低(P<0.01);冠心病三个亚组间比较,HbA1c≥9%组较HbA1c<6.5%组PON1活性明显下降(P<0.01)且冠状动脉狭窄Gensini积分显著升高(P<0.01),HbA1c≥9%组较6.5%≤HbA1c<9%组PON1活性有所下降(P<0.05)而冠状动脉狭窄Gensini积分升高(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PON1活性对数值与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534,P<0.01),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742,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明显降低并与HbA1c水平升高及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郑盛  杨晋辉  唐映梅  刘海  尤丽英 《肝脏》2012,17(6):385-388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MELD-Na评分系统、MESO指数评分系统以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30例,分别计算每例患者入院时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分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四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访3个月内死亡68例,生存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2.34±4.36、24.26±5.45、1.62±0.23和37.59±6.97,死亡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7.76±5.28、30.11±6.19、2.05±0.1 8和46.65±7.01。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5,0.000,0.003)。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在判断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856、0.857和0.847,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59~0.897、0.754~0.893、0.760~0.898、0.781~0.906,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准确的预后判断仍需要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