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36篇 |
免费 | 2336篇 |
国内免费 | 12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76篇 |
儿科学 | 335篇 |
妇产科学 | 101篇 |
基础医学 | 1421篇 |
口腔科学 | 427篇 |
临床医学 | 2607篇 |
内科学 | 2032篇 |
皮肤病学 | 181篇 |
神经病学 | 345篇 |
特种医学 | 958篇 |
外科学 | 1832篇 |
综合类 | 6056篇 |
现状与发展 | 11篇 |
预防医学 | 2680篇 |
眼科学 | 190篇 |
药学 | 2494篇 |
18篇 | |
中国医学 | 2382篇 |
肿瘤学 | 9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312篇 |
2023年 | 339篇 |
2022年 | 710篇 |
2021年 | 840篇 |
2020年 | 777篇 |
2019年 | 467篇 |
2018年 | 487篇 |
2017年 | 667篇 |
2016年 | 514篇 |
2015年 | 846篇 |
2014年 | 1052篇 |
2013年 | 1378篇 |
2012年 | 2106篇 |
2011年 | 2233篇 |
2010年 | 2002篇 |
2009年 | 1748篇 |
2008年 | 1742篇 |
2007年 | 1543篇 |
2006年 | 1469篇 |
2005年 | 1147篇 |
2004年 | 790篇 |
2003年 | 650篇 |
2002年 | 471篇 |
2001年 | 429篇 |
2000年 | 319篇 |
1999年 | 117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 研究失神经支配肌肉不同时间神经修复后,肌肉及运动终板变化.探讨神经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 建立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以损伤后不同的神经修复时间(0、2、4、6、8、10周)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右后肢为实验侧,左后肢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侧(对照组).神经修复手术后第6周取材,测定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肌肉失神经支配0~4周组行神经修复后肌肉湿重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神经修复组肌肉湿重下降尤为明显,维持于一定水平,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呈持续性下降.2周内神经修复组,运动终板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灰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周组,CGRP灰度值明显低于2周内神经修复组(P<0.05);8周后进行神经修复其灰度值进一步下降,与6周内神经修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的变化趋势与透射电镜观察基本一致.结论 实验提示神经损伤后2~4周内修复效果较好,6周后修复萎缩肌肉逆转可能性降低,但其各项指标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有指征尝试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9年8月52例IC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所见的相关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38例(73.08%)患有血管相关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腹痛、腹泻、便血三联征.内镜所见: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乙状结肠35例(67.31%),病变范围4~35 cm.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腹痛是其共同临床特点,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特别是对伴有基础疾病者,应早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对尽快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干细胞的研究成为当今关注的热点,其中肝脏干细胞的研究更是令人瞩目.在现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研究的推动下,对肝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以提高SPTP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SPTP的临床、病理学和CT资料.结果 SPTP具备典型的螺旋CT表现:平扫为边缘清晰的囊实性占位,增强扫描病灶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轻至中度强化,病灶边缘均可见光滑且明显强化包膜.MSCT三维成像可清楚显示病灶与周围脏器和血管的解剖关系.CT所见12例中2例包膜不完整,3例侵犯十二指肠肠壁,2例肠系膜上静脉受侵犯,1例与脾脏粘连紧密.12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均为单发,直径4 cm~18cm.术中所见的肿瘤与胰腺及周围脏器、血管的解剖关系与CT表现相符;病理所见与CT表现对应良好.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多数可在术前作出准确诊断,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MSCT三维成像技术可为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提高SPTP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ctal carcinoid.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6 patients of rectal carcinoi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 Results Among the patients included, 11 cases(68.8%)suffered from hypogastralgia, 3 cases(18.8%)bloody stool, 3 cases(18.8%)defecation number increase.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enteroscopy. The average size in diameter of all the tumors was 8.8 mm. 81.3% of the tumors ≤10 mm in diameter. The average distance from tumor to anus was 6.8 cm and 87.5% of the tumors ≤8 cm in distance, Only 25% of all the cases were diagnosed preoperatively, most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other diseases and definitely diagnose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14 cases underwent operation as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tal carcinoma, and 2 cases endoscopic removal. There was no operative death and postoperativ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is 69.2%. Conclusions Preoperative diagnosis rectal carcinoid is difficult.Misdiagnosis rate is high. The key point of improving diagnosis of this disease is annal digital examination. Enteroscopy and pathology, operation is the first choice to treat rectal carcinoid. 相似文献
87.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近数十年在AP的诊治等方面虽均有进步,但仍有20%~30%的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死亡率达5%~10%[1].AP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MAP病情相对较轻,预后较好,而SAP常引起严重的全身或局部并发症,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8.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162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3年8月至2009年5月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162例腹股沟疝,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和复发率等。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45min,95%以上的患者术后8~12h即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术后并发尿潴留6例,阴囊水肿5例,切口渗血1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也无明显异物感,随访2~3年,全组无复发病例。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9.
普里灵疝装置在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麻下普里灵疝装置(PHS)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中应用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经腹股沟切口腹膜前间隙置入普里灵疝装置(PHS)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病例,观察麻醉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全部采用局麻,单侧手术时间35~50 min,平均45 min,术后切口疼痛较明显的3人,均为中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4 d。术后平均随访6~10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异物感,阴囊血肿2例。结论应用普里灵疝装置(PHS)修补腹股沟疝手术针对耻骨肌孔进行修补,具有手术修补范围大、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与传统手术相比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0.
巩梅丽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3(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白泥鳅导丝输卵管复通术用于诊断和治疗输卵管不通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于我院门诊行宫腔镜输卵管通液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91例182根输卵管,术前通畅51根,部分阻塞66根,阻塞65根,予以加压复通;另一组69例共138根输卵管,术前通畅29根,部分阻塞23根,阻塞86根,经白泥鳅导丝复通。结果加压复通后通畅81根,部分阻塞52根,阻塞49根;白泥鳅导丝复通后通畅129根,部分阻塞6根,阻塞3根。两种方法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腔镜下用白泥鳅导丝复通输卵管简便、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