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36篇 |
免费 | 2336篇 |
国内免费 | 12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76篇 |
儿科学 | 335篇 |
妇产科学 | 101篇 |
基础医学 | 1421篇 |
口腔科学 | 427篇 |
临床医学 | 2607篇 |
内科学 | 2032篇 |
皮肤病学 | 181篇 |
神经病学 | 345篇 |
特种医学 | 958篇 |
外科学 | 1832篇 |
综合类 | 6056篇 |
现状与发展 | 11篇 |
预防医学 | 2680篇 |
眼科学 | 190篇 |
药学 | 2494篇 |
18篇 | |
中国医学 | 2382篇 |
肿瘤学 | 9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312篇 |
2023年 | 339篇 |
2022年 | 710篇 |
2021年 | 840篇 |
2020年 | 777篇 |
2019年 | 467篇 |
2018年 | 487篇 |
2017年 | 667篇 |
2016年 | 514篇 |
2015年 | 846篇 |
2014年 | 1052篇 |
2013年 | 1378篇 |
2012年 | 2106篇 |
2011年 | 2233篇 |
2010年 | 2002篇 |
2009年 | 1748篇 |
2008年 | 1742篇 |
2007年 | 1543篇 |
2006年 | 1469篇 |
2005年 | 1147篇 |
2004年 | 790篇 |
2003年 | 650篇 |
2002年 | 471篇 |
2001年 | 429篇 |
2000年 | 319篇 |
1999年 | 117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糖尿病患者听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听力损失特点,探讨其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变化特征。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136例(272耳)DM患者(实验组)的一般情况、有无微血管并发症及听力损失程度等进行问卷调查,按每10岁分为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4个年龄段,均对其进行纯音听阈(PTT)、声导抗、ABR和DPOAE检测,并与120例(240耳)同样分为4组的正常同龄成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30~40岁年龄段其ABRⅠ~Ⅴ波间期及反应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上患者ABR反应阈随增龄明显增加、波间期延长,而且60岁以上患者Ⅲ~Ⅴ、Ⅰ~Ⅴ波间期的延长与同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DPOAE检出率均为100%,但早期DM患者DPOAE幅值在1~8kHz均较同龄对照组降低,且以4kHz幅值减小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患者多为双侧渐进性的轻、中度听力损害,ABR及其听阈异常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有无微血管并发症相关,而与DM类型及病程无关。DPOAE可用于了解早期DM患者的耳蜗损害。 相似文献
22.
扎里奴思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内N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扎里奴思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扎里奴思方组、尼莫地平组。取材前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各组分别在1,3,7,14 d各个时间点取材,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脑内NGF 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神经元数量减少,大小不均,病理损伤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和扎里奴思方组神经评分增高,神经元数量增多,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明显,NGF表达增高(P<0.01,P<0.05);与尼莫地平组比较,扎里奴思方14 d组神经功能评分和NGF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扎里奴思方可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元起保护作用,扎里奴思方14天组的脑保护作用更强,其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脑组织 NGF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3.
24.
春根藤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春根藤的化学成分。方法 :柱色谱分离 ,波谱及单晶X衍射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 ,为bauerenyl acetate(18) ,东莨菪素(19) ,liriodendrin(20) ,松脂醇 2-氧-β-D-葡萄糖苷(21) ,胡萝卜苷 (22) ,白瑞素 (23) ,七叶素(24)和七叶苷(25)。结论 :8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化合物 20 ,21,23~25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bauerenyl acetate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GC法测定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中盐酸金刚烷胺。方法采用HP-5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FID检测器;气化室温度为220℃,检测室温度为300℃。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70℃,以10℃/min升至140℃。载气:氮气,流速为4 mL/min;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1∶50。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盐酸金刚烷胺在0.1~0.7 m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值为0.66%(n=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中盐酸金刚烷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26.
间歇微脉冲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不同硬度核病人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差别。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 14 8例 180眼 ,按核硬度随机分为A、B、C三组 ,其中A组小于等于Ⅱ级核 60眼 ,B组Ⅲ级核 60眼 ,C组大于等于Ⅳ级核 60眼。A、B、C每组又随机分为两组 ,即A1、A2 ,B1、B2 ,C1、C2 组 ,其中A1、B1、C1为实验组行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 ,A2 、B2 、C2 为对照组行线性模式超声乳化 ,每组术前、术后 0、 2、 6、 12、 2 4、 48小时、 1周、 1月、 3月检查视力 ,裂隙灯检查角膜及前房反应情况 ,行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反射显微照相 ,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 2 4小时 ,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 0 5 :A1组 2 9例 ( 96 7% ) ,A2 组 2 8例 ( 93 3 % ) ,B1组 2 9例 ( 96 7% ) ,B2 组 7例( 2 3 3 % ) ,C1组 2 0例 ( 66 7% ) ,C2 组 5例 ( 1 67% )。术后 2小时各组角膜均透明 ,无后弹力层皱褶。 6小时角膜开始出现水肿 ,C1组 2 0 %病人、B2 组全部病人角膜细线状后弹力层皱褶 ,C2 组大部分可见明显条状后弹力层皱褶 ,部分可见斑块状混浊。 1周基本消退 ,B2 、C2 组一个月消退。术后除C2 组前房有反应外 ,其余无明显炎症反应。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轻度改变。角膜内皮细胞损失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在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1月确诊GERC者73例,将其中焦虑、抑郁患者分为A、B组,无焦虑抑郁患者,定为C组,A组28例,B组24例,C组21例。B组、C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反流治疗,A组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12周后评估患者GERD-Q量表及咳嗽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3组治疗第4、8、12周后GERD-Q积分、咳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1,P<0.05);治疗第4、8、12周后GERD-Q量表评分、咳嗽症状积分降低程度A、C组均高于B组(P<0.01,P<0.05),A、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A、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GERC患者,具有价格低廉、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9.
一种基于可恢复性水印的医学图像认证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医学图像内容认证和保护的可恢复性水印箅法.选取图像的小波重要系数进行SPIHT编码生成水印:使用Arnold变换确定其嵌入块位置并将其加密嵌入剑图像数据低位;通过链式认证结构实现水印信号的检测和图像篡改数据的定位,由 SPIHT解码完成篡改数据的恢复.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保证含水印医学图像具有良好视觉透明性的基础上.还可以定位并恢复被篡改区域内容.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制可显影固体栓塞剂硫酸钡海藻酸钠微球.方法:采用乳化-离子交联法制备微球,正交设计优化工艺,并考察微球的粒径、形态、分布、稳定性、悬浮性、包封率及X线显影性等理化特性.结果:微球平均粒径为(53.08±32.72) μm,分散良好,形态圆整;微球100℃水浴加热2 h、-4℃冰冻24 h、37℃振摇24 h、钴60(10 kGy)照射0.5 h各组的破损率分别为(2.0±1.1)%、(86.0±19.2)%、(39.0±14.7)%和(10.3±3.2)%;0.25%海藻酸钠微球混悬液的沉降体积比为(0.92±0.018);硫酸钡投料量为2.0 g时包封率为(69.2±13.2)%,且显影效果佳.结论:海藻酸钠、壳聚糖可作为硫酸钡微球的包封材料,乳化-离子交联法适用于此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