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03篇
  免费   2584篇
  国内免费   3107篇
耳鼻咽喉   392篇
儿科学   1519篇
妇产科学   1580篇
基础医学   5034篇
口腔科学   2109篇
临床医学   6325篇
内科学   9706篇
皮肤病学   483篇
神经病学   1544篇
特种医学   35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585篇
综合类   15381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7513篇
眼科学   1253篇
药学   4956篇
  5篇
中国医学   5389篇
肿瘤学   2865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638篇
  2013年   920篇
  2012年   1543篇
  2011年   4386篇
  2010年   2624篇
  2009年   1787篇
  2008年   2284篇
  2007年   2063篇
  2006年   2159篇
  2005年   3200篇
  2004年   7839篇
  2003年   7147篇
  2002年   5604篇
  2001年   4513篇
  2000年   2779篇
  1999年   3351篇
  1998年   2354篇
  1997年   2087篇
  1996年   1351篇
  1995年   1157篇
  1994年   1229篇
  1993年   1925篇
  1992年   1618篇
  1991年   1371篇
  1990年   1028篇
  1989年   865篇
  1988年   660篇
  1987年   558篇
  1986年   542篇
  1985年   280篇
  1984年   153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61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79篇
  1978年   44篇
  1977年   56篇
  1975年   58篇
  1974年   4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对60例鼻咽癌患者用银染及非银染方法比较分析了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随体联合的频率(SAs及Ag-AA),发现每细胞平均出现的SAs及Ag-AA分别为0.55和1.29(P<0.01)。D、G组染色体在随体联合中的比例分别为DSAf0.620及0.597,GSAf为0.380及0.403,具有随机性。G显带证实13、14、21号染色体更多地参与随体联合。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介绍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课题“中医护理病历标准化研究”的科研成果。翔实地阐述了该项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研究过程。简要地介绍了该项成果的具体内容。同时从专家评价、推广应用、获奖情况等方面证实了该项成果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
本研究观察VEGFA、VEGFC及其受体和angiopoietin-1、angiopoietin-2及其受体在发育第3-12周人胚胎卵黄囊血岛、主动脉-生殖腺-中肾(AGM)区的表达。在征得意外流产孕妇同意并签字后,收集其意外流产的受精龄第3-12周的人胚胎,用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第21-25天人胚卵黄囊血岛血管内皮细胞和造血细胞强表达VEGFA及其受体flt1和flk-1,VEGFC及其受体fit4,anglopomtin-2及其受体Tie-2蛋白;弱表达angiopoietin-1蛋白。背主动脉和中肾于发育第4周开始表达上述各种因子及其受体,免疫阳性反应物集中在大而圆、有核的造血细胞。阳性细胞的数量到第7周到达高峰。8周以后,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到12周几乎所有的血细胞为免疫阴性反应。生殖腺主要在第6—8周表达VEGFA,flt1,flt4,angiopoietin-1,angiopoietin-2和Tie-2蛋白,但不表达VEGFC和flk-1。在AGM区的血管内皮细胞未检测到上述各因子的表达。结论:人胚胎卵黄囊血岛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以及背主动脉和中肾共表达多种与血管发生和血液发生相关的因子。人胚内造血发生于第4周。  相似文献   
94.
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感染的一种无创伤性血清免疫荧光抗体检查技术,作为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CG)以及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患者Hp感染的快速诊断和Hp清除与否的指标,并和内镜活检尿素酶法,直接细菌染色法比较,以确定Hp血清免疫荧光抗体的诊断价值。观察对象为内镜诊断的Pu28例,CG122例及正常30例,共180例,均经尿素酶及Hp染色两法测试,结果两法都阳性100例,阴性50例,还有阴性健康者30例。免疫荧光法测试结果,在前两法阳性组的阳性率为95%(95/100),阴性组的阳性率为22%(11/50),阴性健康组的阳性率为3%(1/30)。并对Hp菌血清免疫荧光及非免疫荧光进行对比;前者对Hp诊断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在粘膜内Hp定位清晰。  相似文献   
95.
收治颗粒增多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_3)9例,并发DIC3例。1例于入院后3d因大出血,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2例经积极抢救,平稳渡过DIC期,经治疗完全缓解出院。细心观察发现DIC征象并及早处理极为重要,并要加强抗凝药物的监测,做好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及观察化疗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比较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a FGF)促进大鼠皮肤生长的作用。方法 将 2 mm× 2 mm的新生大鼠皮肤分别接种在含有 1、10和 10 0 μg/ L 3种不同浓度的改构型 a FGF和野生型 a FGF与体积分数为 10 %小牛血清的 Dulbecco改良 Eagle培养基中培养 4 d,然后测定生长后皮肤的面积。结果 空白对照组的皮肤面积为 ( 2 .96± 1.12 ) mm2 ,浓度为 1、10和 10 0 μg/ L 改构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 1.4、1.5和 1.3倍 ,而 3种不同浓度的野生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 1.5、3.2和 1.6倍。与其他组相比 ,只有浓度为 10μg/ L野生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显著升高 ( P<0 .0 5 )。结论 改构型 a FGF对皮肤生长无显著刺激 ,其作用效果明显低于野生型 a FGF。  相似文献   
97.
三种电解质分析仪结果可比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为提高同一实验室不同电解质仪器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对A、B、C不同厂家3台仪器(CIBA CORNING 644,BECKMENEN EL3,NOVA5^ )的准确度、重复性、线性范围进行评价,选定其中1台3项指标最优的仪器(A)作为比对仪器。每天随机选取高、中、低值病人的新鲜血清8份,同时在3台仪器A、B、C上检测,共分析5d,利用比对仪器的检测结果对其他仪器进行校正。结果 B仪器检测结果与A仪器比较,K^ 、Na^ 相关性好(r=0.9977,r=0.9764),Cl^-相关性较差(r=0.9133),但除K^ 浓度为6mmol/L时的相对偏差较大外(2.8%)其余医学决定水平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6%。C仪器与A仪器比较,K^ 、NA^ 相关性好(r=0.9975、r=0.9891),Cl^-相关性稍差(r=0.9554),各项目医学决定水平值的相对偏差为2.3%—7.5%。用比对仪器的测定结果进行校正后,B、C仪器的测定结果与A仪器比较,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相对偏差均小于1.6%。结论 利用比对仪器测定新鲜血清的结果来校正其他仪器,可以使不同的电解质仪器间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改变 ,寻求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连续监测 30例 ICU中严重感染、创伤患者外周血可溶性 P选择素 (s P选择素 )和血栓调节蛋白 (TM)浓度的动态变化 ,并计算其诊断 MODS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正确诊断指数。结果 :发生 MODS患者的 s P选择素、TM水平比未发生 MODS患者明显升高 (P均 <0 .0 5 )。 s P选择素对 MODS的诊断灵敏度高 ,但特异度不理想 ,诊断能力不高 ;提高诊断的截断值其特异度和正确诊断能力提高。TM对 MODS诊断的灵敏度高而特异度不足 ;诊断能力低 ;提升截断值后灵敏度下降 ,特异度提高 ,诊断能力提高 ,但 TM仍不足以作为独立的 MODS诊断指标。两个指标联合诊断意义更大。结论 :s P 选择素联合 TM有助于 MODS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9.

Introduction

The guidelines recommend a beta-blocker or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as the first-line medication for angina, supplemented by other agents for additional symptoms. One such agent is trimetazidine (TMZ), which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anginal episodes and improve exercise performance without affecting haemodynamic parameters. However, extensive real-world evidence for its efficacy in combination with first-line therapies has been lacking.

Methods

The aim of this large-scale, Russian, multicentre, 6-month, open-label,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dding TMZ modified release 35 mg bid to background antianginal therapy in the real-world clinical setting.

Results

The study included 896 patients: 54% women, aged 29–90 years (42.6% >65 years), 63% with class II angina, and receiving beta-blocker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93%). Add-on TMZ reduced angina frequency and short-acting nitrate use within 2 weeks (both p < 0.0001) regardless of background therapy and maintained this effect over 6 months. It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class I angina sixfold while decreasing that of class 3 angina almost fourfold. It also improved walking distance and well-being at 6 months (both p < 0.0001). Treatment was well tolerated.

Conclusion

Add-on TMZ is a safe and rapidly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reducing angina attacks and nitrate use in the real-world clinical setting. It also increases exercise capacity and well-being. These effects are observed within 2 weeks and persist for at least 6 months.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采用TDP治疗冠周炎81例,并作了抑菌实验。结果:显效率50.6%,总有效率96.3%,TDP对冠周炎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