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84篇
  免费   2350篇
  国内免费   1327篇
耳鼻咽喉   126篇
儿科学   288篇
妇产科学   125篇
基础医学   1535篇
口腔科学   528篇
临床医学   2329篇
内科学   1824篇
皮肤病学   209篇
神经病学   350篇
特种医学   1067篇
外科学   1701篇
综合类   622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2411篇
眼科学   197篇
药学   2331篇
  29篇
中国医学   2482篇
肿瘤学   1100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337篇
  2023年   386篇
  2022年   849篇
  2021年   1020篇
  2020年   858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644篇
  2016年   516篇
  2015年   882篇
  2014年   1118篇
  2013年   1411篇
  2012年   2023篇
  2011年   2056篇
  2010年   1852篇
  2009年   1643篇
  2008年   1726篇
  2007年   1641篇
  2006年   1287篇
  2005年   981篇
  2004年   775篇
  2003年   638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检测针刺任脉、督脉及膀胱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鼠模型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影响,分析针刺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新生7dSD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缺氧2h制作HIE鼠模型。动物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每天针刺任脉、督脉及膀胱经一次。对照组不作处理。各组动物每天两次腹腔注射BrdU用于标记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于模型建立后3d、7d、14d和28d取脑组织行抗BrdU的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各组动物海马及皮层BrdU阳性细胞数目、形态以及分布情况:并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异。结果抗BrdU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针刺治疗第3天及第7天时针刺组动物皮层及海马的BrdU阳性细胞数目和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针刺治疗第14天及第28天时针刺组动物皮层及海马的BrdU阳性细胞数目明显比对照组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任脉、督脉及膀胱经能促进HIE模型鼠皮层及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潜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脑功能区病变继发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30例重要功能区病变继发癫痫病人在术中全麻唤醒下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及电刺激定位脑重要功能区.通过皮质脑电图及深部电极脑电图定位癫痫灶,采用神经导航或术中B超监测,行显微手术病变切除加扩大切除或热灼.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 本组切除病变前均可记录到癫痫波:扩大切除后22例未再发现癫痫波,5例胶质瘤病人虽经多次皮质热灼仍可见偶发棘波,3例颞叶海绵状血管瘤病变切除(未加海马及杏仁核切除)后反复热灼仍可见少量棘波。术后癫痫疗效评价:Ⅰ级23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2例;总有效率86.7%。结论 联合应用神经导航、术中超声技术、诱发电位及电刺激技术、皮质脑电图监测及微创技术等.切除引起癫痫的病变并同期切除和(或)热灼癫痢灶。对继发性癫痫极为有效。颞叶继发性癫痫应考虑同时进行前颞叶切除。  相似文献   
993.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影像学》教学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方法结合网络信息,对四川省属西医院校及随机抽取的国内其他23所院校的师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班级人数、课程教材、教学条件、教学计划、见习安排、教学方法与学习效果等。结果各院校大班学生数量较多,课时偏少,理论课教学任务重,小班实验课难以开展,教学及考核方式仍较传统,教学效果欠佳。结论立足现状搞教改,转变观念搞建设,是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淋巴结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52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关淋巴结中hTERT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念、以同一标本正常组织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未检测出hTERT表达、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转移淋巴结中均检测出hTERT表达.转移淋巴结、胃癌组织中hTERT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81.6%(31/38)、71.1%(37/5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9.5%(13/52)(P<0.01).胃癌组织hTER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相关性(P<0.05).癌旁组织hTER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和胃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转移淋巴结hTERT基因 甲基化阳性率则与临床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存在hTER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调控、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5.
黄芪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弄清黄芪历代炮制演变轨迹、现代全国各地炮制规范概况,为研究者提供现代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大量地查阅、整理、分析古代及现代医药文献,全面综述古今黄芪炮制方法、探讨炮制机理。结果:自汉代开始,经历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期,记载的炮制方法共有30多种,传统炮制理论成熟。结论:黄芪古代炮制方法种类丰富、炮制理念成熟,目前流传下来应用普遍、研究最多的主要为蜜炙黄芪及黄芪片,其他方法及其炮制品已不是研究及使用主流。但历代沿用的酒制、米制、盐制等炮制品确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也应被进一步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996.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88年3月~2003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0例(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病人的临床资料。70例(耳)中,术前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37例,骨疡型中耳炎13例,此二者之中考虑胆固醇肉芽肿者13例;中耳乳突术后感染5例,分泌性中耳炎7例,特发性血鼓室8例,其中考虑可能为胆固醇肉芽肿者2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耳闭塞感或伴耳鸣,亦可有耳溢液、头痛、头昏及其他症状。70例(耳)均接受手术治疗,依照术前检查,根据病变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术式。结果 65例(耳)干耳,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3例(耳)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半年流脓,后改行乳突根治术,术后均干耳;2例(耳)行鼓室探查加鼓窦开放术,术后半年及1年又流脓伴听力下降,后改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结论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主要有: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及含气腔出血。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与特发性血鼓室、分泌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关系密切。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范围和程度来决定,其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保持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997.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arge vestibular aquduct syndrome,LVAS)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0例(20耳)临床资料,主要分析其诱因、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CT及MRI资料.结果10例均双侧发病.病前有感冒史1例、头部外伤史1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聋9例,有眩晕发作2例;突发性加重聋4例、经治疗后听力恢复到发病前状况2例;1例患者(发病时有眩晕发作,平衡功能检查在治疗后第11天进行)行平衡功能检查,结果为重心动摇图睁眼、闭眼呈中间型,双侧视动反应正常,双侧冰水试验无反应;所有患者DPOAE均未引出;所有患者HRCT显示大前庭水管3.0-6.5mm(4.3±1.1mm);行颞骨MRI检查1例,T2相前庭水管及内淋巴囊扩大.结论目前LVAS诊断依赖颞骨CT或MRI,保守治疗疗效不明确,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998.
腰椎间盘突出症5次手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某某,女,37岁,既往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10年,分别经1992年、1995年3次手术治疗,其中1995年第2次手术治疗时不慎致硬膜囊破裂形成脑脊液漏,后形成硬膜外脑脊液囊肿,于第2次手术后15天行第3次手术治疗,术后腰腿疼痛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测量经颞上沟-侧脑室颞角手术入路的相关数据,初步定位大脑背外侧面颞上沟进入侧脑室最短距离的点,寻找经颞上沟进入侧脑室颞角的最佳手术入路点。方法:选取120例成年人脑部MRI扫描标本,利用容量重建技术构建大脑三维立体模型,测得颞上沟的长度S1。沿垂直于颞叶长轴的方向以1.0 mm间距切割得到多个冠状切面,依次测量颞上沟到侧脑室颞角的距离并确定最短距离S2,同时测量颞上沟的深度S3,测量大脑颞上沟表面相对应的最短距离点到颞上沟前端起始部的距离S4,计算S4与S1的比值M,同时测量最短距离与正中矢状位方向之间的夹角α。所有样本进行双侧测量,对比两侧的测量结果。 结果:120例国人的S1左侧为(159.56±17.55)mm,右侧为(164.35±15.07)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左侧为(8.18±0.96)mm,右侧为(7.81±0.90)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3左侧为(12.19±1.43)mm,右侧为(11.57±1.33)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4左侧为(100.88±16.09)mm,右侧为(104.15±14.49)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左侧为(0.63±0.07),右侧为(0.63±0.06),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左侧为(55.80±3.64)°,右侧为(56.46±4.17)°,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上沟前端3/5处可能为理想的手术入路点,由该点进入侧脑室颞角距离最短,提示实施颞上沟-侧脑室颞角手术时该入路可减少对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00.
人工饲养树(鼠句)血液学及生化指标正常值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人工饲养健康树(鼠句)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并探讨与不同物种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140只健康成年树(鼠句)的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雌性与雄性比较,LYM%、PLT、RDW%、GLU、CREA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P、CHOL、TG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其他指标的差异不具显著性,部分指标与恒河猴、大鼠及人的相应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本文建立了健康树(鼠句)的血液学及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可为应用该动物进行科学研究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