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37篇 |
免费 | 2178篇 |
国内免费 | 130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6篇 |
儿科学 | 389篇 |
妇产科学 | 82篇 |
基础医学 | 1285篇 |
口腔科学 | 377篇 |
临床医学 | 2360篇 |
内科学 | 1724篇 |
皮肤病学 | 225篇 |
神经病学 | 495篇 |
特种医学 | 905篇 |
外科学 | 1694篇 |
综合类 | 5910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2425篇 |
眼科学 | 226篇 |
药学 | 2528篇 |
38篇 | |
中国医学 | 2106篇 |
肿瘤学 | 9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39篇 |
2023年 | 369篇 |
2022年 | 720篇 |
2021年 | 862篇 |
2020年 | 763篇 |
2019年 | 427篇 |
2018年 | 408篇 |
2017年 | 507篇 |
2016年 | 446篇 |
2015年 | 721篇 |
2014年 | 904篇 |
2013年 | 1261篇 |
2012年 | 1923篇 |
2011年 | 1958篇 |
2010年 | 1875篇 |
2009年 | 1586篇 |
2008年 | 1664篇 |
2007年 | 1579篇 |
2006年 | 1441篇 |
2005年 | 1081篇 |
2004年 | 763篇 |
2003年 | 654篇 |
2002年 | 443篇 |
2001年 | 486篇 |
2000年 | 385篇 |
1999年 | 127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5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寒环境犬肢体爆炸伤后病理变化和感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寒环境下杂种犬肢体爆炸伤早期伤口病理变化特点,创伤区感染特征,为高寒区战伤早期救治的方案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高寒环境杂种犬肢体爆炸伤模型,犬雷管炸伤肢体后,分别于伤后即刻、4、6、8、12、24、48、72、96小时切取伤道深部软组织,行实验病理学分析其变化特点;伤道深部组织、外周静脉血细菌培养,并行伤道局部细菌定量检测,分析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 高寒环境杂种犬肢体爆炸伤后,24小时伤口组织炎性改变明显、感染,伤道组织培养有细菌生长,细菌数量为(3.7±0.16)×105cfu/g.结论 高寒环境高湿度条件下伤口感染期为伤后24小时,研究结果为早期救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季加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2)
<正>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全球每年新增胃癌患者约934000例,死亡患者约7000例,其中我国与日本约占56%[1]。尽管外科手术仍然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总体的治疗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已经从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颅脑损伤120例,按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型,即颅脑损伤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选择30位健康武警战士作为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EPO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EPO含量:颅脑损伤轻型组、中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尤其是轻、中型急性颅脑损伤可刺激机体产生EPO,EPO的含量可提示急性颅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紫杉醇诱导的大鼠外周神经痛的预防作用,并以脊髓大麻素受体为主要靶点,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组、AM630组、AM251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实验第1,3,5,7天分别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预防组在建模的同时每天予补阳还五汤2.5 g/(kg·d)灌胃干预14 d;AM630组在预防组的基础上于每天灌胃前予3 mg/kg大麻素Ⅱ型受体(CBR2)阻滞剂AM630腹腔注射;AM251组在预防组的基础上于每天灌胃前予1.5 mg/kg大麻素Ⅰ型受体(CBR1)阻滞剂AM251腹腔注射。每7 d记录1次各组大鼠体质量,并使用von fery纤维丝测试各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共观察28 d;实验观察28 d后使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CBR1、CBR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第7,14,21,28天,各组大鼠体质量增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实验第7,14,21,28天的MWT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预防组、AM251组实验第14,21,28天的MWT均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但AM630组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与AM25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CBR2、CBR1、GFAP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预防组和AM251组CBR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AM630组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与AM251组比较各相关蛋白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预防紫杉醇诱导的外周神经痛,机制可能与其激活脊髓CBR2,并进一步抑制脊髓IL-1β、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索(Adiponectin)水平的变化及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CAD)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0例;选择排除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血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ACS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SAP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联素与冠脉病变稳定性显著相关,脂联素水平可做为预测病情,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与胶质瘤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明胶酶谱50例人脑胶质瘤与4例正常脑组织中的MMP-2及MMP-9进行检测.结果 在各级别组中,MMP-2和MMP-9的酶原形式无差别;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MMP-2和MMP-9的活化酶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在不同恶性级别的人脑胶质瘤中,MMP-2和MMP-9酶活性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伴有滤泡的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简称伴滤泡的PTL-U)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18例伴滤泡的PTL-U和8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对14例伴滤泡的PTL-U患者进行随访;应用目镜测微尺对这些患者的淋巴结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形态学半定量观测、免疫表型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1)伴滤泡的PTL-U患者中位年龄53岁(4~73岁),男:女=1.57:1.就诊时均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伴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8例;(2)数量及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滤泡增生;(3)T区扩大,有数量不等、中等大小、胞质透明的肿瘤细胞浸润,易见核分裂象,平均(59.83±14.39)个/mm2[显著高于对照组(15.50±12.32)个/mm2,P<0.05];(4)免疫组织化学示T区主要为弥漫性较单一的T细胞增生占绝对优势;(5)T区Ki-67阳性率均值为(38.24±13.42)%/mm2[(23.7%~63.0)%/mm2][显著高于对照组(17.67±8.84)%/mm2,P<0.05];(6)TCR基因重排检出率71.4%(10/14).结论 伴滤泡的PTL-U形态学特点具有相对的特征性,结合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绝大部分病例是可以诊断的,少数不典型者采用PCR检测基因重排可进一步明确诊断,仍无法确诊者需要长期随访根据病情变化确诊. 相似文献
48.
单核苷酸多态性、环境因素与肝细胞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和演进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的复杂过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第三代遗传标记,充分反映了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决定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正成为肝癌遗传易感性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外排泵Mex AB-oprM和外膜蛋白OprD2表达水平及其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法分别检测1~4组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RT-PCR检测1、2、4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 AB-oprM和孔蛋白OprD2的表达水平。结果含亚胺培南耐药和美罗培南耐药组均有≥42.9%检出亚胺培南(IMP)、VIM金属酶基因型;OprD2显著低于表达在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同时耐药组(87.5%),高于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同时敏感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x AB-oprM在各组中分别有60.0%、57.1%、37.5%的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膜的低通透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水解和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三者相互协同作用是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125I直接标记CEA人鼠嵌合抗体rch24的方法。方法:采用NBS(溴代琥珀酰亚胺)法进行碘标,并测定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标记率和体外稳定性。结果:采用纸层析法测定的标记率和放射化学纯度分别为97.2%±0.4%和95.5%±0.2%;标记抗体体外4℃存放,放射化学纯度逐渐下降,14天后降为92.6%,35天后为89.3%。结论:标记物具有较高的放射化学纯度及稳定性,为体内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