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93篇 |
免费 | 1742篇 |
国内免费 | 103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9篇 |
儿科学 | 315篇 |
妇产科学 | 66篇 |
基础医学 | 1024篇 |
口腔科学 | 305篇 |
临床医学 | 1912篇 |
内科学 | 1393篇 |
皮肤病学 | 183篇 |
神经病学 | 403篇 |
特种医学 | 719篇 |
外科学 | 1380篇 |
综合类 | 4726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1926篇 |
眼科学 | 197篇 |
药学 | 1988篇 |
30篇 | |
中国医学 | 1693篇 |
肿瘤学 | 74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268篇 |
2023年 | 281篇 |
2022年 | 569篇 |
2021年 | 684篇 |
2020年 | 605篇 |
2019年 | 338篇 |
2018年 | 328篇 |
2017年 | 404篇 |
2016年 | 348篇 |
2015年 | 579篇 |
2014年 | 759篇 |
2013年 | 1019篇 |
2012年 | 1518篇 |
2011年 | 1581篇 |
2010年 | 1530篇 |
2009年 | 1291篇 |
2008年 | 1326篇 |
2007年 | 1266篇 |
2006年 | 1136篇 |
2005年 | 886篇 |
2004年 | 594篇 |
2003年 | 535篇 |
2002年 | 362篇 |
2001年 | 381篇 |
2000年 | 313篇 |
1999年 | 104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70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刮痧配合放痧对轻度(Ⅰ级)高血压病的即刻降压作用。方法:本组轻度(Ⅰ级)高血压患者30例与正常血压者30例进行对照,两组均选取督脉、足太阳经、手阳明经、足阳明经的相关区域和穴位进行3遍刮痧之后再放痧,记录每次刮痧及放痧后的血压值以及每次刮痧后大椎穴区的皮肤温度变化。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结果:第1遍、第2遍刮痧和第3遍刮痧以及放痧后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均P<0.01);且刮痧配合放痧的降压作用最为显著(P<0.01);3遍刮痧后的大椎穴区皮肤温度均有显著性升高(均P<0.01)。结论:单纯刮痧或配合放痧对轻度(Ⅰ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刮痧的这种降压效应可能与其对体表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煤矿工人慢性疼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某矿业集团所属煤矿720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明疼痛程度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等。结果煤矿工人的慢性疼痛患病率为56.5%,慢性疼痛的最常见部位为腰背部(70.2%)、膝关节(27.1%)、胃部(22.3%)、肩部(17.7%)。班制、性别、营养状况、吸烟等为煤矿工人慢性疼痛患病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煤矿工人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管理者应积极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并加大保护措施,做好其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23.
原子力显微镜对9种常用液体有形颗粒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观察 9种实验室常用液体所含有形颗粒的形态 ,找出含颗粒较少的最佳液体。方法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9种液体。结果 10 %甲醛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中含不规则形的颗粒 ;3%戊二醛溶液、枸橼酸盐缓冲液 (pH=6 0 )、PBS缓冲液 (pH =7 2 )、生理盐水则含形态特异的颗粒和不规则形颗粒 ;Tris缓冲液 (pH =7 2 )中颗粒少见 ;5 %葡萄糖溶液中颗粒罕见。结论 对AFM实验室筛选液体 ,继续进行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24.
肝肿瘤超声造影前后血流平均密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定量指标血流平均密度(MFD)在评价肝肿瘤超声造影前后血供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造影前对35个肝肿瘤病灶(原发性肝癌11个,转移性肝癌9个,血管瘤15个)行能量多普勒成像(CPA),计测病灶内MFD,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SonoVue,对病灶行超声造影反向脉冲谐波(PIH)检查,计测造影后病灶内MFD,并分别与造影前对比、统计分析。结果:各组造影前与造影后MF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原发性肝癌组MFD(0.303±0.179),明显高于血管瘤组(0.093±0.06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转移性肝癌组分别与原发性肝癌组和血管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提高不同性质肝肿瘤的血流信号,血流定量指标MFD能对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不同靶浓度的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老年病人45例,随机分成经靶控输注系统(TCI)丙泊酚1μg/ml(Ⅰ组)、2μg/ml(Ⅱ组)和3μg/ml(Ⅲ组)三组,均复合异氟醚吸入.观察人室后麻醉前(TO)、气管插管后即刻(T1)、切皮时(T2)、切皮后15 min(T3)、腹腔探查时(T4)各时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HRV、异氟醚肺泡呼气末浓度的变化.结果 Ⅲ组T1、T2、T3、T4时总功率(TP)、低频百分率(LFR),T2、T4时高频百分率(HFR)及T4时LF/HF比值均比T0明显下降(P<0.05或P<0.01).Ⅲ组T1时TP、LFR、LF/HF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T2、T3、T4时LF/HF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或P<0.01);T2、T3时TP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1或P(0.05).Ⅲ组、Ⅱ组麻醉期问循环比Ⅰ组稳定,MAP、HR均略低于麻醉前;Ⅰ组T1时MAP、HR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结论 持续输注靶浓度为2,μg/ml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可维持老年病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均衡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罗库溴铵的残余效应(PORC)。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20例。采用静脉复合全麻,罗库溴铵用量为0.9mg/kg。术中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直至拔管后TOF值(TOFr)≥90%。记录各组TOFr从0恢复到25%(临床时效)、从25%恢复到90%的时间,以及拔管时TOFr<90%(PORC)患者TOFr恢复到90%的时间。监测拔管后及TOFr达90%时的动脉血气。结果老年组罗库溴铵作用时效[(60.70±14.27)minvs.(45.51±7.80)min]及TOFr从25%恢复至90%时间[(46.50±11.56)minvs(34.50±9.56)min]均长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PORC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15/20vs12/20),PORC持续时间长于中青年组[(26.00±8.43)minvs(17.20±8.00)min](P<0.05);老年组拔管后CO2蓄积例数多于中青年组(13例vs.6例)(P<0.05)。结论老年患者罗库溴铵的PORC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肌松监测,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 相似文献
27.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各种原因致正常甲状腺素分泌的反馈控制机制丧失,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增多,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的总称。文献报道甲亢的发病率女性为0.5%~2%,男性为0.2%;高碘地区年发病率为40/10万,低碘地区为25/10万。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哺乳期染毒双酚A对子代雄鼠成年后睾丸结构及雄激素受体(AR)表达影响。方法 20只妊娠母鼠,待分娩后随机分为双酚A高、中、低剂量组(5、0.1、0.01 mg/kg)和对照组。母鼠分娩后第3 d开始每天给小鼠颈部皮下注射相应剂量的双酚A和玉米油,持续到第21 d断奶,在第70 d处死并取材,记录体重及睾丸重量,制作精子涂片,计算精子畸形率,观察小鼠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睾丸内AR表达。结果 双酚A高剂量组成年雄鼠睾丸指数(0.44±0.018)明显低于对照组(0.64±0.039)(P<0.05);双酚A低、中、高剂量组成年雄鼠精子畸形率分别为(13.34±0.72)%、(16.41±0.67)%、(17.55±0.61)%,高于对照组的(2.07±0.24)%(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双酚A组雄鼠睾丸曲细精管直径与生精上皮厚度均明显减小(P<0.05),各级生精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双酚A低、中、高剂量组雄鼠AR表达分别为(0.6642±0.0141)、(0.6363±0.0062)、(0.2938±0.2522),高于对照组(0.2123±0.2793)(P<0.05)。结论 哺乳期接触一定剂量双酚A对雄鼠睾丸发育具有明显影响,精子畸形率增加,曲细精管直径减小,生精上皮变薄,睾丸内AR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均采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联合熏烟方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caspase-3、caspase-1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细胞凋亡数量[(173.13±19.20)个/视野]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细胞凋亡数量[分别为(149.23±8.95)、(118.77±9.47)、(78.87±9.59)个/视野]均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caspase-3、caspase-12表达[分别为(0.847±0.103)、(0.706±0.042)]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caspase-3表达量[分别为(0.412±0.057)、(0.508±0.084)、(0.714±0.061)]与caspase-12表达量[分别为(0.341±0.052)、(0.393±0.065)、(0.516±0.087)]均降低(P<0.01)。结论 黄芪甲苷可减轻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肺组织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肺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1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上海市松江区1988-2012年胃癌发病情况及规律,为制定松江区胃癌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8-2012年松江区胃癌发病资料,描述其性别、年龄分布,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对松江区1988-2012年胃癌发病率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松江区胃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女性发病率均在50岁以后进入加速增长期,男性年龄别发病率增速明显高于女性。结果显示,1988-2012年,松江区胃癌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下降率为3.44%,下降主要出现在1988-2000年。男性发病率下降略快于女性;45~64岁组呈持续下降态势,65~74岁组显著下降出现在1998-2000年。结论 松江区胃癌发病率呈逐年下降态势,但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应加强胃癌相关环境、行为危险因素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