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172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9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观察温阳止痛散辨证贴敷与辨证护理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适量温阳止痛散(桂枝、吴茱萸、白附子、白芥子、五倍子、冰片6种中药打成细粉制成),用现榨的100%生姜原汁将中药粉拌匀做成直径约3 cm,厚约0.6 cm大小的扁圆形药饼,用粘贴伤口敷料贴敷在疼痛明显处10~12 h,每次贴4~6个药饼,每天贴敷1次,7次为1个疗程,并在精神、饮食、生活起居方面给予辨证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106例患者1个疗程治疗束时,痊愈41例,显效43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3%。结论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采用温阳止痛散辨证贴敷及辨证护理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体温动态监测,并实时监测患者当前的活动区域。方法90名危重患者实行随身佩戴内置温度感应器的标签,实现患者体温数值的动态采集,采用同期自身对照方法将通过RFID标签监测得到的体温精确度与腋温测量值相比较,并调查两种测温方法模拟每日所需护理耗时。结果不同时间测得体温值,传感器组分别为15min(36.58±0.92)℃,30min(36.69±0.97)℃,60min(37.08±0.85)℃,90min(37.34±1.03)℃,120min(37.45±1.03)oC,150min(36.88±0.97)℃,与水银体温计组相似15min(36.53±0.94)℃,30min(36.75±0.89)oC,60min(37.04±0.92)℃,90min(37.39±0.99)oC,120min(37.41±0.99)℃,150min(36.85±0.8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34,-0.86,0.76,-0.54,0.35,0.63;P均〉0.05);每日所需护理时间,传感器组(23.78±5.57)min,水银体温计组(201.25±16.3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P〈0.01)。结论采用RFID技术体温动态监测系统,可将实时监测的数据显示在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的监测界面,同时实时向医院信息系统传输体温信息,护士无需在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就可以立即监测到患者当前体温情况,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并能使医生、护士及与患者相关科室之间实现患者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34.
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CIS),是术中和术后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共发生BCIS1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64~82岁,平均73岁。  相似文献   
35.
目的验证Cyclin D1及其下游信号蛋白对成骨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探讨健骨颗粒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成骨样细胞株UMR-106,运用CRISPR/Cas9技术敲减Cyclin D1基因后,将细胞分为基因敲减+生理盐水组(组1)、基因敲减+健骨颗粒组(组2)、病毒空载体细胞(组3,阴性对照)。未行基因敲减的细胞分为正常细胞+生理盐水组(组4)和正常细胞+健骨颗粒组(组5)。分别用生理盐水血清或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各组细胞24、48、72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利用Real time PCR检测Cyclin D1、Cyclin E、CDK 2、CDK 4、Rb及E2F-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经Western-bolt检测表明基因敲减的成骨细胞Cyclin D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组4相比,组5增殖速度变快(P0. 05),组3增殖速度无差异(P0. 05),组1和组2增殖速度均减慢(P0. 05);与组5相比,组2增殖速度减慢(P0. 01);与组1相比,组2增殖速度无统计学意义(P0. 05)。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组4相比,组5 Cyclin D1、CDK2、CDK4、Cyclin E、Rb及E2F-1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 05或P0. 01),组3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组1和组2表达明显降低(P0. 05或P0. 01);与组5相比,组2增殖速度减慢(P0. 01);与组1相比,组2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yclin D1及其下游信号蛋白是调控成骨细胞增殖的关键因素;健骨颗粒可以通过调节Cyclin D1及其下游信号蛋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卵巢切除大鼠在不同时期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及与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关系。方法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和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OVX),模型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第2、6、10、14周分批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时期大鼠骨组织OPG、RANKL蛋白表达,采用Elisa检测各时期大鼠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GP、BALP、CTX-I、TRAP-5b的变化。结果 OVX组在术后第2周(P0.01)和第10、14周(P0.05)骨组织RANKL蛋白表达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OPG蛋白表达在第2周(P0.01)和第6周(P0.05)均显著降低。(2)与Sham组相比,OVX组术后第2周血清BGP、BALP、CTX-I(P0.05)和TRAP-5b(P0.01)水平均显著升高;OVX组术后第6周血清BGP、BALP水平显著升高(P0.01),CTX-I(P0.05)和TRAP-5b(P0.01)水平显著下降;OVX组术后第10、14周血清CTX-I(P0.05)、BALP(P0.01)水平显著升高。(3)骨转换标志物血清CTX-I、TRAP-5b水平与骨OPG表达成负相关(P0.01),与骨RANKL表达成正相关(P0.05)。结论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转换标志物CTX-I、TRAP-5b与骨OPG成负相关,与骨RANKL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比局部外敷白玉散联合经方医药口服治疗不同证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黄褐斑患者依据证型分为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组,治疗组各个证型患者采用白玉散外敷每周2次同时辨证施治口服经方医药分别为:丹栀逍遥散、六味地黄汤、参苓白术散、桃红四物汤,对照组依据证型口服经方医药同治疗组,两组均为每日一剂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观察疗效。结果经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P<0.001),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经成组设计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治疗组中各证型间疗效总的说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P=0.039),经采用扩展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组的疗效均好于肝肾阴虚证组;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组3个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证型疗效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肝郁气滞证组、脾虚湿热证组、气滞血瘀证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好于对照组;肝肾阴虚证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各证型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9,P=0.534)。结论白玉散联合经方医药治疗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黄褐斑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比研究6-氨基己酸和抑肽酶对减少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出血的效果,观察6-氨基己酸是否可能导致患者术后血栓形成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79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氨基己酸组(39例)和抑肽酶组(40例),术中分别给予6-氨基己酸和抑肽酶;记录和计算两组患者术后24h内心包纵隔引流量/体表面积、输血量;测定术前、术中主动脉开放后、术后72h外周血D-二聚体和α2-抗纤溶酶水平;测定及计算术后72h与术前血浆肌酐清除率差(ACrCl72),术后72h与术前血浆肌酐清除率变化率(%△CrCl72);观察围手术期有无血栓及栓塞发生。结果术后24h内心包纵隔引流量/体表面积比值6-氨基己酸组明显高于抑肽酶组(P=0.019),但两组患者术后输血量差别不明显(P〉0.05)。术前、术后72h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α2-抗纤溶酶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960,0.485),术中主动脉开放后抑肽酶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α2-抗纤溶酶均高于6-氨基己酸组(P=0.001,0.000)。两组患者的△CrCl7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观察到血栓形成或者栓塞。结论6-氨基己酸对减少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出血的有效性虽不及抑肽酶,但不增加术后输血量;剂量适当亦不会导致血栓形成和明显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39.
患者 女,28岁.因心悸、气促1个月,加重伴全身水肿15d入院.查体:口唇无紫绀,颜面水肿,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降低,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确杂音,腹部膨隆不明显,肝稍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明显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饮食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作用。方法将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门诊血液透析常规的饮食相关健康教育,观察组成立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健康教育团队,实施以行为改变理论模式为指导的饮食健康教育。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饮食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钾、血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饮食教育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从而控制血钾、血磷,达到饮食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