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20篇 |
中国医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传统观念认为,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是一单时相过程,由于血液凝固和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出血会很快停止.但是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早期血肿的扩大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ICH后1个月内的死亡率高达35%~50%,其中一半是在ICH后前2 d,尤其是在前24 h[1].由于持续出血导致血肿扩大,引起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预后较差,严重地影响着病人的预后,因而ICH早期血肿持续扩大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2.
63.
高慧娟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10):494-495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致双硫仑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头孢菌素所致双硫仑反应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急诊科就诊的头孢菌素致双硫仑反应患者8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救治措施。结果:不同品种头孢菌素发生双硫仑反应例数: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15例,头孢西丁注射液20例,头孢曲松钠注射液5例,头孢噻肟注射液22例,头孢呋辛注射液24例。86例反应均及时发现、处理,均治愈。结论: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及停药3 d内,要避免饮酒及服用含乙醇的药物或食品,还应避免其他方式接触含乙醇的药物。对发生双硫仑反应患者应及时停药,积极处理,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我国子宫内膜癌学位论文的特点、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方法利用中国知网学位论文数据库及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对2014年以前的子宫内膜癌学位论文进行检索,根据纳入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对筛选后的文献从发表年份、学位授予单位、指导老师、引文情况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889篇学位论文,论文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3~2006年间增长速度最明显。634篇论文的学位授予单位分布于东部沿海区域,占比71.3%;子宫内膜癌学位论文的学科分布以妇产科学专业为主,论文数为719篇,占比80.9%;子宫内膜癌学位论文平均引文数为(45.3±29.7)条;引文语种以英文为主,占83.42%,中文引文占16.56%。结论子宫内膜癌学位论文的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方向的学位授予单位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妇产科专业是进行子宫内膜癌研究的主要学科领域,英文引文是子宫内膜癌学位论文的主要参考来源。 相似文献
65.
1资料患者,男,42岁。主因发作性左下肢疼痛2 d于2009年12月28日入院。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史。患者左下肢内侧不适、酸痛,呈发作性、剧烈性抽痛,无红肿及压痛,每次发作约10 s自行缓解,约几分钟发作一次,无肢体麻木及无力,不伴发热、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25种不同食(药)用真菌菌株对板蓝根和大青叶的双向固体发酵的转化作用,得到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发酵菌质产物。方法经过板蓝根和大青叶平板初筛法和三角瓶复筛法,获得能在大青叶和板蓝根上生长的优势菌株;进一步通过抑菌实验和薄层色谱(TLC)实验,确定发酵得到的菌质产物的抑菌作用。结果复筛得到能够在板蓝根(灵芝11、灵芝13、灵芝7)和大青叶(灵芝2、灵芝11、灵芝3)上生长良好的菌株,其中含灵芝3和灵芝11的发酵液与空白对照相比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TLC结果显示,灵芝2发酵大青叶的甲醇提取物有蓝色斑点为发酵后新增成分。结论板蓝根和大青叶经药用真菌进行双向固体发酵后能够有效提高其抑菌作用,而且有新物质产生。 相似文献
67.
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疾病,特别在冬春季约占儿科门诊的60%~80%。其病原微生物主要为病毒,早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仅无助于疾病的恢复,有时还会引起一系列药物副作用。笔者自1998年1月~1999年3月采用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80例,... 相似文献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