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镇痛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穴透刺,对照组常规口服偏头痛急性期常规药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24 h,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头穴透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即时及短期镇痛效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尼卡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EH患者40例(EH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EH组口服尼卡地平片20 mg、3次/d,对照组仅给予安慰剂(淀粉片)处理.15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变化.结果 EH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8例,2例脱失,总有效率78.94%;对照组血压保持稳定,未见明显波动.EH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浆NP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血浆NT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尼卡地平能有效降低EH患者血压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NPY、N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4.
观察中药浸浴治疗未溃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中药浸浴,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药粉浸浴。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经皮氧分压(Tc PO2)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改善患者Tc PO2的效果更明显(P0.01)。结论中药浸浴能明显改善未溃期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为防治未溃期糖尿病足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比较低频电穴位刺激与常规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分为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每组40例。低频电刺激组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对大椎穴、肾俞穴进行电刺激,每天治疗1次;药物组患者口服艾司唑仑,每次1mg;安慰剂组患者口服淀粉胶囊,每次1粒,均于每晚睡前服用。上述患者均治疗15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同时检查上述时间点3组患者血浆多巴胺(DA)含量。 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38/40)、92.5%(37/40)和17.9%(7/39),经统计学比较发现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5),低频电刺激组与药物组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安慰剂组患者血浆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低频电刺激组和药物组血浆DA含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低频电刺激组与药物组血浆DA含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安全有效,其疗效与口服艾司唑仑相当,提高血浆中DA含量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及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穴位埋线、针刺及单纯药物治疗,对3组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及胃电图测定。结果治疗30天后, A 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 B、C 组(P ﹤0.01);B 组高于 C 组(P ﹤0.05)。胃电图检测示治疗后餐前及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 A 组与 B、C 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 ﹤0.05- P ﹤0.01);B 组高于 C 组(P ﹤0.05)。结论采用穴位埋线能明显改善 FD 患者临床症状,并促进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29.
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5例。A组针刺健侧顶颞前斜线(运动区)治疗;B组采用Brunnstrom促通技术训练;C组两项结合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临床疗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和Barthel指数(BI)积分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治疗21 d后,FMA及B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3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FMA积分,B、C组上肢高于A组(P0.05);A、C组下肢高于B组(P0.05);BI积分,C组高于A、B组(P0.01)。3组临床疗效比较,C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B组(40.0%与13.3%、13.3%;86.7%与73.3%、66.7%,P0.01)。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 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 结果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眠时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 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