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正常(牙合)者瞳孔间距(Interpupillary Distance,IPD)与咬合垂直距(Occlusal Verfical Di-mension,OVD)的关系.方法:对116名福建籍青年正常(牙合)者铡量其OVD与IPD,并进行两者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总样本的OVD均值为65.35mm±4.70mm,IPD均值为63.98mm±3.26mm,男性正常(牙合)者OVD均值为68.16mm±4.23mm,IPD均值为65.46mm±2.96mm,女性正常(牙合)者的OVD均值为63.22mm±3.86mm,IPD均值为62.86mm±3.05mm:总样本的IPD与OVD的相关系数r=0.633,男性样本的IPD与OVD的相关系数r=0.563,女性样本的IPD与OVD的相关系数r=0.531.结论:IPD与OVD间存在显著相关性,IPD可以作为需咬合重建患者确定其OVD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应用非贵金属合金制作烤瓷基底冠的边缘适合性。方法制作20颗金属烤瓷全冠,用立体显微镜分别测量其粘固前、后边缘浮出量及粘固剂的厚度,研究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及其与粘固剂厚度的关系。结果金属烤瓷冠粘固前后的边缘浮出量因粘固而明显增加。结论粘固后冠边缘间隙的大小与粘固前冠边缘间隙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呈线性相关,粘固后冠边缘间隙的增加量与粘固前冠边缘间隙大小的关系没有线性相关的关系;粘结对全冠修复体的边缘浮出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戴用可摘局部义齿患者对义齿使用及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83例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戴用可摘局部义齿3个月以上的患者为对象,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其戴用可摘局部义齿的效果、出现问题、余留牙清洁等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183例答卷者中仅9.84%的调查者知道义齿戴用后正确的复查时间;答卷者认为义齿应戴5年以上或坏了才需要更换分别为13.12%和45.90%。仅36.07%的答卷者对余留牙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26.23%患者余留牙采用竖刷法进行口腔清洁。而了解定期进行洁治术及使用牙线分别仅为22.95%和8.2%。结论该类人群的义齿使用知识和口腔卫生知识有待提高,显示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贵金属金瓷冠4种不同冠边缘形式的边缘适合性。方法:按照4种不同的冠边缘形式制作4组非贵金属金瓷冠,每组10个样本。应用XTB-B型体式显微镜镜下(40×)对各组样本粘固前后的边缘适合性进行观测分析。结果:粘固前,第三组和第四组样本唇侧边缘适合性较好(P〈0.05),第一组和第二组样本舌侧边缘适合性较好(P〈0.05)。粘固后,第一组和第四组样本唇侧边缘适合性较好(P〈0.05),第一组和第二组样本舌侧边缘适合性较好(P〈0.05)。四组样本唇舌侧边缘的适合性在粘固前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粘固前,使用了肩台瓷的金瓷冠的唇侧边缘适合性较好,而粘固后,金属底层冠唇侧延伸至肩台唇侧边缘处的金瓷冠和金属底层冠唇侧止于肩台龈端与轴壁交角处冠方1mm处,颈部采用肩台瓷的金瓷冠唇侧边缘适合性较好;采用常规边缘形式的金瓷冠舌侧边缘适合性在粘固前后均较好。金瓷冠粘固后的边缘浮出量都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反复熔铸对非贵金属烤瓷合金弯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反复熔铸对非贵金属烤瓷合金弯曲性能的影响。方法:弯曲试件由非贵金属烤瓷合金分别经过1次、2次、3次、4次以及5次熔铸后,再经万能工具磨床研磨而成。根据ISO7438标准,对所有试件进行三点弯曲加载直至试件断裂,测试所有非贵金属烤瓷合金试件的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结果:经过不同铸造次数的非贵金属烤瓷合金,在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上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2次、4次铸造的合金与经过1次铸造的合金之间的弯曲强度无显著差异,而经过3次、5次铸造的合金在弯曲强度上显著高于经过1次铸造的合金(P<0.05);经过2次、5次铸造的合金与经过1次铸造的合金之间的弯曲模量无显著差异,而经过3次、4次铸造的合金在弯曲模量上则显著高于经过1次铸造的合金(P<0.05)。结论:非贵金属烤瓷合金至少可以重复铸造5次而不引起弯曲性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人白细胞介素-10(hIL-10)质粒对去卵巢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完成。将24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假手术+hIL-10(SHAM+hIL-10)组、假手术+空载体(SHAM+VECTOR)组、去卵巢+hIL-10(OVX+hIL-10)组和去卵巢+空载体(OVX+VECTOR)组,每组6只。前两组大鼠实施卵巢切除假手术后12周,丝线结扎左侧上颌第二磨牙,制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即形成SHAM+hIL-10+EP和SHAM+VECTOR+EP亚组),右侧不结扎作为对照牙(即形成SHAM+hIL-10+C和SHAM+VECTOR+C亚组)。后两组大鼠实施切除双侧卵巢手术后12周,丝线结扎左侧上颌第二磨牙,制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即形成OVX+hIL-10+EP和OVX+VECTOR+EP亚组)。同时,在SHAM+hIL-10组大鼠的双侧上颌第二磨牙腭侧牙龈黏膜下和OVX+hIL-10组大鼠左侧上颌第二磨牙腭侧牙龈黏膜下注射hIL-10质粒(5μg)-脂质体(5μL)复合物;在SHAM+VECTOR组大鼠的双侧上颌第二磨牙腭侧牙龈黏膜下和OVX+VECTOR组大鼠的左侧上颌第二磨牙腭侧牙龈黏膜下注射空载体质粒(5μg)-脂质体(5μL)复合物。隔天注射1次,第7次注射后的48h,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骨密度、血清生化指标、牙槽骨吸收和牙周组织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转染hIL-10质粒后,SHAM+hIL-10+C组、SHAM+hIL-10+EP组和OVX+hIL-10+EP组根分叉区牙周膜IL-10阳性细胞数目分别显著高于SHAM+VECTOR+C组、SHAM+VECTOR+EP组和OVX+VECTOR+EP组(均P<0.05)。同SHAM+VECTOR+C组比较,SHAM+hIL-10+C组牙周膜IL-1β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RANKL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同SHAM+VECTOR+EP组比较,SHAM+hIL-10+EP组牙周膜的IL-1β、IL-6、TNF-α和RANKL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减少(P<0.05)。同OVX+VECTOR+EP组比较,OVX+hIL-10+EP组牙周膜的IL-1β、IL-6、RANKL和MMP-8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局部注射hIL-10质粒可抑制去卵巢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牙槽骨吸收,可能与牙周组织促炎因子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铸造核桩保留剩余健康牙体组织的临床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前牙桩修复 ,传统的观点认为残留牙冠、牙根经完整根管治疗后 ,先用砂片或砂石沿着近远中龈乳头顶的连线将牙冠切断 ,将根面预备成唇舌向的两个斜面 ,再经根管预备铸造桩核。近年来许多学者指出 ,牙体强度与剩余牙体组织密切相关 ,故改进后的前牙桩冠修复牙体预备时 ,应尽可能保留健康牙体 ,但目前传统的核桩预备方法仍为临床医生广泛采用。近3年来 ,我们选择 137例共 486颗前牙残冠病例 ,试着在正常咬中尽可能保留牙体组织的情况下铸造核桩而后烤瓷冠修复 ,并观察其桩冠强度和牙固位及减少牙根裂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反复熔铸对镍铬烤瓷合金硬度的影响。方法将镍铬烤瓷合金分别进行1次、2次、3次、4次真空压力铸造后,分别获得经过1~4次熔铸的合金。采用未经过熔铸的合金(新合金)及熔铸过1~4次的合金熔铸成硬度试样的铸件。硬度试样的铸件经过初步磨平、树脂镶嵌及金相抛光等处理制成硬度试件后,在显微硬度计上测试其维氏硬度值。结果与经过1次熔铸的镍铬烤瓷合金相比,经过2~5次熔铸的合金维氏硬度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镍铬烤瓷合金至少可以重复熔铸5次而不引起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双侧游离端牙列大部缺失是临床上常见的牙列缺损形式,通常采用大基托和单个或两个卡环固位的活动义齿修复,但此类义齿有固位力小、稳定性差、咀嚼效率低、余留固位基牙易松动和缩短存留时间等弊端,而磁性固位体作为一种新的可靠固位方式,目前已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于改善总义齿的固位[1].磁性固位体是由一个设置于覆盖义齿基底面的闭路磁体和一个设置在保留牙根上由软磁合金制作的衔铁组成.作者在近三年的时间采用磁性附着体用于全口覆盖义齿修复,显著提高了义齿的固位力,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义齿适应时间,获得了满意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双端固定桥修复前后基牙所能承受最大殆力是否发生变化,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对33名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以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为基牙行常规双端固定桥修复,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别记录修复前、修复完成时及修复后2个月、4个月、6个月于牙尖交错位最大殆力时的咬合情况并分析。结果:患者经固定桥修复完成时的咬合情况分别与修复前及修复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的咬合情况存在差异。结论:双端固定桥修复后基牙所能承受的最大殆力将增加,其增加量在修复完成后2个月内明显,而修复完成2个月后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