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全面探讨胶原蛋白在血管移植物中的作用,为血管移植物的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PubMed数据库查阅国内外关于应用胶原蛋白进行血管移植物制备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汇总。结果与结论:胶原蛋白是体内主要蛋白质之一,在血管壁的三层均有分布。它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及平滑肌细胞的附着,能维持血管壁的机械性能,与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胶原蛋白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可降解性的生物材料,可作为血管涂层、血管支架原材料或者与细胞联合应用以构建血管移植物并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在制备工艺方面,铸造和纺丝是目前大规模生产胶原蛋白血管移植物的主要方法,而3D打印等新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在血管移植物的制造中得到应用。随着制造、材料、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胶原蛋白仍是未来用于制备血管移植物的理想原材料。  相似文献   
42.
背景:组织工程支架能够营造适当的神经再生微环境,富集神经再生所需的营养因子,促进轴突生长。 目的:综述近年来组织工程材料在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的科研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9至2014年关于组织工程材料修复神经损伤的文章,检索词为“nerve regeneration, prostheses and implants”,并限定为“Full text”。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2004至2014年相关方面的文章,检索词为“神经修复,材料”。 结果与结论:目前用于神经损伤的支架材料主要有天然材料、天然衍生材料、合成材料与复合材料,不同种材料具备各自的优点与缺点。通过化学交联剂或化学修饰,将天然衍生聚合物与其他天然或合成材料复合,可提高其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即复合材料神经支架取得的神经再生效果比单一材料效果好,因此当前的研究热点是复合材料。在临床研究方面,胶原蛋白基的神经修复支架材料已开始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肺康复(PR)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号末位单双数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日常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PR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相似文献   
44.
史建峰  王涵  赵蕾  韩倩倩  王春仁 《中国药事》2018,32(10):1406-1411
目的:综述3D生物打印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关于3D生物打印支架材料的文章,检索词为“3D bioprinting,scaffold”。结果与结论:3D生物打印技术具有快速成型、精确控制等特点,而且可以应用于个性化治疗。天然材料和复合材料可制备成生物墨水用于3D生物打印,通过化学修饰和交联、多种材料复合可提高材料力学和生物性能。利用3D生物打印可以构造精密、复杂的组织结构。在再生医学领域,3D生物打印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5.
目的我国公众自救互救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急危病发生时能现场施救的措施较少,因此对非专业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在倡导全民参与的院前急救中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了解商丘市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现状,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为构建合理的急救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05-01-2017-05-01商丘市梁园区和睢阳区作为研究区域,每个区抽取2个社区做为研究场所。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将2个社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院前急救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急救知识学习需求问卷3部分。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居民性别(χ~2=0.177,P0.05)、年龄(χ~2=8.260,P0.05)、文化程度(χ~2=7.847,P0.05)、职业(χ~2=5.782,P0.05)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干预组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得分为(14.23±1.58)分,高于对照组的(9.11±2.31)分,t=-17.66,P0.01;急救态度得分为(24.17±2.04)分,高于对照组的(19.11±3.10)分,t=-17.45,P0.01;急救行为得分为(30.41±2.24)分,高于对照组的(27.45±3.58)分,t=-10.21,P0.01。干预组居民知晓率随活动开展时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结论通过急救培训能提高社区居民的院前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院前急救培训的形式应多元化,适应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居民对自救互救体系的知晓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6.
牛心左束支及其Purkinje纤维网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测牛心左束支及Purkinje纤维网的结构和分布,为比较解剖学积累资料。方法22例黄牛心大体标本,墨汁灌注法显示其左束支及Purkinje纤维网,观测其形态结构。以前、后两乳头肌连线为x轴,以左束支主干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左心室分为4个象限,肉眼计量Purkinje纤维网密度,用“+”的多少表示其分布密集程度。结果左束支主干呈扁带状走行于室间隔左侧心内膜下,长度为27.07±5.96 mm,宽度为5.64±2.12 mm;一级分支有二分叉型(31.82%)、三分叉型(63.64%)和网状(4.55%)3种类型;左心室内膜下Purkinje纤维网在不同象限分布密度不同,第Ⅲ象限和第Ⅳ象限以“++”为主,分别为17例(77.27%)和15例(68.18%);在第Ⅰ象限和第Ⅱ象限以“+++”为主,分别为12例(54.55%)和9例(40.91%)。结论牛心左束支及Purkinje纤维网的结构和分布与人心相似,但有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47.
软组织是人体内一类不可或缺的组织,它有着保护机体免遭外界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因素侵害的重要作用。轻度软组织损伤能够自愈,但重度软组织损伤可能需要进行相关治疗。天然高分子材料(如壳聚糖、透明质酸、胶原蛋白)与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乙二醇、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与低毒性,用于软组织修复,可起到抗菌、止血与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通过改性或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可提升相关性能。常用的软组织修复产品有伤口敷料、生物补片、医用组织黏合剂、组织工程支架等。该研究主要对包括壳聚糖、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聚乙二醇和聚乳酸在内的各类软组织修复医用材料的性质、作用机制及产品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对软组织修复医用材料及产品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综述了光纤传感器在癌症治疗、医学成像、人体内压力监测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光纤传感器在智慧医疗领域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发展前景。指出了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制备工艺的逐步完善,光纤传感器将会推动智慧医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9.
随着材料科学与免疫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材料被应用于再生医学领域。材料植入组织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与异物反应,是组织修复与再生的障碍,也是开展产品生物相容性评价的重要内容。炎症反应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直接影响生物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有效性,巨噬细胞是主导炎症反应与纤维化的关键免疫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与行为能够反映出材料是否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现阶段许多研究以调节、诱导巨噬细胞为目标进行生物材料的改造。因此,生物材料相容性评价也应当重点关注巨噬细胞,以优化、改进现有的生物学评价方法,提高生物相容性评价水平。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材料相容性评价的进展和生物材料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重点阐明巨噬细胞在组织修复与异物反应中的“双刃剑”作用,旨在为生物材料评价的相关研究提供优化评价方法、创新评价思路以及相关的理论依据,以推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给予阿戈美拉汀联合米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接诊的抑郁症患者102例,随机编号1号~102号,将单数归为对照组,双数归为观察组,两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戈美拉汀治疗,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