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用表达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AcP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融合蛋白的转基因番茄免疫SD大鼠,检测其免疫原性,探索研制安全、有效的可食用防龋疫苗的可能性。方法选择雌性 SD 大鼠18只,建立龋齿模型,随机分成3组(n=6),分别为转基因番茄组(实验组)、变异链球菌灭活全菌免疫组(阳性对照组)、非转基因番茄组(阴性对照组),免疫方式为灌胃免疫,每周免疫1次,连续免疫4周。分别于首次免疫前1 d 和每次免疫1周后采集血液、唾液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G(IgG)、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SIgA)抗体水平;鼠龄70 d 时处死动物,并取上下颌骨进行龋齿计分。结果免疫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 IgG、唾液中 SIgA 抗体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在 Dx 级外的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具有免疫原性,能够诱导实验动物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降低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使用3种材料制作的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AD/CAM)嵌体微渗漏的大小。方法:收集前磨牙30颗,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制备Ⅱ类洞,使用椅旁CAD/CAM行嵌体修复,A组为Vita Enamic组,B组为Lava Ultimate组,C组为IPS e.max CAD组。经冷热循环后观察轴壁及龈壁微渗漏情况。结果:3组嵌体在轴壁处微渗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两对比,A组显著小于B组(P<0.05),其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龈壁处微渗漏无显著差异(P>0.05)。A组及C组轴壁处微渗漏均显著小于同组龈壁处微渗漏(P<0.05),B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Vita Enamic作为嵌体修复材料有较好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13.
口腔中定植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其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微生物群落如何介导疾病的发生发展尚不清晰。随着宏基因组研究的兴起,提出了一种新的牙周炎发病机制——微生物协同作用和生态失调(polymicrobial synergy and dysbiosis,PSD)模型。微生物群落作为一个整体在牙周炎发生发...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讨氟牙症未成年患者全身氟代谢状况与口腔氟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 个中学的168 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Dean 分类方法检查氟牙症状况,据此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尿液、唾液及菌斑的氟含量。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Kendall’stau-b 等级相关系数、双量偏相关系数分析氟牙症严重程度与氟含量的关系。结果 全部调查对象中被诊断为氟牙症者41 例,发生率为24.4%,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别为18 例(43.9%)、14 例(34.1%)、9 例(22.0%)。调查对象的唾液、菌斑及尿液的平均氟含量水平分别为(3.360±1.227)mg/L、(29.515±6.133)μg/g、(1.119±0.870)mg/L。正常组的唾液、菌斑及尿液的氟含量均小于其他组,轻度组的各指标氟含量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度组的各指标氟含量均小于重度组。Pearson 相关分析表明氟牙症患儿的唾液、菌斑及尿液氟含量两两均呈正相关(P <0.05)。Kendall’s tau-b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氟牙症严重程度与唾液、菌斑及尿液氟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1、0.902 和0.515。双量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氟牙症严重程度与菌斑氟含量后,唾液氟含量与尿液氟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 <0.05),氟牙症严重程度与尿液氟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 <0.05)。结论 氟牙症患儿的尿液氟含量与氟牙症严重程度、唾液及菌斑的氟含量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贵阳市三甲医院口腔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和工作满意度的状况,笔者于2014年9-12月对贵阳市三甲医院口腔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对贵阳市三等甲等医院,包括综合医院和口腔专科医院进行整群抽取,共抽取120名,纳入标准:(1)知晓并自愿参与本研究;(2)工作时间≥1年注册护士.排除标准:(1)调查期间因故不在岗;(2)工作年限<1年.1.2调查方法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者在相关科室护士长的协调下进行发放,采取匿名填写原则,受查者独立填写,包括:(1)一般情况调查,即性别、学历、人事情况、年龄等.(2)护理工作环境量表(PES),即护理工作环境的自我评估表.每个条目中答案均包括四个答案(“完全同意”、“同意”、“不同意”、“完全不同意”),依次计分依次4、3、2、1分,得分越低,护理专业工作环境视为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获得含编码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AcP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融合基因的转基因番茄原代种子的基础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测定目的蛋白的含量。方法:PCR筛选含编码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AcP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融合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提取番茄果实总蛋白,用BCA试剂盒测定番茄果实总蛋白含量;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外源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ELISA法对外源目的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PCR扩增分析可见1.6 kb特异性扩增条带,出现特异性条带的植株占总检测植株的55.6%;转基因番茄总蛋白含量为3.93 mg/mL,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PVDF膜上,约60 kD处出现特异性条带;ELISA测得表达的目的蛋白占番茄可溶性总蛋白的0.18%。结论:含编码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AcP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融合基因的转基因番茄子代植株能有效表达外源蛋白。 相似文献
19.
陈舒影陈筑刘莉林纯婵金晔郝志浩余方友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8,(8):599-604
目的 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夫西地酸的耐药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关分子特征的研究.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3月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333株,用K-B法筛选耐夫西地酸菌株,并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夫西地酸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PCR法检测耐药基因fusB、fusC、fusD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基因(spa基因),同时用测序方法对fusB、fusC、fusD阴性的耐药菌株进行fusA基因突变检测.PCR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管家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 13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52株对夫西地酸耐药,占3.90%.2013—2016年的耐药率分别为:5.3%(7/132)、3.5%(20/571)、4.1%(21/510)、3.3%(4/120).夫西地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2、4、8、64和〉64μg/ml分别占26.9%(14/52)、34.6%(18/52)、13.5%(7/52)、1.9%(1/52)、23.1%(12/52).52株夫西地酸耐药株中,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共发现13种序列型(ST),其中以ST630为主,占50%(26/52),其次为ST5,占17.3%(9/52);spa分型共19种序列型,以t4549(11/52)、t2460(8/52)、t377(8/52)为主.52株耐夫西地酸的菌株中耐药基因总携带率为17.3%(9/52),其中fusB基因阳性菌株共7株,fusD阳性株共2株,未检测到fusC阳性菌株.另外,本研究中共检出11株fusA基因突变菌株,占21.2%,且MIC值均〉64μg/ml,分子分型以ST5-t2460为主.结论 夫西地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且保持相对稳定的耐药趋势.对夫西地酸高水平耐药的机制与fusA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