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牛碘酸,对大鼠脑神经发育是否存在协同的促进作用。方法将断乳仔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1)正常对照组(NG),(2)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ω3G),(3)牛磺酸组(TG),(4)牛磺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Tω3)。其中(1)NG组喂饲普通饲料并灌胃生理盐水,(2)ω3G组喂饲普通饲料并灌胃ω3多不饱和脂肪酸(3)TG组喂饲添加0.6%牛磺酸饲料(在普通料基础上)并灌胃生理盐水(4)Tω3组亦喂饲添加0.6%牛磺酸饲料并灌胃ω3多不饱和和脂肪酸。以上各组灌胃剂量皆为0.2ml/10gwt,共持结1个月。以大鼠学习行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突触定量分析3个方面作为检测脑神经发育的指标。结果(1)Tω3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习得率(AARR)(64%)明显高于ω3G组(45%)及TG组($÷%)(P<0.01);三者均高于NG组(25%)(P<0.01)。其中ω3GVSNGP<0.05)。(2)Tω3组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Ⅰ~Ⅴ波峰间期(IPL)与ω3G组及TG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呈缩短趋势。三者Ⅰ~Ⅴ波IPL均短于NG组(P<0.01)。(3)  相似文献   
32.
周围神经肿瘤临床上罕见,完整的病史、体检及诊断性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与电生理检查等对其诊断非常有用。股神经肉瘤的神经电生理表现鲜有报道。我们对一例股神经肉瘤的患者行神经电生理诊断及术中肌电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ω_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牛磺酸对大鼠脑神经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文雄  陈达光 《营养学报》1998,20(4):407-412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牛磺酸对大鼠脑神经发育是否存在协同的促进作用。方法:将断乳仔鼠随机分成4组(Ⅰ)正常对照组(NG)、(Ⅱ)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ω3G)、(Ⅲ)牛磺酸组(TG)、(Ⅳ)牛磺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Tω3G)。以大鼠学习行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突触定量分析作为检测脑神经发育的指标。结果:1.Tω3G大鼠主动回避反应习得率(AARR)明显高于ω3G及TG(P<0.01);Tω3G、ω3G及TG均高于NG(P<0.01,其中ω3GvsNGP<0.05)。2.Tω3G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Ⅴ波峰间期(IPL)与ω3G及TG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呈缩短趋势;Tω3G、ω3G数目与ω3G及TG比较显著增加(P<0.01);Tω3G、ω3G及TG突触数目均高于NG(P<0.01)。结论:1.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突触体膜中磷脂酰乙醇胺的主要成分。2.牛磺酸作为神经调节因子,调节突触形成的电活动,促进突触形成。3.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神经细胞对牛磺酸的摄取。上述因素互相协同,增加了Tω3G大鼠海马突触数目,在功能上有促进大鼠脑神经功能发育的趋势,在行为上表现为大?  相似文献   
34.
目的鉴定一例以智力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患儿4q35上D4Z4区域的致病变异。方法对患儿进行韦氏智力检测,并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先采用医学外显子组二代测序和拷贝数变异检测,之后应用分子梳法鉴定其D4Z4重复单元的缩短情况并鉴定其来源。结果患儿总体智商估计值为41,言语理解指数估计值为45,知觉推理指数估计值为520医学外显子组测序和拷贝数变异检测未发现患儿携带致病变异,分子梳检测结果表明患儿D4Z4区的长度为5.2kb,重复单元数为2,患儿的父母均未检测到相同的变异。结论D4Z4重复单元只有2个可能是患儿智力低下和FSHD的致病原因。分子梳检测能够鉴定此重复单元的数目和来源,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在种植体上利用Magfit磁性附着体活动修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为10例患者种植18颗ITI种植体,在其上铸造Magfit磁性附着体后活动修复,对义齿的固位、咀嚼和使用情况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种植体上使用磁性会着体的设计,降低了一期种植体植入的难度,大幅度降低上部修复费用。18颗种植体及磁性附着体均正常使用,义齿的固位力、稳定性、咀嚼功能良好。结论种植体上使用铸造Magfit磁性附着体可为牙槽骨严重吸收或常规义齿修复困难的患者提供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6.
雷公藤“硷C”的免疫功能及其毒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硷 C”是从雷公藤根分离得到的一种单体,国内外至今尚未见到有关治疗免疫性疾病的报道。“硷 C”是本所植化室提供。呈无色结晶粉末,熔点167~169℃。使用丙二醇∶吐温80∶水20∶4∶76,配成混悬药液,贮冰箱内备用。实验采用C-(67)BL、615纯种小鼠,均购自北京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体重65~110克 Wistar 大白鼠购自本省防疫站。ICR纯种小鼠、18~22g 昆明系杂种小白鼠由我所动物室提供。现将我们对“硷 C”的免疫功能及其毒性实验的观察结果报道于下,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估应用掌长肌腱移植经骨隧道套圈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掌长肌腱移植经骨隧道套圈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19例(A组),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25例(B组),比较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17例得到3-8个月随访,按TAM系统评定方法,优1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2%(15/17)。B组24例得到3-8个月随访,按TAM系统评定方法,优6例,良5例,可5例,差8例,优良率45.8%(11/24)o两组功能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应用掌长肌腱移植经骨隧道套圈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8.
KIF5C基因是神经发育障碍如孤独症的相关候选基因。KIF5C基因编码KIF5C驱动蛋白,帮助沿微管长距离顺行运送神经突成熟所需要货物,对神经元发育重要。驱动蛋白包括头部马达结构域、茎部二聚化结构域、及尾部结构域。头部马达结构域外显子区是基因突变常见区域,偶见内含子突变报道;c.709G>A是热点突变位点,造成p.Glu237Lys氨基酸突变。KIF5C基因突变造成儿童常见神经发育障碍包括皮质发育畸形、小头畸形、癫痫、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及孤独症样特征等;KIF5C基因突变造成相关障碍的机制尚未明了,可能通过影响马达结构域水解ATP能力;深入研究致病机制及寻找新的疾病治疗靶标重要;KIF5C基因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化学固化粘接剂和双重固化粘接剂粘接不锈钢网底颊面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需做上和(或)下颌直丝弓矫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粘接颊面管经严格配对设计,以便对术后6个月内两种粘接剂的脱落率做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用于比较每个患者的两种粘接系统的平均脱落率.此外,每个受试者分别记录上颌和下颌的脱落率,以比较其脱落率有无差别.结果:6个月内患者的平均脱落率在化学固化粘接剂者为19.17%,用双重固化粘接剂者平均为9.00%(P=0.017:Wilcoxon秩和检验).说明两种粘接剂的脱落率有统计学差异.另外还比较了6个月内采用同一种方法后上下颔牙的粘接脱落情况(化学固化粘接系统:P=0.689;双重固化粘接系统:P=0.211;Wilcoxon秩和检验),说明采用同种方法患者其上下颌牙的粘接脱落情况未见不同.结论:(1)采用双重固化粘接系统脱落率低于采用化学固化粘接系统的患者.即临床上采用双重固化粘接系统粘接磨牙颊面管优于采用化学固化粘接系统.(2)采用同种粘接剂粘接磨牙颊面管时,其上下颌牙粘接脱落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高速涡轮机在拔除下颌阻生智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对123颗下颌阻生智齿采用高速涡轮机钻法(实验组)和骨凿劈冠法(对照组)两种拔除方法,并进行临床观察分析,记录患者接受程度、手术完成时间、术后疼痛及张口受限的发病情况.结果 实验组易被患者接受,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张口受限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借助涡轮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