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4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对比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VP患者作为VP组;同期来我院治疗的70例PD患者为PD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现病史(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临床症状(静止性震颤、行走困难、步态不稳、偏侧躯体感觉障碍),以及头颅影像学改变。结果 VP组和PD组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46%、52%、54%、40%、57%)、(30%、27%、28%、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以静止性震颤为主,与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P组以行走困难、步态不稳为主要表现,与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组老年性脑改变数量、梗死灶数量明显多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为VP的危险因素,VP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不同于PD。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对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开髓治疗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以4%盐酸阿替卡因(含1∶100 000肾上腺素)1.7 mL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另取0.4 mL相同麻醉剂,A组加行颊侧浸润麻醉,B组加行牙周膜注射。阻滞麻醉后等待5 min并完成疼痛评估,然后行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等待5 min并完成疼痛评估。另一名医生行开髓,作开髓疼痛评估。由牙医助理记录各种注射麻醉及开髓疼痛的视觉模拟量值。结果B组有1例因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失败被排除,39例纳入统计分析。2组年龄(t=1.42,P=0.22)、性别(χ2=1.97,P=0.60)、术前疼痛的差异(t=0.93,P=0.71)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后行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均感到无痛或轻度疼痛。2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P=0.71),A组牙周膜注射和B组颊侧浸润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33)。A组麻醉成功率80.0%(16/20),B组麻醉成功率为84.2%(16/1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5,P=0.33)。结论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应用于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开髓治疗均可取得较高的麻醉成功率。  相似文献   
53.
应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同期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舌癌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全部采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对舌癌根治性切除后半舌缺损进行同期整复,皮瓣最小8cm×3cm,最大12cm×4.5cm。结果:11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a,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全部皮瓣形态、质地良好,面部外形满意。结论: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具有可靠血供,操作简便安全,适合同期修复T2期舌癌术后半舌缺损。  相似文献   
54.
反基因疗法是通过寡核苷酸链在dsD N A与蛋白质的结合部位形成三链结构来抑制基因的转录,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由于天然寡核苷酸链存在易被核酸酶消化、半衰期短、稳定性差、不易透过细胞膜、以及安全性等问题,制约了反基因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研制出的硫代寡核苷酸链、肽核酸、锁核酸等修饰物使寡核苷酸链的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反基因疗法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就寡核苷酸链在肿瘤及基因疗法中的运用新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5.
成涎细胞瘤为发生于大唾液腺的先天性肿瘤,临床罕见,主要发生在腮腺,极少数发生在下颌下腺。由于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正确诊断常较困难。该肿瘤有局部浸润、侵袭和复发甚至淋巴结扩散和远处转移的可能,但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较少发生,故治疗方法一般为手术完整切除,很少采用放化疗。儿童期且局限的成涎细胞瘤预后一般较好。本文报告1例腮腺成涎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对舌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对应正常成纤维细胞(NFs),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ELISA、激光共聚焦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vimentin、cytokeratin、α-SAM和SDF1蛋白质及mRNA水平表达差异。以舌鳞状细胞癌SCC9为研究对象,建立共培养体系,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激光共聚焦和实时定量PCR检测SCC9中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及其mRNA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胶原酶消化法成功获取CAFs及对应NFs,CAFS和NFs均表达vimentin,不表达cytokeratin。其中,CAFs高表达α-SAM并分泌SDF1(P<0.01)。与SCC9共培养2周后,SCC9呈梭形改变,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和fibronectin升高(P<0.01),同时其迁移能力增强。结论:胶原酶消化法能成功获取原代CAFs。CAFs可通过诱导SCC9上皮-间质转化进而促进其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57.
目的: 优选复方胃舒胶囊的提取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 方法: 以干膏得率和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提取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次数;薄层色谱法对复方胃舒胶囊中黄连、吴茱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小檗碱含量。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1倍量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线性范围分别为3.156~202,1.375~88 m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99.7%,RSD分别为1.76%,1.89%。 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胃舒胶囊的工业化生产;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相似文献   
58.
通过调研近年来国内外胃溃疡的相关研究资料,整理胃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胃溃疡动物模型、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医药对胃溃疡在辨证论治下具有高治愈率、副作用小、价格较低等优势和特点.但在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仍以实验动物模型为主,缺少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模型,且临床研究深度不够,大多只是简单推测某几个指标,缺少对指标间关系的摸索等.在全面介绍了近年来抗胃溃疡中医药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之上,对中医药抗胃溃疡研究的发展前景也作了分析,以期为广大医药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9.
口腔颌面部肿瘤伴发纵隔的巨大肿瘤很少见 ,而口腔颌面外科与胸外科联合 ,同台对病人进行此类大型手术在国内开展得更少 ,联合胸外科同期切除了病人的两处肿瘤 ,取得成功 ,报导如下。患者 ,男性 ,33岁 ,因口底无痛性肿物数年伴舌、咽部出血数月入院。患者八年前因舌根部血管瘤曾行手术治疗 ,术后口底出现无痛性肿 ,逐渐增大 ,未作特殊治疗 ,近几个月舌、咽部常有活动性出血 ,进食有异物感 ,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来我科就诊 ,门诊以“口底舌咽旁血管瘤”收住入院 ,拟行手术治疗。查体 :一般情况好 ,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颌面部外形正常 ,…  相似文献   
60.
舌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OX-2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2 (COX -2 )在舌鳞癌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和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5 9例舌鳞癌标本及 45例增生性病变 (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 2 2例、2 0例、3例 )和癌旁正常鳞状上皮 3 6例中COX -2蛋白的表达情况和 5 9例舌鳞癌中的微血管密度 ,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在癌旁正常上皮、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和舌鳞癌组织中 ,COX -2蛋白异常表达检出率分别为 8.3 % ( 3 / 3 6)、4.5 % ( 1/ 2 2 )、5 .0 % ( 1/ 2 0 )、0 ( 0 / 3 )和 45 .8% ( 2 7/ 5 9)。COX -2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 ,与舌鳞癌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与不典型增生总体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COX -2表达异常与组织学分级均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r =0 .418,P值 <0 .0 0 1)。COX -2蛋白表达上调与舌鳞癌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 ;也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COX -2可能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可能是舌鳞癌化学预防的一个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