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4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IgG4相关性疾病作为一种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IgG4相关性疾病主要包括Kiittner瘤和Mikulicz病,该病对激素的治疗反应良好,但由于该病少见,临床常常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而导致不必要的创伤性手术治疗。本文报告l例累及双侧下颌下腺的Kiittner瘤,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应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同期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舌癌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全部采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对舌癌根治性切除后半舌缺损进行同期整复,皮瓣最小8cm×3cm,最大12cm×4.5cm。结果:11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a,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全部皮瓣形态、质地良好,面部外形满意。结论: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具有可靠血供,操作简便安全,适合同期修复T2期舌癌术后半舌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对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开髓治疗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以4%盐酸阿替卡因(含1∶100 000肾上腺素)1.7 mL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另取0.4 mL相同麻醉剂,A组加行颊侧浸润麻醉,B组加行牙周膜注射。阻滞麻醉后等待5 min并完成疼痛评估,然后行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等待5 min并完成疼痛评估。另一名医生行开髓,作开髓疼痛评估。由牙医助理记录各种注射麻醉及开髓疼痛的视觉模拟量值。结果B组有1例因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失败被排除,39例纳入统计分析。2组年龄(t=1.42,P=0.22)、性别(χ2=1.97,P=0.60)、术前疼痛的差异(t=0.93,P=0.71)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后行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均感到无痛或轻度疼痛。2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P=0.71),A组牙周膜注射和B组颊侧浸润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33)。A组麻醉成功率80.0%(16/20),B组麻醉成功率为84.2%(16/1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5,P=0.33)。结论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应用于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开髓治疗均可取得较高的麻醉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皮瓣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巨大咽皮瘘的临床效果。方法:8例(男7例,女1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7.6岁)全喉切除术后巨大咽皮瘘患者,咽皮瘘直径2.0 cm×1.8 cm~4.5 cm×3.0 cm,采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皮瓣修复。皮岛宽5~9 cm,长10~23 cm,折叠修复咽皮瘘,恢复咽腔内衬里及外侧皮肤。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患者无继发咽皮瘘与咽狭窄,吞咽功能满意。结论: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可作为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巨大咽皮瘘的首选皮瓣,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对舌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对应正常成纤维细胞(NFs),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ELISA、激光共聚焦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vimentin、cytokeratin、α-SAM和SDF1蛋白质及mRNA水平表达差异。以舌鳞状细胞癌SCC9为研究对象,建立共培养体系,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激光共聚焦和实时定量PCR检测SCC9中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及其mRNA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胶原酶消化法成功获取CAFs及对应NFs,CAFS和NFs均表达vimentin,不表达cytokeratin。其中,CAFs高表达α-SAM并分泌SDF1(P<0.01)。与SCC9共培养2周后,SCC9呈梭形改变,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和fibronectin升高(P<0.01),同时其迁移能力增强。结论:胶原酶消化法能成功获取原代CAFs。CAFs可通过诱导SCC9上皮-间质转化进而促进其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6.
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底癌术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面动脉一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同期修复日底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例口底癌患者行口底癌根治术,同期采用面动脉一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重建口底组织缺损。4例患者为TINOMO,5例患者T2NOM0。皮瓣最小4.0cm×10.0cm.最大5.5cm×11.0cm。结果8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小部分坏死,经过坏死组织切除及抗炎治疗,二期愈合。随访6—25个月。所有病例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良好,面部外形满意。结论面动脉一颏。卜动脉岛状肌皮瓣适合同期修复中小型口底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成涎细胞瘤为发生于大唾液腺的先天性肿瘤,临床罕见,主要发生在腮腺,极少数发生在下颌下腺。由于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正确诊断常较困难。该肿瘤有局部浸润、侵袭和复发甚至淋巴结扩散和远处转移的可能,但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较少发生,故治疗方法一般为手术完整切除,很少采用放化疗。儿童期且局限的成涎细胞瘤预后一般较好。本文报告1例腮腺成涎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发病机制迄今不甚清楚。许多研究表明FD患者的症状可能与个体的性格、生活经历、心理状态、社会层次和慢性应激等有关。本文对个体因素与血压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日趋广泛应用,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发生率较高且治疗困难,患者的外形与功能常受影响。因此,预防放射性骨坏死更显得重要。本文围绕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病因,就预防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1997—03~2006—08小儿呼吸道异物误诊462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272例,女190例,年龄6月龄~8岁,平均2.12岁。〈3岁398例,占86.2%。异物种类及部位:植物性异物占多数,花生米、葵花籽、核桃仁及豆类等占9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