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Fas抗原的表达状况与肝细胞病理损伤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69例肝炎患者,均为血清抗-HCVIgG阳性或HCV RNA(PCR)阳性,肝组织均为快速肝穿,福尔马林固定,连续切片,常规HE染以,按Knodel方法计算HAI积分前三项,根据Kiyoshi方法进行Fas抗原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2.
新城鸡瘟病毒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与细胞毒依赖作用的实验研究白莲花于春鲍秋莉陈乃玲本文采用Griess,FACS分析和噻唑蓝(MTT)等方法研究了新城鸡瘟病毒Losota系(NDV-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e...  相似文献   
83.
慢性肝病颗粒酶-B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要起坏死作用的颗粒酶 B(GrB)与凋亡蛋白在慢性肝病肝细胞的表达及与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 :77例慢性肝病患者中 ,慢性肝炎 (CH) 32例 ,肝炎后肝硬化 (LC) 14例 ,原发性肝癌 (HCC)31例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NF α、TNFR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rB、Fas、FasL、Bax、Bcl 2、Bcl XL、Bcl 2α及HBsAg、HBcAg在其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GrB在三种慢性肝病肝细胞中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 ;促凋亡蛋白Fas、Fasl表达在LC组高于HCC组 (P <0 .0 5、0 .0 1) ,抑凋亡蛋白Bcl 2在LC及HCC组表达明显高于CH组 (P <0 .0 0 1、0 .0 1) ;HBcAg表达在HCC组较LC组显著增多 ,前者 6 1.2 9% ( 19/ 31)、后者 2 8.5 7% ( 4 / 14 ) ,P <0 .0 5。CH组GrB随着表达程度的增强 :( + ) 8例、( ) 3例、( ) 5例炎症组织学活动指数 (HAI)均值逐渐升高 :为 4 .88、5 .34、8.4 0。结论 :促坏死的GrB对慢性肝炎肝脏炎症活动有较明显相关关系。抑凋亡蛋白Bcl 2在肝硬化及肝癌表达较明显 ,在慢性肝病时坏死、凋亡及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三者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为研究慢性肝炎时肝细胞凋亡的途径及线粒体在凋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72例慢性肝炎及29例肝炎后肝硬化的活检肝组织进行了各种凋亡蛋白的免疫组化观察;并对其中15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细胞凋亡时线粒体的改变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细胞中促凋亡蛋白(Fas、FasL、Bax)在肝炎组表达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1),但抑凋亡蛋白(Bcl—2、Bcl-XL、Bcl-2α)在肝硬化组的表达强于慢性炎组。对15例慢性肝炎(按肝组织学分类轻度10例、中度1例、重度1例,肝硬化3例)的364个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发现40个(11.0%)肝细胞线粒体具有多种损伤,包括线粒体的外膜破裂及内膜和外膜之间的基质溢出于肝细胞胞浆中的现象均清晰可见结论慢性肝炎时有多数线粒体受到损害,线粒体外膜破裂,基质外溢于肝细胞浆,支持近年对凋亡研究的观点,即肝细胞凋亡主要属于内源性凋亡(或称Ⅱ型凋亡)。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能力及海马区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5)、全脑缺血再灌注组(n=15)、有氧运动预处理组(n=15)、力竭运动预处理组(n=15)。分别在术后1 d、3 d、7 d,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穿梭箱评测大鼠学习能力,羟胺法测定大鼠脑组织海马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存活的神经元数目、主动回避反应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01),被动回避潜伏期、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P0.001)。其中,全脑缺血再灌注组存活的神经元数目、主动回避反应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低于有氧运动预处理组(P0.001),显著高于力竭运动预处理组(P0.001),被动回避潜伏期及丙二醛水平显著高于有氧运动预处理组(P0.001),低于力竭运动预处理组(P0.001)。结论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利于保护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能力,而力竭运动则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与运动对氧自由基代谢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6.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的主要依据之一,但由于血清HBV-DNA检测及肝组织HBVM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开展,发现部分HBVM阴性者中,也存在乙型肝炎患者,本文就肝病门诊9例HBVM阴性患者进行了观察.现将方法与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有限稀释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有限稀释定量PCR用于临床检测血清HBV-DNA,及其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利用有限稀释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38例HBsAg、HBeAg双阳性患者α-2b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含量,观察检测结果对治疗的指导意义。38例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HBV-DNA阴转7例(18.4%);治疗24周阴转11例(28.9%)。其中病毒滴度〉250pg/ml者阴转11.1%(1/9);病毒滴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血清中HBV DNA载量之间的相关性及PBMCs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与血清中HBV DNA的载量;并采用透射电镜分析观察其中20例PBMCs的超微结构所见。结果血清中HBV DNA载量为(5.25±2.11)log10copies/ml,PBMCs中HBV DNA载量为(3.74±1.08)log10copies/ml,两者的HBV DNA表达呈正相关(r=0.84,P<0.0001)。电镜观察到血清HBVDNA载量高(≥105copies/ml)的患者PBMCs胞浆中易见到HBV颗粒,线粒体膨胀、嵴消失,内质网也可见膨胀。病程5年以上或血清HBV DNA载量<103copies/ml的患者,虽然PBMCs中病毒颗粒不多见,但细胞器多有改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与血清中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随着病程延长,尽管血清HBV DNA载量明显减少,但PBMCs细胞器损伤明显,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89.
促凋亡蛋白FasL、Bid在结肠癌组织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促凋亡蛋白FasL、Bid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生物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快捷法检测促凋亡蛋白FasL、Bid在正常结肠黏膜(正常组)18例、结肠腺瘤(腺瘤组)18例及结肠癌(肠癌组)56例的表达。结肠癌Dukes分期为A期21例、B期10例、C期10例及D期15例。表达程度采用半定量积分法。结果各组Fas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9/18例)、62.50%(11/18例)和16.07%(9/56例);其阳性表达在正常组与肠癌组及腺瘤组与肠癌组相比,X^2分别为9.82、15.65,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Bi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13/18)、94.44%(17/18)、66.07%(37/56);其阳性表达在正常组与肠癌组及腺瘤组与肠癌组相比,X^2分别为3.20、5.56,P值分别为〉0.05及〈0.05,肠癌组与腺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肠癌Dukes D期Bid阳性表达100%与A、B期38.1%、4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Dukes D期有50.00%呈高表达。结论 结肠腺瘤是结肠癌的早期阶段,其FasL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肠癌组织,Bid阳性表达率腺瘤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肠癌组,说明两者均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和结肠癌生物学进程,在结肠癌的发生过程中,由于FasL、Bid缺失,细胞的凋亡程序不能正常进行,致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在结肠癌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0.
陈乃玲  刘晓彬  白玲  张昶 《华北国防医药》2002,14(4):229-231,I00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性肝病肝损伤时TNF-α、TNFR及Bcl-2家族对肝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慢性乙型肝炎、2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Fas、FasL、Bax、Bcl-2、Bcl-α及Bcl-XL的表达,用分子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mRNA、TNF受体(TNFR) 表达的阳性率及表达程度。结果:各种凋亡蛋白在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别,但促凋亡因子与抑凋亡因子相比,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TNF-α、TNFR阳性表达率在肝硬化组为90.9%、95.5%,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P<0.05,P<0.01)。结论:抑制促凋亡因子、阻止肝细胞大量凋亡对防治慢性肝炎重症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