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钟良军  袁祥民 《新疆医学》1999,29(3):129-130
对20例口腔粘膜扁平苔藓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脂质过氧化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OLP患者血中SOD的活性较正常人明显降低,而LPO含量较政常人明显升高。结果提示:SOD活性的降低和LPO含量的升高在OL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为OLP的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2.
颌骨畸形的正颌外科矫治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颌外科手术矫治颌骨畸形的方法。方法:对8例不同类型的颌骨畸形患者分别采用双颌手术(4例)、上颌单颌手术(1例)、下颌单颌手术(3例)矫治畸形。术式包括上颌骨改良式LeFortⅠ型截骨术、上颌扩展术(腭中缝骨切开术)、下颌骨矢状劈开术、下颌骨根尖下截骨术、颏成形术。结果:术后8例患者的面容和咬合功能均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结论:正颌外科技术矫治颌骨畸形是一种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和评价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牙龈炎及控制菌斑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单纯性牙龈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8例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对照组25例用0.9%生理盐水含漱,每天5次,1周后复诊。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的变化,并采集龈下菌斑,进行刚果红染色,镜检计数螺旋体、球菌等菌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牙周各项指数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1),镜检螺旋体计数减少,球菌、杆菌数量明显增加,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帕依固龈液作为一种治疗牙龈炎的口腔用药,可明显改善菌斑的组成,促进正常口腔生态环境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4.
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在牙周病局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牙周病患者82例,牙龈炎患者79例,单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对照组89例牙周炎患者,83例牙龈炎患者,用朵贝氏漱口水。两组均一周后复诊查牙周指数。结果治疗组治疗牙周炎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46%(P<0.01);治疗组治疗牙龈炎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9.02%(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可作为牙周病的局部用药。  相似文献   
105.
氢氧化钙用于根管消毒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对感染根管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改变。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以樟脑对氯酚为对照,分别记录两组封药前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氢氧化钙组显效率为83.33%,一次封药即可进行根管充填。樟脑对氯酚组显效率为5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两组在厌氧菌、链球菌和乳杆菌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氧化钙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菌药物,能很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6.
雌激素与牙周炎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一种进行性损害性疾病,且牙槽骨破坏吸收十分明显.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主要是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属于女性中老年人一种进行性退行性病变,雌激素减少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牙周炎与骨质疏松相关,尤其是与绝经期妇女的关系更为紧密,系统性骨质疏松造成的普遍性骨丧失可加速牙槽骨吸收.多项研究已表明,雌激素缺乏与牙周炎和骨质疏松这两种疾病的发生都存在着密切关系.该文就近几年雌激素缺乏与牙周炎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7.
背景:慢性根尖周炎症导致根尖周骨质破坏及缺损并不少见,若不能及时消除炎症终止骨吸收和牙龈组织的破坏,修复根尖周组织缺损,最终将导致牙丧失。脱细胞真皮基质和珊瑚羟基磷灰石在动物实验中常用于修复牙周损伤。目的:评价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两种材料联合修复根尖周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异体脱细胞基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联合修复根尖周组织缺损;对照组患者不植入任何材料。2组患者均行根尖切除及根尖倒充。修复后1周及6,12个月复诊,通过临床症状和 X 射线片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修复1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全部存活,因修整瘘管口周围炎性的肉芽组织导致的牙龈组织缺损已经愈合。在修复1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修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患者修复6个月后骨缺损区阴影基本消失,珊瑚羟基磷灰石颗粒间的透射影减小,出现有一定致密度的影像,提示有新骨长入;12个月后珊瑚羟基磷灰石颗粒密度已接近正常的骨组织密度,与正常骨组织之间有密度移行改变,逐渐与牙槽骨形成骨融合。异体脱细胞基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提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联合修复根尖周组织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from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LPS)刺激模拟炎症状态下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hPDLFs)的调控作用。方法 获取hPDLFs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通过qRT-PCR与CCK-8确定Pg-LPS的刺激浓度。将hPDLFs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100μg/mL Pg-LPS;低浓度组,1 ng/mL TGF-β1+100μg/mL Pg-LPS;中浓度组,10 ng/mL TGF-β1+100μg/mL Pg-LPS;高浓度组100 ng/mL TGF-β1+100μg/mL Pg-LPS。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hPDLFs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PDLFs的细胞周期;qRT-PCR检测hPDLFs的转录因子叉头盒p3(forkhead/winged h...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兔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结合模型,探讨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牙周炎组(B组),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牙周炎+动脉粥样硬化(D组),分别检测牙周指标、血脂指标及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于12周末处死动物,拍X线片观察实验牙(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牙槽骨吸收情况,观察升主动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B,D组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均高于A,C组(P0.01),X线片见实验牙牙槽骨吸收明显;C,D组血脂指标均高于A,B组(P0.01),病理见C,D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D组病变较C组更严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D组最高,C,B,A组依次减少。结论:牙周炎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可能与牙周炎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牙周致病菌在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情况,及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分布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患冠心病并伴有CP患者的龈下菌斑,采用Chelex-100法提取细菌DNA,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伴放线菌嗜血菌(Haemophi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H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福赛斯坦纳菌(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五种牙周炎相关致病菌.结果:44例冠心病患者的龈下菌斑中各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Pg 19(43.18%)、Ha 9(20.45%)、Pi 27(61.36%)、Fn 38(86.36%)、Tf 41(93.18%);轻度CP患者1例,Fn 1例(100%);中度CP患9例,其中Pg 6(66.67%)、Ha 2(22.22%)、Pi 7(77.78%)、Fn 9(100%)、Tf 8(88.89%);重度CP患者34例,其中Pg13(38.24%)、Ha 7(20.59%)、Pi 20(58.82%)、Fn 28(82.35%)、Tf 33(97%).结论:Tf、Fn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冠心病患者中CP的发病和进展可能有其特定的细菌学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