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17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224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的严重心脏缺血事件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MI)及ST段抬高MI〔1〕。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溃疡或者斑块破裂基础上血栓形成的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原因。近年有人提出局部和全身炎症可能在ACS发生、发展及并发症中起作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阻断 3 羟基 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 CoA)转变为甲羟戊酸 (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前体 ) ,从而显著减少胆固醇的合成。此外 ,他汀类药物能改善内皮功能失调 ,抑制内皮间黏附 ,稳定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112.
郑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6,11(3):201-203,234
现代医学模式的特征是根据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证据制定临床诊治指南。临床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再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和修订临床指南,从而使疾病的诊治达到一个最佳方案。通过对全球最有影响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制定和修订过程的回顾及分析,对我们了解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指南的重要性和现代医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意义。1NCEP ATPⅢ制定的临床证据自1995年至2001年NCEP ATPⅢ指南制定前,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S)、胆固醇事件复发的研究(CARE)、普伐他汀长期治疗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3.
目的了解我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在ACS治疗指南公布前后再灌注和药物治疗10年间的差异及对ACS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冠心病病房收治的950例ACS患者,分成指南公布前组(1995~1999年、A组)和指南公布后组(2000~2005年、B组)。分别对两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①共有950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69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441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47例,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6.4±10.3)岁和(67.2±10.5)岁。B组较A组住院时间(12.8±4.6)d比(20.5±8.5)d缩短(P均<0.001)。②近年来肝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和氯吡格雷的使用率明显升高(P均<0.001);阿司匹林和硝酸酯类药物临床使用率较高且无明显变化(P均>0.05)。③ACS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方式发生改变,溶栓治疗有下降的趋势(P>0.05),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明显升高(P<0.001)。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自ACS治疗指南公布后,住院的ACS患者肝素、β受体阻滞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和氯吡格雷的使用率明显升高,溶栓治疗有下降的趋势,而PCI明显升高。住院病死率有降低趋势(P>0.05),但距指南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14.
心力衰竭新临床试验的意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研究的重点是寻找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的比较及联合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与β1受体阻滞剂比较和新开发的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新证据.近年公布的几项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HF药物治疗临床试验,反映了HF药物治疗的进展,并回答了有关HF治疗中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5.
吕晓  程建昌  郑刚  刘斐 《吉林医学》2014,(5):986-987
目的:分析评价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一期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78例。结果:78例患者中77例获得3~36个月、平均21个月的随访,1例术后3 d出现大面积脑梗死。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49例,良24例,可4例。结论:一期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比较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酸抗体(A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及预测疾病活动性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和ACCP,比较它们单独或联合诊断RA的价值.分析RF和ACCP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ACCP对RA诊断的敏感度为80.2%,特异度为94.8%.ACCP+RF-IgG+RF-IgA+RF-IgM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49.6%,特异度为100.0%;ACCP在RA的非常早期、早期、中晚期的检测值分别为(123.56±98.45)、(193.28±113.46)、(349.49±104.65)RU/mL,随着疾病的进展,其检测值有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9,P〈0.05),而RF-IgG、RF-IgM、RF-IgA在不同疾病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7、1.547、1.368,P〉0.05)。ACCP和RF滴度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r=0.286、0.243,P〈0.05),与血沉、X线分期、病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RF联合ACCP应用可进一步提高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RF和ACCP与RA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34例腹部术后引发胃瘫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临床期间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瘫、肠鸣音恢复时间和置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9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腹部术后胃瘫可有效的缩短置管时间,促进患者胃瘫、肠鸣音等症状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对于老年患者更为适用,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氯胺酮能否降低咪达唑仑诱导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急诊危重呼吸衰竭成年患者,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MF)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MK)组,气管插管前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注入,然后MF组芬太尼2μg/kg静脉注入,MK组氯胺酮O.5mg/kg静脉注入,待患者达镇静状态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用药前和插管后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药物诱导气管插管后血压下降以MF组更明显(P〈0.01)。低血压发生率MF组为51.7%,MK组为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5,P=-0.01)。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应用氯胺酮可减少咪达唑仑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镇静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急诊危重需要紧急气管插管患者81例,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MF,n=41)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MK,n =40)组;气管插管前咪达唑仑0.05 mg/kg静脉注入,之后MF组芬太尼1~2μg/kg静脉注入,MK组氯胺酮0.5~1 mg/kg静脉注入,待患者达镇静状态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入室时、插管前和插管后10 min、插管后60 min的SBP、DBP、MAP、HR的变化,以插管后10 min为观察点,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MK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K组和MF组血压均有下降,SBP、DBP、MAP插管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血压下降以MF组更明显,插管后S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插管后两组HR均有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F组P<0.01,MK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下降幅度以MF组SBP最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下降幅度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10 min MF组有17例低血压,MK组有8例低血压,其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MF组为41.46%,MK组为2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ICU天数及28 d死亡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氯胺酮镇静可降低咪达唑仑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大学生抑郁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沈阳市某两所高校,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调查问卷对169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7.0%,以轻微至轻度抑郁为主,占72.8%;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无关(P>0.05),而与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