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目的 研究迷走神经在免疫系统至延髓内脏带 (MVZ)通路中的可能性 .方法 对雄性 SD大鼠行膈下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或假切断手术 ,存活 4wk后再经腹腔注入免疫刺激剂脂多糖 (L PS)或无菌生理盐水 (NS) ,3h后处死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 MVZ进行 Fos染色 .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腹腔给予 L PS后 ,MVZ可发现大量 Fos表达 ;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组大鼠腹腔给予 L PS后 ,MVZ内的 Fos表达量则明显减少 .结论 迷走神经参与外周免疫信息向中枢的传递 ,外周免疫信息可经迷走神经传至 MVZ,MVZ是“免疫 -脑通讯”的中继站 ,机体内存在“…  相似文献   
52.
易军  宁莫凡  邱建勇 《医学争鸣》2000,21(5):639-641
目的 观察肢体负压对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犬皮肤中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影响。方法 犬17只,随机分治疗组9只、非治疗组5只和正常对照组3只,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均将动脉制作左后肢缺血模型,治疗且在模型制作后14d,开始行患肢负压治疗10d(15min/次),非治疗组不做负压治疗,3组均行左后肢趾皮肤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结果 非治疗组皮肤中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正常对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在面神经撞击伤这一特定致伤条件下的表达特点, 结合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探讨GDNF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中可能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以撞击枪在10 m/s 撞击速度,715 J撞击能量下建立家兔面神经撞击伤模型,撞击后3、7、14、21 d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面神经元及周围面神经中GDNF mRNA的表达范围及表达特点,并对面神经元表达数量进行计数分析。结果:面神经受到撞击后在不同时间点的面神经元中均可检出强烈的GDNF mRNA表达,第7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第21天仍可见较高水平表达。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及正常面神经元均不表达GDNF mRNA。结论:GDNF是一种应激性表达的运动神经元营养因子,其表达特点与面神经撞击伤后的再生过程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表明它可能在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8Hz、90dB/130dB不同声压级次声作用对海马细胞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11组,即对照组,90dB次声作用1,7,14,21,28d组,130dB次声作用1,7,14,21,28d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8Hz、90dB/130dB次声作用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CA1、CA3和DG区细胞内NMDAR1表达。结果8Hz、90dB次声作用对海马各区NMDAR1表达的影响呈现下降→回升→显著增高→回落→恢复的变化规律;在所观察各组中.14d组海马各区NMDARl表达至峰值。8Hz、130dB次声作用对海马各区NMDAR1表达的影响与90dB次声作用效应相反,呈现升高→下降→显著下降→回升→恢复的变化规律;在所观察各组中,14d组海马各区NMDAR1表达降至最低点。结论8Hz、90dB/130dB次声作用后,大鼠海马细胞NMDAR1均有较为敏感的反应和可逆性变化。海马不同区域对不同声压级次声作用的敏感性具有一定差异性。这些变化可能影响海马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对哮喘发作时症状与功能的影响,探讨中枢神经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16只豚鼠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S)、激动剂组(Aurintricarboxylic-acid,ATA)与抑制剂组(PD98059)等4组,每组4只,采用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侧脑室注射MEK抑制剂(PD98059)与激动剂(ATA)方法,利用“U”型测压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对哮喘豚鼠行为学改变、呼吸阻力和气道渗出的影响。结果 PD98059组哮喘发生时行为学改变及呼吸阻力变化(41.2&;#177;2.9)Pa&;#183;s/L幅度较小,ATA组行为学改变及呼吸阻力变化(142.2&;#177;16.7)Pa&;#183;s/L幅度较大,与NS组(72.6&;#177;10.8)Pa&;#183;s/L比较有显著差异(t=13.858,P&;lt;0.05)。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对哮喘发生有一定作用,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6.
猴头菌及其提取物有关甾醇类化合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猴头菌固体发酵菌丝体醇提浸膏和水提浸膏甾醇类化合物成分的不同 ,探讨两者疗效差异的药化基础。方法皂化提取非皂化脂 ,利用薄层层析、反相HPLC对其中有关甾醇类物质进行检测。结果在醇提浸膏中检测到了较水提浸膏含量高的甾类物质 ,其中一种来自猴头菌菌丝体的甾醇类化合物 ,被初步鉴定为麦角甾醇。结论由于甾醇类化合物尤其麦角甾醇具有消炎、抗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所以麦角甾醇可能也是猴头菌的活性成分之一。醇提浸膏药效优于水提浸膏的原因可能与其含有较高量的脂类成分 ,特别是甾醇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翼腭神经节节前神经纤维在翼腭神经节中的形态、分布 ,以及与含不同神经活性物质的神经节细胞的关系。 方法 用顺行标记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 在翼腭神经节内 ,有大量的顺行追踪标记阳性神经纤维 ,呈篮状缠绕在神经节细胞周围 ,非常密集。免疫双标记法显示这些被顺行追踪阳性神经纤维包绕的神经元多呈 VIP、DβH和 NPY免疫反应性。在顺行追踪免疫反应性篮状神经纤维之间 ,还有 SP、CGRP、VIP、DβH、NP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 结论 翼腭神经节中 VIP(Ch AT)和 DβH、VIP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受到上涎核发出的节前神经纤维的调控  相似文献   
58.
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采用光化学诱导法制作脑梗死大鼠模型,于24h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制动组。前者每天进行水迷宫、转棒和滚笼训练,后者置于筒状网笼内限制活动。分别在1d,3d,7d,10d,14d取脑行免疫组化染色,每组每个时间点各6只,观察各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BDNF的表达。结果:1d两组梗死灶周围BDNF阳性神经元均明显增多;3d训练组较制动组有更多BDNF阳性神经元(P<0.01);随时间延长,BDNF阳性神经元减少,染色亦变浅,在7d两组梗死灶周围仅有少量BDNF阳性神经元;10d,14d两组梗死灶周围偶见BDNF阳性神经元;BDNF阳性胶质细胞在3d,7d,10d,14d大量表达,且康复训练组较制动组多(P<0.01)。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较高水平的BDNF。  相似文献   
59.
60.
哮喘豚鼠肺内MAPK的磷酸化及神经可塑性交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豚鼠哮喘后肺内神经可塑性交化及其发生部位。方法 成年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观察小鼠肺内ERKl/2和E1K的磷酸化变化。结果 哮喘组肺内ERKl/2和E1K发生了显著的磷酸化改变,从肺内支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均有较密集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以平滑肌外层和黏膜下层为主。此外,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lt;0.01)。结论 哮喘发病与肺内ERKl/2和E1K的磷酸化改变密切相关,并可能是导致哮喘持续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