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4篇 |
口腔科学 | 38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97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29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Typodont模型上分析MDD与MBT矫治器排齐阶段切牙的三维移动变化,为固定矫治器的改良及应用提供参考。以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为标准,硅橡胶取印模后,加入树脂牙和蜡制作相同的Typodont模型10副,MDD和MBT每组各5个样本。采用ATOS流动光学三维扫描仪,获得初始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以Typodont颌架底座定位确定数字化水平向、矢状向及垂直向三维坐标系。45℃恒温水浴下依次使用0.36、0.41、0.46 mm镍钛圆丝排齐20 min,每次水浴后扫描模型获得新的三维数字化模型。Geomagic软件以三维坐标系为重叠标志将每次水浴后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与初始数字化模型重叠,重叠后通过色图分析得出8颗切牙近远中切角点发生的三维移动变化。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水平向,37%的标志点负方向移动,75%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MDD组移动变化小的占81.5%;矢状向,91.7%的标志点唇向移动,83.4%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MDD组移动变化小的占73.3%;垂直向,所有标志点均为(牙合)向移动,86.1%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为MDD组移动变化小。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排齐阶段使用MDD矫治器具有轻力矫治的特点,并可缓解切牙唇向、(牙合)向的不利移动。 相似文献
82.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Beagle犬Ⅱ度根分叉病变的辅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主要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及提高新生骨组织密度,尚未见其对Ⅱ度根分叉病变组织学修复效应的报道。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组织学修复效应。方法:5只Beagle犬各取2颗下颌第4前磨牙颊侧作为实验区,建立Ⅱ度根分叉病变模型,分别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并在颊侧缺损龈方根面制备切迹作为参照点,高糖饲养8周。超声组行根面平整术,术后1周行低强度脉冲超声波(90mW/cm21.5MHz,200μs,1kHz)处理20min/d,对照组行根面平整术和假处理。6周后取实验区域组织制备脱钙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行根分叉区域组织测量分析。结果与结论:超声组根分叉区新生牙槽骨沿根面生长,根分叉区可见牙龈上皮;对照组根分叉区以结缔组织生长为主,可见大量牙龈上皮和少量新生骨组织。超声组新生牙槽骨胶原呈"红-蓝"相间,以红染为主;对照组呈现蓝染,即超声组的新生牙槽骨胶原较对照组成熟。超声组牙槽骨、牙骨质、牙周膜新生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90mW/cm2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可促进根分叉病变新生牙槽骨胶原成熟和改建。 相似文献
83.
背景: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均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但两者联合应用尚未见报道。目的:验证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应用诱导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体外分离、原代、传代培养与鉴定牙周膜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4代牙周膜细胞接种至六孔板中,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诱导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组、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组。采用碱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RT-PCR检测牙周膜细胞成骨相关基因Ⅰ型胶原、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通过低强度脉冲超声波、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低强度脉冲超声波+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后,体外培养的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中低强度脉冲超声波+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强(P < 0.05)。RT-PCR结果分析显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都可以上调Ⅰ型胶原、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P < 0.01),两者联合处理作用更为明显(P < 0.001)。结果初步提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均可以增强牙周膜细胞成骨能力,两者联合应用其成骨诱导能力更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4.
85.
背景:相对于纯钛来说,二氧化钛纳米管除了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及提高骨整合速度的能力外,还可以作为纳米储存器负载药物。目的:制备负载地塞米松的二氧化钛纳米管载药系统,检测其药物释放性能。方法: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采用滴加法在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负载地塞米松。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负载地塞米松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制备明胶/壳聚糖多层膜复合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及接触角测试检测明胶/壳聚糖多层膜结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负载地塞米松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涂覆明胶/壳聚糖多层膜后的药物释放性能。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二氧化钛纳米管结构完整,管径大小均匀,约为70 nm,排列整齐。明胶/壳聚糖多层膜结构完全覆盖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成功封堵二氧化钛纳米管管口。负载地塞米松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涂覆明胶/壳聚糖多层膜从第5层开始,接触角呈现一高一低交替变化的锯齿状。在最开始的3 h出现轻微的暴释现象,约32.7%的地塞米松释放出来,之后出现药物缓慢释放现象;24 h后,约52.3%的地塞米松释放出来;7 d后,仅有极少量药物从纳米管中释放出来,二氧化钛纳米管内保存的地塞米松为8.0%-10.0%。 相似文献
86.
88.
目的 采用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分析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的颅面硬组织结构特征,建立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的参考标准以指导正畸和正颌治疗.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对重庆地区高校学生中95例正常(牙合)人群(男性44例,女性51例,年龄18~23岁)的颅颌面硬组织标记进行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与法国地区正常(牙合)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取得了95例中国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Deliare头影测量分析法中各测量项目的 均值及标准差,分析得出中国重庆人与法国人颅面部硬组织结构的特征和差异.结论 建立了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89.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颌患者颅面部硬组织特征的Delaire头影测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分析骨性Ⅲ类正颌患者颅面部硬组织特征,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前正畸、模型外科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对33例骨性Ⅲ类正颌患者(18~39岁,ANB角<-4°)的颅颌面硬组织特征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AS9.0进行Tukey检验和ANOVA分析.结果 本研究发现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颌患者的颅面部硬组织特征可区分为低角型、高角型、上颌正常型和关节窝后移型,4组均数ANOVA分析发现,11项分析指标的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Delaire头方法可较全面识别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发育特征并进行相应的正畸-正颌诊断设计,利于术后疗效的稳定、协调,值得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单侧后牙反患者髁突正中关系位(centric relation,CR)与最大牙尖交错位(maximum intercuspation,MI)髁突三维偏移的特点,分析牙弓宽度对髁突偏移的影响,为单侧后牙反患者正畸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单侧后牙反患者33例与个别正常者33例,测量单侧后牙反患者牙弓宽度,使用架与髁突位置测量仪(measure condyle displacement,MCD)记录受试者CR位和MI位的髁突位置在三维方向的差异及咬合变化情况,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person相关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CR-MI不调的阳性率大于对照组(χ2=38.018,P=0.000)。2试验组反侧髁突CR-MI垂直向偏移量大于非反侧(t=2.719,P=0.010),两侧髁突CR-MI矢状向偏移量无统计学差异(t=-0.134,P=0.894)。3单侧后牙反组上牙弓宽度小于对照组(t=-4.008,P=0.000),2组间下牙弓宽度无统计学差异(t=1.653,P=0.103);试验组上下牙弓宽度差异与髁突CR-MI所有方向偏移量均无明显相关性。4试验组与对照组干扰发生率为90.91%与66.67%,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2,P=0.033)。结论:单侧后牙反患者中,上颌牙弓宽度不足对髁突CR-MI偏移有影响,其中对垂直向偏移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前应对髁突移位情况进行评估,以期在真实的下颌位置与咬合情况下做出合适的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