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79篇 |
免费 | 398篇 |
国内免费 | 1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篇 |
儿科学 | 120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255篇 |
口腔科学 | 118篇 |
临床医学 | 621篇 |
内科学 | 369篇 |
皮肤病学 | 31篇 |
神经病学 | 134篇 |
特种医学 | 16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4篇 |
外科学 | 458篇 |
综合类 | 1242篇 |
预防医学 | 569篇 |
眼科学 | 52篇 |
药学 | 536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538篇 |
肿瘤学 | 1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8篇 |
2023年 | 194篇 |
2022年 | 206篇 |
2021年 | 265篇 |
2020年 | 236篇 |
2019年 | 175篇 |
2018年 | 178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35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262篇 |
2013年 | 220篇 |
2012年 | 253篇 |
2011年 | 261篇 |
2010年 | 221篇 |
2009年 | 214篇 |
2008年 | 213篇 |
2007年 | 171篇 |
2006年 | 194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91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7篇 |
1960年 | 5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6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71.
胫骨平台骨折为膝关节常见骨折之一,骨折后所引起胫骨的形态改变主要为压缩、塌陷、劈裂,处理不当将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我科自2000年3月 ̄2005年12月手术治疗了43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迷路炎致突发性耳聋的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薄层螺旋扫描技术(小视野Fov=5cm,层厚1.0mm),进行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P)、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层面重组(MPR)和表面重建(SSD)各种方法的三维重建。结果:采用MinIP,MPR及SSD能充分显示骨性迷路,耳蜗,前庭,前、后、外三个骨性半规管,膜性迷路,蜗管(2.5周),球囊,椭圆囊,前、后、外三个膜性半规管的表面、分布形态及内部结构和病变密度、范围、形态、边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充分准确观测内耳迷路内部和表面的立体结构,并能充分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密度、边缘情况。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及疫源地的分布。方法从野外、餐饮店、农贸市场等场所采集食用淡水螺、陆生螺、蛞蝓、虾、溪蟹、鱼和青蛙,用组织捣碎匀浆法及过筛沉淀法检查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解剖检查野鼠心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7县(市、区)有5县(市、区)从野外捕获到福寿螺;3县从野外捕获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方形环棱螺和蛞蝓,检查均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7县(市、区)均未发现褐云玛瑙螺。6县(市)解剖褐家鼠、黄胸鼠、鼩鼱3种鼠,仅在1只褐家鼠的心脏和肺检获广州管圆线虫成虫8条。结论福寿螺在湖南南部地区分布广泛,首次证实湖南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1年至2007年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症的2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综合症临床表现为腹部手术后出现胃潴留,同时胃引流量大于800ml/d,并持续时间超过10d,有或无腹痛、肛门排气、排便。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24例病人均予保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2例因并发严重的肺部感染而死亡。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重要价值,消化道造影有重要意义,排除存在机械性梗阻后采取保守治疗效果满意,不可盲目手术。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研究基于PACS的以数字化影像征象分类为模块的教学系统及临床应用。方法在PACS系统中,允许每一权限医生对典型病例图像注释后按影像征象进行归类,然后存储于SQLSERVER2000服务器中,采用模块化管理方式,归类的影像征象按临床实践要求分析其病理过程、可能的疾病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在专业的显示器(或个人计算机)上,通过用户界面输入解剖部位/影像征象即可调阅相关图像进行教学,弘要时通过Intrartet或Interilet实现网络教学。结果 系统开放性、稳定性好,影像数据和信息能安全、无损的存储,传输速度快,操作互动性好。结论基于PACS的以数字化影像征象分类为模块的教学系统符合临床实践过程要求,具有直观、实用性强,操作简便,图像安全可靠等优点,便于临床影像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8.
目的:构建携带亚麻苦甙水解酶(lis)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导入SGC-7901细胞中表达。方法:提取木薯总RNA,PCR扩增lis目的基因,将该基因全长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构建重组质粒载体。用电穿孔法转染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lis-EGFP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用PCR检测lis转录水平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验证lis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pEGFP-N1-lis重组质粒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载体在SGC-7901细胞中获得了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lis和EGFP的双重活性。结论:通过基因克隆方法成功地构建了pEGFP-N1-lis重组质粒载体,并且在SGC-790细胞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探讨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可行性,并评价肿瘤根治效果及术后肛门功能.方法 分析2000年至2008年我院经选择的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病46倒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部手术遵循TME原则,肛门手术在直视下距病灶下缘2cm切断直肠黏膜和肛门内括约肌,经括约肌间隙向上游离达肛管外括约肌环上方与腹部手术会合,近端结肠与肛管完成端端吻合.前瞻性随访术后病人肿瘤复发与肛门排便功能状况.38例病人完成手术,并发症包括发生急性肺栓塞井死亡1例,盆底肌肉出血1例,吻合口漏4例.37例病人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8(24~96)个月.4例(10.8%)吻合口复发,其中2例死亡;2例同时肺、腹膜转移于术后20个月死亡;2例因肝转移分别于术后1 8、2 6个月死亡;2例因腹腔内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分别于术后14、17个月死亡.术后6个月肛门括约肌功能已比较满意.结论 经肛门内外括约肌同径路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是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性高,根治效果好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