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 探讨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210例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比较不同因素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全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30.5%,阳性淋巴结清除率为14.5%。性别、民族、年龄、肿瘤长径、侵犯周径、血清CEA、脉管瘤栓和肿瘤位置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组织类型、大体类型和分化程度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和分化程度是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因素中:分化程度大于浸润深度;肿块型与溃疡型,肿块型与浸润型的淋巴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组织类型和浸润深度是判断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其中大体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是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的淋巴结转移风险依次增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间行根治性切除并侧方淋巴结清扫的203例中低位直肠癌(距肛缘10cm以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0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清扫侧方淋巴结3349枚,平均清扫17枚/例,阳性淋巴结数221枚。侧方淋巴结转移度为6.6%(221/334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肿瘤长度、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侵犯周径、术前CEA、脉管癌栓、上方淋巴结转移与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低龄、低分化、浸润型、T4期及存在上方淋巴结转移是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低龄、低分化、浸润型、T4期及存在上方淋巴结转移等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由于具有较高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概率.采用选择性侧方淋巴清扫的手术方案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3.
探究脾切除对Ⅲ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2010年1月—2020年1月,41例Ⅲ期AEG患者分为2组,A组(n=20)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脾切除术,B组(n=21)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免疫功能、预后。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Ig A、Ig G、Ig 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B组Ig A、Ig G、Ig M均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6个月后,B组CD4+、CD4+/CD8+高于A组,B组CD8+低于A组,两组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1年生存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相似文献   
24.
25.
国际文摘     
HPV16足以诱导转基因小鼠舌根发生鳞状细胞癌HPV相关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主要发生于扁桃体和舌根部,但是出现这种部位特异性的原因仍然未知。作者研究了HPV16转基因小鼠中口腔和咽部病变的分布,其中所有HPV16早期基因的表达均通过细胞角蛋白14(Krt14)基因启动子靶向角化鳞状上皮细胞。在30周龄时,100%的小鼠在多个部位出现了低度和高度上皮内异常增生。20%的动物发展成浸润性癌,这种癌与舌周乳头有关,仅限于舌根。  相似文献   
26.
下颌骨骨折是最常见的颌面骨折,主要由交通事故引起。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征包括咬合错乱和下颌骨功能丧失。全景片通常用于孤立病变的诊断,而CT是所有面部创伤的首选诊断工具。目前尚无为不同类型下颌骨骨折定义的标准分类系统。治疗方式包括基于解剖区域和骨折严重程度的保守方法或手术治疗。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阐明下颌骨骨折的病理生理学性质,并描述诊断下颌骨骨折的影像学技术和治疗指征。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神经/脉管浸润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探讨神经/脉管浸润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01-01-2011-12-31,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2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有神经/脉管浸润分为神经/脉管浸润组(PVG) 42例和非神经/脉管浸润组(nPVG) 184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特点及预后.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与结直肠癌神经/脉管浸润具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与神经/脉管浸润密切相关,均P<0.05;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神经/脉管浸润与患者生存率具有相关性,均P<0.01.PVG与nPVG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5%和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06,P<0.001;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2.3%和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2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和神经/脉管浸润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 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是影响结直肠癌神经/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浸润深度和神经/脉管浸润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41例维吾尔族、58例汉族结肠癌组织标本及距癌组织5 cm以上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情况并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术后复发转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维吾尔族患者中青年、分化差、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比值比分别为68.3%(28/41)、73.2%(30/41)、70.7%(29/41)、36.6%(15/41),汉族分别为43.1%(25/58)、48.3%(28/58)、48.3%(28/58)、15.5%(9/58),两民族间比值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和Vimentin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8%(36/41)、86.2%(50/58)(P0.05)和9.76%(4/41)、3.45%(2/58)(P0.05),癌旁组织中的E-cadherin阳性表达为100%,而Vimentin未检测到表达,两者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81,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术后复发转移相关(P0.05),Viment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复发转移相关(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可出现一定程度的EMT.联合检测结肠癌患者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组织EMT状态并预测结肠癌病程和复发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29.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以提高结直肠癌根治疗效。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3年455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Dukes’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分别行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与局部复发密切相关,而Dukes’分期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肿瘤部位、Dukes’分期是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Dukes’分期是术后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位于直肠伴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30.
大肠腺瘤系一重要的癌前病,积极诊治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手术切除大肠腺瘤时,寻找肿瘤常遇到困难。为了腺瘤的准确定位,我们采用了术前经结肠镜用美蓝染色定位的方法,结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 1995~1997年我院收治的大肠腺瘤患者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6~68岁。肿瘤生长部位:乙状结肠11例,横结肠2例,升结肠4例。单发者14例,多发者3例(肿瘤2个者1例,3个者2例)。肿瘤直径:<1cm者5个,1~2cm者15个,>2cm者2个。手术后病理检查有6例(35.3%)恶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