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口腔颌面颈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颈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病因、临床诊断、围术期准备及救治等.方法回顾近三年我院颌面创伤整形外科收治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6例,分析其形成原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受伤血管周围有明显漩涡形成;并根据患者病情行CTA、MRI、DSA及经股动脉插管造影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6例患者中有2例行局部组织清创,并结扎受损血管,1例因颈内动脉闭锁行保守治疗、1例应用介入法行支架植入封堵治疗,其余患者均采用修补或结扎受损颈外动脉的方法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无意外死亡,未出现其他新的明显并发症.结论创伤是造成颌面颈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主要原因;对急诊患者而言,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常具有发病急、症状重、潜在危险性高、并常伴有邻近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张口受限及骨折等症状;对常规入院患者,其假性动脉瘤症状常被其他症状所掩盖,具有隐匿性较强、易被忽视的特点.故临床上应密切结合致伤原因、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影像学检查等,即可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而及早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牙合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观察期内不经任何治疗,作为对照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较术前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口腔功能间隙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可使口腔功能间隙明显减小,术后应防止发生舌咽功能紊乱,并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83.
骨牵张技术治疗下颌骨获得性畸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用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下颌骨获得性畸形的方法和经验,方法:7例因下颌骨创伤或肿瘤切除后遗留下颌骨畸形患者,采用新型内置式骨牵开器进行骨牵开术,术后潜伏期为7天,牵引节律为1mm/天,2次/天,牵引结束后固定6—8周。结果:7例患者的咬合关系和面形均得到理想恢复,最大牵张距离为3cm,最小距离为9mm,伤口无并发症。结论:骨牵引延长技术可以很好地适用于下颌骨骨折错位愈合或骨缺损患者,尤其适用于软组织不足,不易覆盖植骨的患者,此外,不需要另取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84.
目的 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专家咨询法(Delphi technique)建立颌面部损伤严重度的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AHP法将颌面部损伤按解剖和功能两个方面分层建立指标体系,对每个指标按损伤程度分级.应用Delphi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评分,求出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将其与评价指标的程度分级相结合,即获得了颌面部损伤严重度的评价方法.选取60例颌面部创伤患者,按照所建立的方法分别对解剖损伤和功能损伤进行损伤严重度评分,将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建立了颌面部损伤严重度评价系统MFISS,MFISS=∑mi=1Ci.Pi(Ci为第i评价目标的组合权重系数,Pi为第i评价目标的损伤程度).解剖损伤和功能损伤严重度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r=0.674,P<0.01).结论 Delphi法和AHP法相结合是建立颌面部损伤严重度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下颌骨单侧牵张成骨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24只行单侧下颌牵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牵张速率为0.5mm×2次/天(1mm组);另一组为0.5mm×4次/天(2mm组),间歇期均为5天,牵张长度均为10mm。在牵张完成后0周、2周、4周、8周时每组各处死3只动物,最后一只处死做对照。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牵张区含下牙槽神经组织块做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张区神经大体观察均可见直径变细,组织学上可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表现为髓鞘肿胀、层状分离和断裂、轴索数目减少,但神经外膜、束膜仍完整,随着时间延长,发生修复性变化。结论:下颌骨牵张成骨后下牙槽神经发生退行性变,但在合适的牵张速率下是可逆的,随时间延长可以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B超与X线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体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3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颈动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结果颈动脉体瘤具有特征性的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血管造影、B超检查均可见肿瘤血供丰富,颈动脉分叉张开,呈握球状改变;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度高;还可了解颅内血管交通情况。结论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血管超声多普勒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正确评价willis环状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进行合理的Matas训练以及选择适当的术式,对于颈动脉体瘤治疗和减少并发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7.
就正常皮肤和毛细血管瘤区皮肤的光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正常人皮肤光反射曲线由两个部分组成,转折点约位于570nm处;而毛细血管瘤区皮肤光反射曲线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曲线在580nm处形成明显转折.提示用大于570nm波长的激光治疗皮肤毛细血管瘤,皮肤的损伤要比波长小于570nm时小,从而为选择能最少损伤上皮组织的有效治疗激光波长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的MRI表现及其在颞下颌关节病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用多功能生物撞击机以10 Mpa的气压推动撞击杆,使0.845 kg的钢质圆柱形抛射体以(18.46±0.31) m/s的撞击速度在开口状态下撞击山羊颏部,撞击能量为139.2~148.8 J,间接造成幼年山羊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间接性损伤,分别于3 h、7 d、 2 周、1 月及3 月行MRI检查,采用斜矢状闭、开口位梯度回波T1W/3D/WATS、自旋回波PDW/TSE、T1W/SE和T2W/TSE序列及冠状闭口位T1W/3D/WATS、PDW/TSE扫描观察TMJ结构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通过组织学观察可见间接性创伤可导致幼年山羊TMJ损伤,早期表现为髁突表面软骨碎裂,关节盘挫裂和移位,关节间隙减小及关节腔内有出血,损伤后期可见髁突表面软骨破坏,关节盘畸形,关节间隙减小.MRI可较清楚的显示上述改变.结论: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可导致幼年山羊TMJ软、硬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变化,MRI能全面地观察TMJ损伤后组织改变,对颞下颌关节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9.
髁突骨折4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对本院1984-2003年20a间498名髁突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20年 间498名髁突骨折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特点以及合并损伤情况。结果:髁突骨折男性多于女性,发病 年龄高峰为21-30岁,原因以交通事故居多,占47.99%。髁突颈部是最常见骨折部位,骨折片成角移位达56. 03%,下颌骨颏部是伴发髁突骨折最常见的部位。结论:髁突骨折中男性好发,交通事故是首要原因,髁突颈部最 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90.
种植型弹性牵张器的研制与初步牵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研制新型种植型弹性牵张器。方法:采用纯钛制作中空的两段式种植型牵张器,将镍钛记忆合金弹簧置入其内,利用镍钛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功能所产生的回复弹力,实现自动连续牵张。在犬头颅标本的下颌骨制备3cm长,6mm高骨传送盘,植入种植型弹性牵张器,行牵张实验。结果:各加工部件符合设计要求。骨传送盘被成功牵开,稳定性可靠,牵张器无破损,可达到预期牵张效果。结论:种植型弹性牵张器机械强度高,操作简单,可实现全埋置自动连续牵张成骨,符合牵张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