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金骨威骨粉用于上颌窦底提升后植骨的可行性.方法:在兔上颌窦底提升动物模型中植入金骨威和自体骨进行对照研究.用影像学和组织形态学的方法评价植骨后不同时期的效果.观察灰度值、成骨细胞数量、新生骨面积和金骨威材料的剩余面积,对金骨威植骨后的成骨过程做一阐述.通过自体骨植骨后获得的各项数据,比较金骨威与自体骨之间成骨的差异.结果:金骨威植骨区在2周时灰度值很低,随着时间的增加,灰度逐渐上升,在12周时与自体骨无明显差异.在金骨威植骨区成骨细胞数目随着时间的延长,成骨细胞数量逐渐降低.12周时,金骨威植骨区和自体骨植骨区的成骨细胞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金骨威植骨区的材料剩余面积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且降解速度相对较快.结论:在兔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模型中单独使用金骨威作为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背景:壳聚糖作为医用金属表面的涂层材料可以有效改善其生物学性能,但单纯壳聚糖存在自身生物活性与成骨诱导能力不足的问题;氧化石墨烯能够提高多种聚合物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并具有促进成骨分化的作用,将两者结合得到的涂层材料可能具有更好的生物性能和成骨活性。目的:构建氧化石墨烯改性的壳聚糖复合涂层材料,分析涂层材料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并进一步分析涂层材料对成骨细胞增殖、黏附和成骨分化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钛片表面进行处理,在钛片表面形成硅烷基团,然后利用戊二醛使壳聚糖与硅烷基团形成交联,分别制备单纯壳聚糖涂层与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涂层。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量系统表征涂层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及亲水性能。将大鼠成骨细胞直接接种于两种涂层材料表面,通过CCK-8实验、扫描电镜和半定量PCR分析材料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细胞铺展与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测得氧化石墨烯片层的厚度为2 nm左右;扫描电镜下可见,两种涂层表面均光滑致密,其中壳聚糖分子紧密排列,氧化石墨烯能够均匀分布于壳聚糖中,同时由...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检查对下颌管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为避免在外科手术中造成对下牙槽血管神经束的损伤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对50例(男28例,女22例)牙列部分缺损的种植患者(年龄19~76岁,x±s=39.76±14.07)进行颌骨CBCT检查并测量下颌后牙区下颌管的三维位置。结果:通过测量得到下颌管同以下指定区域的距离得出:下颌骨的高度从前往后逐渐降低,宽度逐渐增厚,磨牙区下颌管在下颌骨的舌侧行走,在前磨牙区逐渐向颊侧移行,下颌管到下颌骨下缘的距离为(8.45±2.29)mm,下颌管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为(14.90±2.95)mm。结论:通过CBCT测量得到下颌管及下颌骨的形态学数据,对种植术前确定下颌管的解剖位置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种植体存留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2003-11—2016-05间,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定期规律随访至2018-03,用寿命表法统计累计存留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共393名患者接受了后牙区上颌窦底提升术,植入共计822枚种植体。寿命表法分析显示,种植体1、3、5、10年的累积存留率分别为99.39%、98.60%、97.76%、97.14%。多因素分析显示,种植体直径、牙周炎、植入扭力、吸烟、中央螺丝状态异常是患者种植失败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上后牙区垂直向骨高度不足的一种稳定、可靠的骨增量手术,10年累积存留率超过97%。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矫正后,多因素分析显示,种植体直径、牙周炎、植入扭力、吸烟、中央螺丝状态异常可以预测种植体失败。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CBCT评估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及上颌窦状况,评价其指导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上后牙缺失且经CBCT检查确认,需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BCT信息制定手术方案。同期植入种植体85枚,延期植入11枚,术后68月完成上部结构修复,修复后3、6、12月定期复查。结果:手术过程中未出现黏膜穿孔,术后随访中未出现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松动脱落;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未出现明显骨吸收,患者未诉主观不适。种植手术成功率及随访期间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结论:CBCT可为侧壁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提供全面可靠的指导,术前精确测量与检查,对提高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即刻种植的临床应用及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即刻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及软组织的美学形态。方法:30例患者共35个牙位拔出患牙,同期植入种植体35枚,种植手术过程中测量并记录牙龈附着高度及骨水平高度,种植3~6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测量上述指标,同时拍摄根尖片,计算牙槽骨吸收高度,按常规取模、戴牙,对比牙龈附着手术前后美学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所有种植体二期均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后9个月牙槽骨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量分别为1.2mm和1.0mm。种植修复后3个月牙龈乳头近、远中牙龈附着退缩量分别为0.45mm和0.43mm,患者满意度达97%,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即刻种植临床效果与常规种植无明显差异,软组织美学更佳,可以进行推广和应用,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植骨的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技术(OSFE)在牙槽嵴重度萎缩(当RBH<8 mm)的上颌后牙区种植方案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既往于本院施行不植骨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的病例资料,观察上颌窦底黏膜提升术后同期种植体植入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期内通过OSFE技术在34位患者植入种植体42颗。术前X线片测量的平均余留牙槽嵴高度(RBH)7.41 mm,新骨平均生成高度为2.22 mm,现窦底提升区域有新骨形成的比例为92.3%。种植体植入术后随访观察3~39个月,种植牙成功率100%。结论:使用OSFE技术行上颌窦底黏膜提升不植骨的术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缺损种植体周围的生物电阻抗信息。方法:在6只杂种犬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近中窝即刻植入同型种植体,建立非骨缺损模型与不同面积的骨缺损模型,测量生理状态下种植体到对侧口角之间的电阻抗值,对比骨缺损组与非缺损组之间的电阻抗值,以及不同面积骨缺损组之间的电阻抗值。结果:非缺损组电阻抗值大于骨缺损组(P<0.05),骨缺损面积大者电阻抗值小(P<0.05)。结论:电阻抗可用来反映种植体周围有无骨缺损以及区分骨缺损面积大小。  相似文献   
19.
在二十世纪以前,美国绝大多数牙医的临床技能是在私人牙医开设的盈利性学校进行培训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最早的社区牙科教育,但当时尚无这个概念。这种教育存在的弊端是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大学教育,得不到系统的科学训练,技能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这种情况下的牙科学与其说是专业,不如说是技能交易。”在牙科教育领域进行了开创性工作的William J.Gies医生这样评价社区牙科教育的历史[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