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灸治疗不同神经节段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治疗 ,以针刺为主 ,疗效肯定。但由于本病的复杂性和治疗方法的不当 ,给一部分患者造成了不可逆的后遗症 ,如鳄鱼泪、口角倒错、面肌痉挛等。因此 ,如何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减少后遗症 ,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从1 988年至今 ,在治疗面神经炎过程中 ,用传统方法治疗与根据病症在不同的神经节段运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 .定位诊断及症状面神经从面神经核到面肌的行程中 ,因损害部位不同 ,症状也就各异。依据面神经炎的不同症状 ,可将面神经分为以下几个节段。A段 茎乳孔…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脂多糖(LPS)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PDLFs,MTT法筛选茶多酚浓度梯度,再分别用LPS(1μg/ml)和LPS(1μg/m1)+茶多酚(10μg/ml、50μg/ml、100μg/ml)刺激HPDLF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TNF一α、IL-6分泌。结果:LPS可显著诱导HPDLFs凋亡,上调TNF一α、IL-6表达。茶多酚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细胞凋亡和TNF-α、IL-6表达,且呈量效依赖性。结论:茶多酚可通过有效降低LPS诱导的细胞凋亡和TNF一α、IL-6表达。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双硫仑(DSF)和顺铂(CDDP)联合使用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 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2μmol·L-1DSF组、60μmol·L-1CDDP组和联合组(60μmol·L-1CDDP+1、2和4μmol·L-1DSF)。MTT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铂(Pt)水平。结果: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作用72 h后,与60 μmol·L-1 CDDP组比较,联合1组(60 μmol·L-1CDDP+1 μmol·L-1DSF)、联合2组(60 μmol·L-1CDDP+2 μmol·L-1DSF)和联合3组(60 μmol·L-1CDDP+4 μmol·L-1 DSF) MDA-MB-231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作用24 h后,与60 μmol·L-1 CDDP组和2 μmol·L-1 DSF组比较,联合组(60 μmol·L-1CDDP+2 μmol·L-1 DSF) MDA-MB-23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CDDP组比较,联合组(60 μmol·L-1CDDP+2 μmol·L-1 DSF) MDA-MB-231细胞中ROS水平升高(P<0.05)。ICP-MS检测,与CDDP组比较,联合组(20 μmol·L-1CDDP+0.625 μmol·L-1 DSF) TNBC MDA-MB-231细胞中Pt水平升高(P<0.05)。结论:DSF与CDDP联合使用能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提高MDA-MB-231细胞中ROS水平和Pt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头皮针埋线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头针组、药物组,并设立正常组。头针组选取"百会"旁"舞蹈震颤麻痹区"埋线,药物组用L-dopa制成悬浮液灌胃。治疗30d后,进行行为学观察;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头皮针埋线能使模型大鼠脑组织中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NO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SOD的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其行为学和脑组织形态学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头皮针埋线对帕金森病大鼠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具有调整作用,对脑组织细胞形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5.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实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32例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和用药的患者接受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选择穿刺血管,确立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对穿刺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引导,并对导管末端进行初步定位.结果 32例患者均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穿刺引导时间为22 s~19 min,30例1次穿刺成功,1次成功率为93.75%.结论 彩超引导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患者男,78岁.体瘦,高血压史10余年.气喘夜间加剧不能平卧,临床以支气管哮喘收住入院.行腹部常规检查至膀胱上方见梅花状囊性包块,彩色多普勒示囊性包块内五彩相间的血流信号.由此行腹主动脉检查,使用MyLab90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 MHz.声像图表现:腹主动脉近分叉段见2处梭形扩张,近心端1处稍大,直径3.4 cm,远侧端1处稍小, 直径2.6 cm.  相似文献   
27.
肠易激综合征(IBS)病因复杂,中医药因其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治疗IBS,不仅疗效高,而且不良反应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IBS主要临床类型,痛泻要方(TXYF)是当前IBS-D基础与临床研究最热门的中药处方,但其科学内涵需要深入发掘,通过对近年来TXYF治疗IBS-D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为今后TXYF基础与临床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
患者男,42岁.两年前曾有左足底外伤史,足底感不适并渐形成肿块,未经治疗,近数月来肿块渐大.外院诊断为左足底"湿疣",经冷冻治疗无效来诊.查体见:左足底内侧自拇趾根部至足跟见大片暗红色肿块,边界不清,表面凹凸不平,并可见多枚暗紫红色结节,质硬,部分破溃.超声显示:左足底内侧见一巨大较低回声区域,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多条弯曲状低回声带,形似窦道,自病灶深部向表皮延伸形成破口,病灶侵及表皮、脂肪层及肌肉层,未侵及骨组织.肿块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血流粗细不一(图1).频谱多普勒显示血流为低速高阻血流,RI:0.82.超声诊断为左足底肿块,考虑为软组织恶性肿瘤.临床考虑为卡波济氏肉瘤.实验室检查:HIV(-).对局部进行组织活检,病理显示:表皮增生,表皮中下部肉芽肿改变,可见一片聚集褐黄色颗粒状物,周围中性粒单核细胞,有些部位有多核巨细胞,有些部位以浆细胞为主,考虑为放线菌感染引起的足菌肿. 讨论 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各种生态环境中,在正常人体内寄生,一般不引起疾病,但是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伴有细菌感染时便可引起发病.放线菌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主要侵犯颌颈部和胸腹部.  相似文献   
29.
谢潇侠 《甘肃医药》2011,(10):604-60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7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4例,采用针刺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133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48例,有效62例,无效5例;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21例,有效99例,无效11例。两组治疗在疗效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康复等综合措施治疗尘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尘肺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康复组、综合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针刺组:取肺俞、膈俞、心俞、中府,加辨证取穴,肺燥津亏加太溪、太渊;痰浊壅肺加天突、膻中、尺泽;痰热郁肺加丰隆、合谷、列缺;肺肾气虚加肾俞、膏肓。中药组:1期尘肺用四君子汤,2期用四君子汤加二陈汤,3期在2期的基础上加水蛭、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康复组:以呼吸功能训炼和有氧训练为主。综合组:在针灸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和康复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以上治疗除中药组每日2次,每次服用250 mL外,其他各组每日治疗1次,10次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各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临床症状、血氧饱和度、6分钟步行测试及血清铜蓝蛋白相对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功能,综合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0)、1秒率(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中药组、康复组变化不大(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中药组、综合组高于康复组(P<0.05)。血氧饱和度、6分钟步行距离、血清铜蓝蛋白相对含量等指标综合组、针刺组、中药组均优于较对照组(P<0.05),康复组变化不大(P>0.05)。结论:针刺、中药对尘肺病疗效肯定,但综合治疗疗效优于任何单纯治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