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9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2篇 |
口腔科学 | 29篇 |
临床医学 | 41篇 |
内科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36篇 |
外科学 | 22篇 |
综合类 | 90篇 |
预防医学 | 3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34篇 |
中国医学 | 22篇 |
肿瘤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题释义:骨组织工程支架:常用于骨修复,采用磷酸钙水泥、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为原料制备,可负载生长因子、细胞、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膜缓释系统:是近年骨组织工程领域一种具有很大应用潜力的缓释系统,能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延长药物治疗时间窗。背景:修饰生长因子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在骨修复材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生长因子释放过快导致复合支架仅能在早期促进骨修复,镀膜工艺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目的:制备Mg-F膜/淫羊藿素/β-磷酸三钙支架,表征该支架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β-磷酸三钙支架,通过低能电子束沉积技术制备淫羊藿素膜/β-磷酸三钙支架,再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Mg-F膜/淫羊藿素膜/β-磷酸三钙支架,检测支架的微观结构、孔隙直径、孔隙率、丝径、抗压强度及元素组成,并分析淫羊藿素的结合力和缓释性能。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β-磷酸三钙支架、淫羊藿素/β-磷酸三钙支架与Mg-F膜/淫羊藿素膜/β-磷酸三钙支架浸提液共培养,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上述3种支架共培养,加入成骨诱导培养基,利用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β-磷酸三钙支架结构较为规则,孔隙连通率好;淫羊藿素膜/β-磷酸三钙支架表面有较为致密的淫羊藿素膜覆盖原微观孔隙;Mg-F膜在淫羊藿素膜表面沉积,留下较为粗糙、疏松的表面,存在微观孔隙;3种支架的孔隙直径、孔隙率、丝径、抗压强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Mg-F膜/淫羊藿素膜/β-磷酸三钙支架的淫羊藿素结合力优于淫羊藿素膜/β-磷酸三钙支架(P < 0.05),且淫羊藿素缓释更持久;③CCK8检测结果显示,3种支架浸提液不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茜素红染色显示,成骨诱导21 d时,Mg-F膜/淫羊藿素膜/β-磷酸三钙支架组和淫羊藿素膜/β-磷酸三钙支架架组钙结节数及钙结节成熟度优于β-磷酸三钙支架组;④结果表明,Mg-F膜/淫羊藿素膜/β-磷酸三钙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促成骨能力、药物结合力及缓释性能。https://orcid.org/0000-0001-6569-4865(薛鹏)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缓释材料;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考察医疗纠纷发生前期的精确处置与化解策略,焦点集中在对医疗服务补救策略的释义进行方法学及必然性和意义的探究上。方法从医师角度将医疗服务补救策略实施方法加以分类,五种展开方式及人文特征:权责逻辑;利益与伤害伦理逻辑;经济与交易逻辑;技术权威;回避与机遇展示。结果展示方法在人文影响方面各具优劣,反应了责任、消费、效果、争议的各个视角,并以伦理公平加以讨论。结论医疗实践过程需要与时代政治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念重塑。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补片固定与否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9年5月18日至2023年3月30日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的434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数据,依据术中补片固定与否分为补片固定组(95例)与补片不固定组(339例),统计学方法分析TAPP术补片固定与否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血清肿、切口感染、慢性疼痛及复发的影响。 结果补片固定组疼痛评分为(2.05±0.755)分,补片不固定组疼痛评分为(1.06±0.600)分,补片固定组术后疼痛程度较补片不固定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肿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补片固定组与补片不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补片固定组为6.3%,高于补片不固定组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片固定与否对TAPP术后1年的复发率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PP术补片固定与否不影响早期疝复发,补片固定会增加术后疼痛及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因此,对于一般的腹股沟疝而言,TAPP术中无需进行网片固定。 相似文献
104.
105.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科研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保障。统计分析结果是科研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论文价值的重要载体以及论文水平的集中体现。本文对《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投稿过程中存在的统计学错误进行总结,分别从统计描述常见错误和统计推断常见错误两方面进行认真梳理和细致分析,并提出相应修改方案。希望能够为作者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引起期刊编辑和审稿专家的重视,从而提高论文质量和期刊水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全面分析近10年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科学成果,了解其新兴的研究趋势,为其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相关文献;使用Excel 2019和Cytoscape管理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有2751篇相关文献被纳入研究,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肝癌研究出版物数量已经具备了较大的规模,虽然有波动,但是总体是呈增长趋势。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但是不同研究团队之间合作较少。吴孝雄是近年来是中医药治疗肝癌研究领域最活跃且非常有潜力的作者,发文量最多并且爆发力最强。至今处于前沿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医外敷防治肝癌疾病、中医药联合射波刀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肝癌证候以及肝癌中医量表的规范化研究、中药复方或者中药单体治疗肝癌的机制探索研究、中药复方以及中药单体质量控制评价研究。临床研究依然是未来的研究热点,与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将成为中医药治疗肝癌领域的新兴趋势。结论 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分析,初步展示了近十年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为该领域...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 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肾移植受者血脂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随机选取的6例肾移植受者给于连续4d的ACTH肌注治疗(1mg/d)。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ACTH治疗后均有明显的血脂变化.其中总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分别减少了11%~17%不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了22%。肾功能有所改善,血肌酐下降11%。结论ACTH的短期治疗能够影响肾移植受者的脂质代谢,并且有助于移植肾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COX-2、MMP-2和MV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三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5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COX-2、MMP-2和MVD的表达,分析其与性别、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的关系,并随访观察不同COX-2、MMP-2和MVD表达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OX-2、MMP-2和MVD的高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COX-2和MMP-2阳性生存率低于阴性生存率;MVD高密度组的生存率低于低密度组。结论:COX-2、MMP-2和MVD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的可行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建立人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5-氟尿嘧啶(5-Fu)为诱导药物,LS174T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利用浓度递增诱导法,建立LS174T/5-Fu多药耐药细胞系.MTT法测定药物敏感性,光镜、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及RT-PCR等方法观察其生物学特征及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RP)mRNA表达.结果 历时6个月成功建立人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系LS174T/5-Fu,对5-Fu耐药指数为40.24,且与羟基喜树碱、顺铂、依托泊苷和脱氧氟尿苷等多种化疗药物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倍增时间较亲代细胞延长;细胞周期发现其G1和S期细胞增加,G2期细胞减少;MRP mRNA表达增高.结论 LS174T/5-Fu细胞是一种可靠的人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系,该细胞系的建立为深入研究5-Fu诱导人结肠癌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