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确诊慢性泪囊炎的患者,在排除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狭窄后施行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术后随访7~18个月。【结果]52例术后获得痊愈,随访期间无复发。5例患者因造口窄小,续行造口扩大术后痊愈。【结论】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较好手段,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到2016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院急诊科因"胸痛、胸闷"为主诉的168例就诊患者,按照心电图、心肌酶学变化及临床表现分别ACS组(UA、NSTEMI、STEMI)50例和对照组118例。所有入选的病人均完成血常规、心梗组合等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本研究入选168例患者,年龄范围20-90(65.59±11.21)岁,男性76例(45.24%);其中ACS组患者年龄在(68.98±13.11)岁,男性比例62%,高血压患病率64%,糖尿病患病率34%,高脂血症30%,吸烟率38%均高于对照组患者,ACS组红细胞体积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1.96±4.51)vs(85.41±9.44),P0.05]。ACS各亚组较对照组均值明显升高,STEMI、NSTEMI组较UA组红细胞体积有所升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TEMI与NSTEMI组红细胞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血液中红细胞体积可评估ACS严重程度,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舒芬太尼用于PCIA的安全有效浓度。方法选取90例拟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3组镇痛泵配方均为相应浓度舒芬太尼及地塞米松1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A组舒芬太尼浓度为1.5μg/kg;B组舒芬太尼浓度为2μg/kg;C组舒芬太尼浓度为2.5μg/kg。3组镇痛泵均设置为维持剂量2mL/h,首次负荷剂量3mL,单次自控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3组术后24、48h的镇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B、C3组患者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效果最弱。A、B、C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浓度为2.0μg/kg的舒芬太尼用于PCIA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是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7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64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们自2001年5月~2002年5月用黄芪注射液合前列腺素E_1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CRF)64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64例均符合CRF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37~72岁,平均53.4岁。慢性肾炎34例,慢性肾盂肾……  相似文献   
75.
"龙牡壮骨咀嚼片"对"阳虚"症大鼠骨代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鹏  沈凯  刘汴生  朱军 《中国药师》2005,8(12):985-987
目的:探讨"龙牡壮骨咀嚼片"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8只,氢化可的松im 20 d建立"阳虚"症骨质疏松模型.以该制剂为代表药,以0.9%氯化钠溶液为空白对照.模型大鼠随机分成"龙牡壮骨咀嚼片"高、低剂量组、"龙牡壮骨颗粒"组及模型对照组,给药60d,观察对骨代谢的影响.结果:"龙牡壮骨咀嚼片"能显著增加"阳虚"模型大鼠的体重和血磷水平(P<0.05~0.01),能显著提高骨质密度、骨干重、灰重及骨钙含量.且"龙牡壮骨咀嚼片"高剂量组的骨干重、灰重比"龙牡壮骨颗粒"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龙牡壮骨咀嚼片能显著增加经氢化可的松诱导造成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体重及骨质密度和血磷水平(P<0.05~0.01),提示"龙牡壮骨咀嚼片"确有促进钙、磷吸收,增加大鼠骨盐含量及骨质密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后肾下段下腔静脉CT静脉造影(CTV)血管壁形态的改变,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后规范抗凝治疗70例患者的下腔静脉CTV图像为滤器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17~79(48.11±13.86)岁;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下腔静脉CTV数据库中随机抽取40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70(46.70±12.16)岁。在下腔静脉CTV图像上测量并比较两组下腔静脉最小直径和肾静脉开口下方1 cm平面参考直径的差异;观察滤器组肾下段下腔静脉壁有无增厚,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滤器组和对照组下腔静脉参考直径分别为(16.0±2.6)、(20.2±2.4) mm,最小直径分别为(13.0±3.6)、(19.3±2.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67、10.032,P值均<0.01)。滤器组35.7%(25/70)的患者血管壁局限性或环状增厚,下腔静脉最小直径为(10.3±3.6)mm; 64.3%(45/70)患者没有血管壁增厚,下腔静脉最小直径为(14.5±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0, P<0.01)。血管壁增厚患者与无增厚患者的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参考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59, t=3.794, 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和下腔静脉参考直径是下腔静脉壁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OR=5.410、1.500,P值均<0.01)。结论 滤器回收后下腔静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和血管壁增厚,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和较小的下腔静脉参考直径明显增加下腔静脉壁增厚的风险。  相似文献   
77.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病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肝病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含量,以便观察临床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血清HBV DNA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素标记的半巢式引物在扩增中能量转移的定量聚合酶 链反应(QPCR),对63例肝功能异常的肝病患者血清进行HBV DNA含量测定,并与普通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比较。结果 QPCR阳性率为82。54%,普通PCR法为71.43%,ELISA  相似文献   
78.
喇咕来源水溶性壳聚糖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从喇咕中提取制备水溶性壳聚糖 ,并研究其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活性。方法按 2 0 0mg (kg·d)剂量灌胃给药 ,观察其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和免疫学指标。结果水溶性壳聚糖对S180 和艾氏腹水癌的抑瘤率分别为 58.6%和 54.85% ,与环磷酰胺伍用 ,能增强荷瘤小鼠抑瘤率 ;并能拮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副作用。结论喇咕来源水溶性壳聚糖对荷瘤小鼠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灵芝多糖(GLP)保护肝脏的药理作用。方法以联苯双酯为阳性对照,观察灵芝多糖(200mg/kg)灌胃给药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组织学变化、转氨酶升高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灵芝多糖组小鼠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轻于生理盐水组;灵芝多糖组 SGPT 水平、血浆、肝匀浆过氧化脂质(LPO)及血浆丙二醛(MDA)含量亦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灵芝多糖对小鼠急性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抗自由基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80.
缬草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含量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薛存宽  蒋鹏  沈凯  李颖  曾玲 《中草药》2003,34(9):779-781
目的 研究缬草挥发油的成分、有效组份及油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川、陕、鄂、湘各地不同海拔、土质、生长期,野生与栽培、鲜与干药材,以挥发油测定器测定挥发油含量;GC—MS联用及纯品叠加GC分析成分鉴定;溶剂提取分离纯萜烯与萜烯含氧衍生物;^84Rb摄入示踪法和体外试验考察缬草挥发油及其不同组份的增进心、肾营养血流和胃平滑肌解痉作用。结果 缬草药材含油量为0.2%~2.1%。挥发油中共检出46种成分,其中单萜类有莰烯等6种,占38.75%;倍半萜类有β-石竹烯等11种,占5.27%;单萜、倍半萜含氧衍生物龙脑醋酸酯、缬草烷酮等27种,占54.25%。含氧衍生物具有明显地增进心、肾组织微循环灌流及胃平滑肌解痉作用。结论 高海拔、肥沃砂质土壤生长的、秋后采集的鲜缬草含油量最高;油中主要的活性组份为单萜、倍半萜含氧衍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